重慶璧山:牽牢産業扶貧“牛鼻子” 變“輸血”為“造血”
扶貧扶長遠,關鍵看産業。脫貧攻堅戰役打響以來,璧山區牢牢牽住産業扶貧這個“牛鼻子”,立足實際,培育壯大群眾家門口優勢特色農業産業,健全完善扶貧産業發展與貧困戶利益聯結機制,變“輸血”為“造血”,夯實群眾穩定脫貧、持續增收的産業基礎,讓貧困群眾徹底拔掉“窮根”。
找準頭雁抓産業 利益聯動共致富
“夏天天氣熱,易感染寄生蟲,你要注意保持兔捨得乾淨、乾燥和衛生。”近日,筆者來到健龍鎮小河村時,農業産業指導員吳承雨在熱情地與魏德惠討論養兔技術。
2013年,魏德惠因病致貧,被納入了建卡貧困戶。考慮到自己有養兔經驗,再加上養兔業成本低、省工省力,魏德惠便開啟了自己的養兔脫貧之路。從最初10隻兔子,到2014年出欄商品兔3000余只,經過不懈的努力和付出,她在2015年成功摘掉“窮帽”。
如今,依託逐漸成熟的養殖技術和産供銷渠道,魏德惠不僅開始了規模化養殖,還通過採用“農戶+公司+合作社”模式,與周邊貧困戶建立利益聯結,帶動其他貧困戶共同發展肉兔養殖,成為遠近聞名的致富帶頭人。
“能有今天的成就,我要特別感謝産業指導員的幫助。”魏德惠説。
自2019年起,璧山區建立了産業發展指導員制度,從駐村幹部、基層農技推廣隊伍等人中,擇優為有需要的建卡貧困戶落實一名産業發展指導員,每月至少走訪結對貧困戶一次,幫助他們選擇落實産業項目,提供産業發展意見和技術,暢通貧困戶農産品的銷售途徑。目前,璧山區選派的産業指導員共有644名。
“通過産業指導員了解的情況,去年,我們還為每一戶有意願發展農業産業的貧困戶制定了‘一戶一策’農業産業扶貧方案。全區990戶有勞動能力有發展産業意願的貧困戶享受了2000—5000元不等的産業扶持資金。”區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針對無勞動力有意願發展農業産業的貧困戶,通過建立利益聯結機制,鼓勵其以土地入股、資金入股、房屋聯營、産品代銷、生産託管服務等方式參與扶貧産業發展。
目前,全區共有1587戶貧困戶與新型經營主體建立了上述利益連結關係,分享産業發展收益,實現穩定高品質脫貧。
同時,今年4月1日,璧山區正式實施“以獎代補”政策,貧困戶當年農副産品銷售收入2000元以下的(含2000元),區財政將按銷售收入50%進行獎補;銷售收入超出2000元以上的部分,按20%進行獎補。通過把幫扶資金轉化為産業發展獎補,建立起正向激勵機制,有效防止脫貧政策“養懶漢”。
此外,璧山區還按照“一村一品”的原則,結合貧困村實際情況和自身特色,因地制宜,精準實施特色農業産業扶貧策略,發展獨特品種、特殊品質和特定區域的産品,打造農業産業扶貧品牌,讓投入有資金扶持,發展有市場主體,技術有培訓指導,産品有銷售渠道,切實增強發展農業産業的能力,增強脫貧動力。
“産業+就業” 走穩脫貧路
“在這裡工作,每個月保底都有1800元的工資,關鍵是離家近,還能照料我生病的愛人。”近日,正興鎮大面坡村8組扶貧車間——芯儀木材加工廠內,今年3月入職的羅遠明在崗位上忙碌地分揀樹皮。
羅遠明的妻子患乳腺癌,幹不了重活,女兒嫁到永川,家裏全靠羅遠明一人支撐,不僅要照顧生病的妻子,還要四處打零工補貼家用,籌集妻子的醫療費,生活也逐漸變得拮據。去年,正興鎮政府了解到這一情況後,將其納入建卡貧困戶。
“今年由於新冠疫情,年後外出務工的計劃被迫延後。”正當羅遠明為生計發愁的時候,正興鎮幫扶幹部將他推薦到該鎮扶貧車間上班。有了穩定的收入,再算上一家人種植的苗木和養殖的雞鴨所得,一家人脫貧致富的底氣更足了。
近年來,璧山區以幫扶貧困戶實現穩定就業為重點,因地制宜,結合産業扶貧,吸引區域龍頭企業將生産線或加工點向貧困村延伸,用工採用“企業+車間+貧困群眾”的模式形成利益連結。目前已在丁家街道、正興鎮和三合鎮分別建起了莉均潔農副産品加工坊扶貧示範車間、重慶瑞潤電子就業扶貧車間、芯儀木材加工廠就業扶貧車間、時林包裝製品有限公司就業扶貧車間和愛布袋經營廠扶貧車間。
據了解,為了讓扶貧車間儘快投用,璧山區發放了扶貧車間一次性建設補助資金100余萬元。目前5個就業扶貧車間共吸納帶動就業71人,其中建卡貧困戶25人。
區就業人才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建立扶貧車間,用企業的産業帶動群眾就近就業,就業又幫助貧困群眾增加收入,而收入促進脫貧成效的鞏固,“産業+就業”扶貧良性迴圈,激發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最終實現“一人就業 全家脫貧”。
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構建帶貧利益聯結機制
日前,筆者在正興鎮大面坡村見到貧困戶劉世剛時,他正在三灣塘附近,巡查是否有人非法釣魚、捕魚。
“年前,我跟村裏簽了協議,承擔三灣塘清水養魚的日常生産和管理工作。到了年底還能從賣魚的收入中分到5000多元錢。”劉世剛高興地告訴筆者,這全得益於璧山區正大力推進的“清水養魚”試點工作。
大面坡村是市級貧困村,雖然2015年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但是集體經濟一直較為薄弱。為此,正興鎮決定發揮其水資源豐富的優勢,在大面坡村實施“清水養魚”試點工作。
試點工作啟動後,大面坡村將86口山坪塘和2個小型水庫進行了防水、清淤、消毒燈達標整治,規範水面經營行為,並全部收回集體所有。結合各塘庫實際情況,按水面面積50尾/畝的標準,該村投放了具有凈化水質功能的花鰱、白鰱等宜養魚苗,開啟了“人放天養”模式。
筆者了解到,該村通過簽訂協議的方式,發動轄區內的貧困戶參與“清水養魚”的監管,並將部分“清水養魚”年收益作為貧困戶的分紅,與貧困戶構建了穩固的利益聯結關係,增加了貧困戶的收益,助推脫貧攻堅。
“通過清水養魚,不僅所有山坪塘水體主要指標均達到地表水Ⅳ類水質標準,我們的集體經濟也得到了壯大,還解決了貧困戶的務工就業問題。”該村第一書記康煒表示,去年該村集體收入增加了4萬多元,提高了村級經濟造血能力,也加快了貧困戶脫貧步伐。
目前,區農業農村委正在全區大力推行“集體經濟組織清水養魚,貧困戶參與管理分紅”的利益聯接新模式,通過不斷完善、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實現勞動脫貧奔小康。
強化兜底保障 打通産業扶貧“最後一公里”
“今天賣了370公斤花椒和276公斤南瓜,共收入18000多元錢。”7月3日,對於廣普鎮柏楊村的貧困戶魏才榮來説,是一個豐收的日子。當天,廣普鎮相關負責人帶領國隆公司的工作人員來到魏才榮家中,對其農副土特産品進行集中收購。
當日,國隆公司工作人員還前往健龍鎮白果村和丁家街道楊寺村,分別收購了貧困戶李昌文和嚴榮的肉雞、南瓜等産品,為兩人共計帶去2842元的經濟效益。
近年以來,璧山區立足實際,建立起全區建卡貧困戶農副土特産品産銷利益聯結機制,解決了貧困戶産業發展中産銷不對稱的問題,極大地提高了建卡貧困戶發展生産、改善生活、脫貧致富的積極性。
“這個利益聯結機制以區屬國有企業——重慶國隆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為載體,指導、協助街道(鎮)組建15個專業合作社,並與其簽訂農副産品收購協議。同時,在全區掛牌設立了集‘交易、服務、監管’于一體的貧困戶農副土特産品收購點。該收購點由村、專業合作社、國隆公司三方按協議責任要求實行動態管理,目前已覆蓋137個村和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國隆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由合作社收集貧困戶飼養的雞、鴨、鵝等家禽,種植的瓜果蔬菜等農副産品,再由國隆公司向合作社統購統銷,從根本上解決貧困戶在發展過程中的後顧之憂。
據了解,今年上半年,國隆公司共收購貧困戶剩餘家禽11302斤、家畜179斤、水果65121斤、蔬菜11674斤、糧油589斤、禽蛋596個、苗木8230株,共計392020元,惠及154戶貧困戶。
區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璧山區將繼續對標“兩不愁三保障”,深入開展“回頭看”,針對産業扶貧短板查漏補缺,與貧困戶建立完善的産業扶貧利益聯結長效機制,同時,結合“志智”雙扶激勵機制,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王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