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今日重慶

鄉村“鑄魂”行動提振群眾精氣神 ——全市鄉村文化振興“四大行動”紀事

發佈時間: 2020-06-03 09:29:46 | 來源: 重慶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5月27日,忠縣烏楊街道召開大會,表彰了49個文明戶、衛生戶、園林戶、和睦戶、書香戶。過去,烏楊街道信訪矛盾突出,隨著“破陳舊觀念・致富奔小康”群眾教育活動的開展,烏楊煥發出鄉村文明新氣象。

“鄉村‘鑄魂’行動,切實提振了群眾精氣神。”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稱,近年來,全市著力實施十大重點項目,全面推動農村思想道德教育、優秀鄉土文化挖掘傳承創新、鄉村文化供給優化升級、鄉村移風易俗等“四大行動”,大力加強鄉村振興宣傳輿論引導,全市鄉村文化振興取得積極成效——

思想引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

2018年8月21日,忠縣金雞鎮傅壩村原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楊驊累倒在脫貧攻堅崗位上。楊驊全身心投入扶貧工作的事跡感動了廣大黨員幹部和群眾,先後被中央文明辦授予“敬業奉獻好人”、市委追授為“重慶市優秀共産黨員”稱號,併入選感動中國2018候選人物。

隨即,市委宣傳部組織在全市舉行了35場優秀扶貧幹部楊驊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近14萬人次聆聽收看,575萬餘人次觀看網路直播,讓榜樣的事跡溫暖人鼓舞人啟迪人,讓榜樣的精神匯聚起脫貧攻堅的堅實力量。

近年來,全市加強農村道德模範、感動人物、身邊好人、最美人物、脫貧光榮戶等典型評選,推出涉農先進典型100余人,評出脫貧光榮戶1.8萬戶、致富帶頭人7500多人,評選新鄉賢1.1萬餘名,評選重慶“最美家庭”200余戶;同時開展重慶市“榜樣面對面”脫貧攻堅先進典型宣傳活動,組織典型人物深入廣大農村進行宣講,開展“身邊的脫貧故事”微訪談7000余場,直接聽眾94萬人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

與此同時,各區縣也持續開展思想引領、典型宣講活動。梁平區圍繞“孝雅善”主題,每月堅持開展道德訪談、文化實踐和志願服務等活動,農村文明風尚日益形成,農民文化生活更加豐富。

山東省濟寧市是儒家文化的發源地,在東西部扶貧協作中對口幫扶萬州。去年9月,兩地攜手推出“向上向善,德潤萬州”傳統文化進鄉村公益講座項目,邀請濟寧市4位傳統文化講師到萬州各鎮鄉村社巡講,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激發貧困人員內生動力,增強他們脫貧致富信心。

據統計,我市還組織村社舉辦“新農村新生活”培訓1.17萬場,組織生活技能大賽、文明禮儀競賽等活動6000場,開展“鄉村德法相伴”主題活動,建設“小馬工作室”1080個。

挖掘傳承,優秀鄉土文化根脈得到守護

去年6月29日,大足石刻寶頂山臥佛、小佛灣造像保護修繕工程正式啟動,這是繼千手觀音造像保護修復工程之後的又一重大文物保護工程,在實施保護修復同時還持續開展考古與藝術價值研究。

一個月後,中國首批十大歷史文化名鎮之一的石柱縣西沱古鎮歷經兩年保護和修復後開街,再現“水陸貿易、煙火繁盛、儼然一沼邑”的熱鬧景象,並成為石柱“大黃水”旅遊環線的一個重要節點。

……

“挖掘傳承,優秀鄉土文化根脈得到守護。”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全市完成鄉村文化遺産資源普查,調查整理鄉村文化遺産24849項,編制完成《鄉村文化遺産資源目錄》;實施重點文物保護項目248個,保護全市中國傳統村落累計110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24個、少數民族特色村鎮22個、非物質文化遺産2359個、歷史建築85處。

在梁平,國家級非遺大型梁山燈戲《好人鄧平壽》在北京梅蘭芳大劇院演出,獲重慶市“五個一工程”獎。國家級非遺梁平竹簾、梁平木版年畫編入《中國工藝美術全集》,先後到俄羅斯、澳大利亞、德國等多地開展文化交流。

據統計,全市命名第六批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96項、市級非遺生産性保護示範基地87個,建成3個非遺保護特色小鎮,篩選非遺傳統技藝項目12個,新建非遺扶貧工坊6個。

城市形象反映了一座城市內在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外顯的景觀環境、經濟實力。去年,全市創新開展了區縣“曬文化·曬風景”大型文旅推介活動,各區縣深度挖掘自身文化、旅遊資源,既是對區情縣情的深刻盤底和認識,又充分展示、推介了城市形象,累計傳播量25.5億人次。

此外,我市還制定印發了《加快推進文旅融合發展實施方案》,重點打造中國土司城、鳳凰山寨等一批鄉村文旅融合項目,發佈鄉村旅遊線路200余條,建成各類鄉村文化樂園50個,新增一批文物、歷史文化名鎮旅遊景區,激發了鄉村文化活力。

優化升級,鄉村文化供給增強獲得感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梅江鎮民族村以“做有夢想有追求的秀山人”為主題,採用苗、漢雙語教學模式推出70期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的“週末大課堂”活動,關愛留守兒童超3000人次。

“鄉村文化供給優化升級,軟的作品、硬的設施都應提檔升級。”市文化旅遊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全市完成4450個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改造提升,建成鄉情陳列館90個、鄉鎮室內電影固定放映廳659個,完成7.6萬套直播衛星安裝,完成14座廣播電視無線發射臺站建設,群眾文化獲得感不斷增強。

為優化升級鄉村文化供給,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實施了“三項工程”:一是實施公共文化體系工程,提檔升級“桃園大舞臺”,建成酉陽民族博物館、群眾文化藝術館等一批縣級公共文化示範工程;二是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持續開展“送文化下鄉”“送文化進萬家”等文化惠民活動;三是實施文旅融合工程,建設集疊層石科普教育、花卉綠植景觀和巫儺文化展示等為一體的疊石花谷文旅深度融合産業園。

今年4月23日“世界讀書日”,重慶市數字農家書屋手機端(強國號)、電腦端(網站)、電視端(IPTV)同步上線。重慶結合大城市、大農村、大庫區、大山區特殊市情以及農村黨員群眾資訊接收習慣,在全國率先試點建設“學習強國”數字農家書屋,打造“三端合一”的全媒體傳播矩陣,推動黨的創新理論、科技科普、中小學慕課(微課)、優秀電影、資訊諮詢、新型傳播終端“六進”農家書屋。

據統計,依託網際網路,全市“巴渝文旅雲”用戶達到660萬戶,“科普文化雲”建成服務點位1740個,“群眾文化雲”新開通1000多個鎮街服務平臺,雲平臺總訪問量達2820余萬次,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務的“最後一公里”。

與此同時,全市還創作出《第一書記》《家在深山裏》《薪火》等鄉村題材文藝作品300余件;結合新中國成立70週年,開展了36項主題活動,開展送文化進基層活動超過4萬餘場,培育“一村一品”文化活動品牌190個。

移風易俗,農村社會持續煥發文明鄉風

去年10月11日,城口縣沿河鄉聯坪村中河壩院子,村民劉學芳動手鏟掉了自家墻上驅鬼迎神的鎮宅符。隨後,全院20戶村民陸續清除了自家墻上的神符,並用白漆將墻面塗抹一新。

“一件件民生實事帶動了移風易俗。”沿河鄉是全市18個深度貧困鄉鎮之一,沿河鄉黨委書記吳雪飛稱,打贏脫貧攻堅戰讓村民認識到,真正改變他們生活的是黨的惠民政策和自身努力,而不是鎮宅符,“後來他們還建起了黨恩亭,同時懸挂空白的牌子,大家有啥想對黨説的話都寫在了上面。”

據介紹,全市開展了文明村鎮、文明家庭、道德模範創建評選,制定《移風易俗文明節儉操辦婚喪喜慶事宜工作方案》,編發“文明習慣養成”手冊和“衛生健康常識六勤快歌”等宣傳資料283萬份,開展違規斂財婚喪禮俗專項治理行動,各地勸阻不良行為4890余起,農村社會風氣持續好轉。

去年8月,中央選擇12個省市50個縣市區進行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重慶選定南岸、南川、榮昌、奉節、石柱等5個區縣開展市級試點。

“建設試點,既要有熱度更要有溫度。”一年多來,全市大力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制定了試點志願服務工作指南,指導試點區縣建立“中心一所一站一點”組織架構,建立隊伍培訓、文明積分、嘉許激勵等工作機制,組織279名市級骨幹志願者深入基層站點開展文明實踐活動,宣傳群眾最想聽的內容,開展群眾最喜愛的活動,使文明新風不斷煥發,基層思想政治工作活力持續增強。

此外,我市還啟動80個鄉村振興志願服務試點,建立7支市級志願服務總隊,各區縣均成立分隊,開展示範幫扶活動7800場次,主城區志願服務組織籌集愛心資金480萬餘元、物資2萬餘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