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江新區:打造內陸開放門戶 做靚重慶智慧之城名片
中國網6月16日訊 2010年,重慶兩江新區成立;2020年,兩江新區即將迎來十歲“生日”。十年來,兩江新區交出一張怎樣的“成績單”?站在新起點上,兩江新區又會有怎樣的發揮,會向哪個方向邁進?
6月12日,兩江新區打造內陸開放門戶,做靚“智慧之城”名片暨成立十週年集中採訪座談會舉行。會上,兩江新區相關部門負責人從打造內陸開放門戶、智慧城市建設、公園城市建設、兩江四岸保護、産業發展、營商環境、科技創新等多方面對“十年成績單”進行了解讀,兩江新區黨工委副書記、常務副主任王志傑描繪了正在實施的藍圖。
“成績單”亮眼,地區生産總值從1002億元增長到3391億元
據兩江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王志傑介紹,兩江新區已成為重慶經濟發展的主戰場和主城都市區的重要增長極,是重慶在西部地區帶頭開放、帶動開放的重要戰略性平臺,發展漸入佳境。
由兩江新區提供的數據顯示,從成立至2019年,兩江新區地區生産總值從1002億元增長到3391億元,在全國19個國家級新區中連續幾年排名第4位,以不到重慶市1.5%面積,貢獻了全市約15%的經濟總量、工業産值、數字經濟增加值,集聚了30%的實際利用外資總額、進出口總額,以及50%的世界500強企業、60%的汽車産量,經濟總量、規劃建設用地、承載城市人口在中心城區中均約佔1/3比重。
在加快完善産業體系方面,兩江新區形成了以汽車、電子資訊、裝備製造、生物醫藥四大産業為支撐的先進製造業體系,規上工業産值達4007億元,高技術製造業佔工業産值比重達43%;以大數據智慧化推動傳統産業改造升級,數字經濟規模佔全市比重超1/4;形成以金融、物流、服務貿易、商貿文旅、會展等為主體的現代服務業體系,第三産業增加值達2319億元。
在加快開放發展方面,兩江新區佈局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70%面積和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核心區,形成果園港、兩路寸灘保稅港、江北嘴金融中心、悅來國際會展城四大開放平臺以及重慶兩江國際合作中心和中德、中瑞、中意、中以等多個國際合作産業園、三個國際社區構成的“一心多園三區”國際合作平臺。自貿區兩江片區累計複製推廣和承接全國、全市改革試點任務307項,中新互聯互通項目累計簽約項目59個、金額115億美元,累計引進世界500強企業158家。
在加快集聚創新資源方面,兩江新區獲批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全國首批雙創示範基地,擁有“兩江新區留學創業園”、歐美同學會“留學人員報國基地”、國家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等招才引智平臺,大力推動禮嘉智慧公園、兩江數字經濟産業園、兩江協同創新區三大創新平臺建設,集聚國家級創新基地6家、市屬重點大院大所38家、市級以上研發機構280家、高新技術企業409家,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超30件。
在加快提升城市品質方面,兩江新區實施多組團産城融合開發,建成區面積從158平方公里拓展到2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從150萬人增加到270萬人,美國AI中學、國際耀中、新加坡萊佛士醫院等佈局兩江,保稅商圈、愛琴海、宜家、奧特萊斯等一批新的商業中心加快崛起,歡樂谷、兩江影視城等一批文化旅遊項目投用,“雲長制”、智慧政務、智慧社區等智慧城市建設全面發力,生態環境持續優化,山清水秀美麗新區建設步伐加快。
未來可期,將全力打造內陸開放門戶和重慶智慧之城
王志傑表示,接下來,兩江新區將充分發揮國家級新區的示範引領和戰略引擎作用,發揮“二次創業”精神,更加積極主動服務國家戰略,強化“領跑”西部開放開發的擔當,努力在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中帶頭帶動,在唱好“雙城記”、建好經濟圈及全市“一區兩群”協調發展中勇挑重擔,在建設“智造重鎮”和“智慧名城”中走在前列,全力打造內陸開放門戶和重慶智慧之城,加快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和重慶發揮“三個作用”的先行示範區。
在做靚重慶智慧之城名片方面,兩江新區將舉全區之力高標準高品質高水準推進兩江協同創新區建設,努力打造成為人文、智慧、科技融為一體的高端人才聚集地;加強産業協同、人才協同、生活協同、生態協同,推動重慶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推動兩江協同創新區、禮嘉智慧公園、兩江數字經濟産業園等創新平臺功能提升;推動水土、龍盛、保稅港等片區智慧産業智慧製造集群集聚,努力打造“智造重鎮”“智慧名城”重要承載區和應用區,成為國家數字經濟和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核心區。
在打造內陸開放門戶方面,兩江新區將用好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和重慶自貿試驗區核心區平臺,加快果園港、兩路寸灘保稅港區、江北嘴金融中心、悅來國際會展城四大開放平臺能級提升;實施好自貿區創新改革的經驗,開展自貿區差異化的改革探索,加快各類金融要素市場的集聚;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著力深化開放合作交流,深化與天府新區全方位多層次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