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今年力爭八成以上行政村取得集體經濟收益
6月27日,記者從市財政局了解到,我市持續扶持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推動鄉村振興。截至5月底,我市集體經濟“空殼村”佔比已降到22.4%。今年,我市將力爭全市85%左右的行政村都取得集體經濟收益,2022年,我市將基本消除村級集體經濟“空殼村”。
“空殼村”,是指集體經濟薄弱、財政虧空的村子。因為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到城裏“掘金”,農村出現了“空殼化”,留下老弱病殘和婦孺。市財政局負責人介紹,重慶集大城市、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于一體,引導各村從實際出發,面向市場,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條産業帶動、資源開發、服務創收、租賃經營、項目拉動等集體經濟發展的新路。
採摘草莓、採挖蓮藕、野營垂釣……奉節縣鶴峰鄉蓮花社區,每年吸引3萬多人“打卡”。“以前我們是守著‘金山’討飯吃,現在社區居民都有集體經濟股份。”社區書記朱炳宣説,2016年,該社區成立股份經濟聯合社,建立集體經濟産業園,發展觀光農業、生態産業,現在村集體資産已接近4000萬元。
在重慶像蓮花社區一樣的案例還有很多。比如永川區何埂鎮獅子村,把財政補助資金作為業主、集體和農戶共同持股資金,投入華恩農業公司、正百農業公司等企業,發展特色蔬菜、食用菌等産業;奉節青龍鎮大窩社區,打造礦區工業遺址文化、發展鄉村旅遊,年集體經濟收益700余萬元,居民分紅230余萬元;南川區大觀鎮金龍村,近3年村集體收入平均每年超過30萬元。
有關數據顯示,自2016年開始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以來,截至今年5月底,我市村級集體經濟試點範圍已由16個區縣擴大到38個涉農區縣,試點村增加到4594個,受益人口超過900萬人。
為進一步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我市加大了財政資金的扶持力度。截至2019年年底,全市財政已累計投入以獎代補資金22.5億元,對土地流轉、零散土地整治、發展為農服務、物業經營等進行補助。今年以來,市財政已安排財政資金3.5億元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同時,區縣也加快了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步伐。2019年以來,萬州整合1.3億元,撬動社會資本1.6億元,支援508個村開展村級集體經濟試點;渝北投入4860萬元,整合1350萬元,試點村總收入由133萬元提高到1975萬元。(記者 廖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