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石柱:産業發展挑起脫貧大梁
原標題:《講好重慶脫貧故事•啟動長江經濟帶脫貧致富新引擎》——重慶石柱:産業發展挑起脫貧大梁
編者按:近年來,全市上下凝心聚力頑強奮鬥,重慶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果。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衝鋒號已經吹響,為講好脫貧攻堅的重慶故事、傳播好脫貧攻堅的重慶聲音,中國網5月18日起開設《講好重慶脫貧故事》專題,圍繞“補短板、強優勢助推成渝雙城經濟圈新的戰略增長級” 、“兩不愁三保障築牢脫貧攻堅幸福路”、“啟動長江經濟帶脫貧致富新引擎”、“大城市帶大農村帶動大重慶大發展”及“小康路上的幫扶力量”五大版塊,分別講好重慶市渝西地區、武陵山片區、三峽庫區及主城九區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的成功經驗和亮點做法,以及重慶市各級各部門做好幫扶工作的精彩故事。近日,本網在《講好重慶脫貧故事•啟動長江經濟帶脫貧致富新引擎》採訪活動中,派出骨幹記者走進地處長江上游南岸的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對該縣汲取脫貧智慧、匯聚扶貧合力的經驗、辦法和思路進行實地採訪,敬請關注!
藍天白雲下,滿目翠綠的莼菜田
中國網5月25日訊 5月,行走在石柱縣冷水鎮,藍天白雲下,一塊緊連一塊的莼菜田滿目翠綠,像山野鑲嵌的碧玉。記者看到,一個個身著特製衣褲的莼農們,兩手嫺熟地將一片片剛露頭的莼菜摘入手中,放進身旁的水盆裏……
“今年的莼菜膠質肥壯,品質好,每天最多時能採摘好幾十斤。” 剛剛和家人一起采收完莼菜的李大爺,擦去額頭上的汗水,臉上滿是豐收的喜悅。他告訴記者,這些年鄉里幾乎家家戶戶都在種莼菜。憑藉莼菜的種植,生活已發生很大變化,可以説,莼菜就是脫貧菜和致富菜。
在潘婆婆公司莼菜基地,剛剛撈出來的莼菜晶瑩剔透
據了解,莼菜素有“水中人參”的美譽,對生長環境特別挑剔,只有在零污染的水質和微酸性的土壤中才能生長。近年來,石柱縣把産業發展當做脫貧之本、富民之源、振興之基,利用得天獨厚的水質土壤、氣候空氣等條件,持續做大做強莼菜産業。截止目前,石柱已成為全國最大的莼菜基地之一,其産量佔全球80%以上。
莼菜種植面積擴大了,産量提高了,但莼菜僅作為蔬菜食用,産品附加值還是很低。如何提高農戶的經濟效益?石柱又在開發莼菜深加工産品、做深莼菜産業鏈上深下功夫。2013年,石柱引進重慶潘婆婆莼菜科技有限公司建設生産基地,開始研發莼菜深加工産品。幾年來,依靠強大科研團隊支撐,潘婆婆公司先後取得涉及莼菜育種育苗、田間管理、莼菜面膜、莼菜飲料、莼菜加工機械等63項國家專利技術,帶動石柱莼菜産業突破深加工難的瓶頸,延伸産業鏈,形成品牌優勢,讓石柱莼菜在市場上更具競爭力。
“我們今年將大力推廣小莼莼飲料。”潘婆婆公司有關負責人張思維表示,通過深加工,莼菜“身價”暴增,農戶的莼菜收購價也隨之一路飆升,莼菜真正成為村民的聚寶盆。
石柱莼菜以口感圓融、鮮美滑嫩聞名於世,為珍貴蔬菜之一
除了開發莼菜深加工産品,潘婆婆公司也以“公司+專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讓莼菜種植戶帶地入股專業合作社,公司保底價收購莼菜,給種植戶年底股金分紅,真正為當地農戶帶來增收紅利。
“現在大家都很重視健康養生,我們的莼菜越來越值錢咯!”最近一直忙得腳不沾地的張大姐高興地告訴記者,他們以前種莼菜只能自己背到市場上賣,有時賣不完就壞掉了。現在每天傍晚,莼菜廠的車都會前來收購,菜農再也不用愁銷路了。
莼菜變成“金苗苗”,莼菜田變成“聚寶盆”,是石柱做實做深産業扶貧的生動體現。近年來,石柱縣緊抓産業扶貧這個“牛鼻子”,做大做強中藥材、幹鮮果和休閒鄉村旅遊三大主導産業,鞏固提升調味品、有機蔬菜、生態養殖三大特色産業,積極構建“3 3”扶貧長效産業體系。
截至目前,石柱發展以黃連為主的中藥材31.3萬畝,以辣椒為主的調味品10萬畝,以莼菜為主的高山蔬菜20萬畝(包括復種面積),生態養殖中蜂12.3萬群,畜禽養殖245萬隻(頭),幹鮮果在地面積17.4萬畝,實現每個貧困村都有了1-2個穩定增收産業、每個貧困戶都有1項以上增收項目。
找準産業這把“金鑰匙”,石柱打開了脫貧“致富門”。2019年4月,石柱縣以零漏評、零錯退、綜合貧困發生率0.87%、群眾認可度97.91%的成績,一舉摘掉國家級貧困縣帽子。脫貧摘帽後的石柱不鬆勁兒、不歇腳,將進一步加大産業發展投入,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農産品流通冷鏈、大數據智慧化等新型農業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大力支援有機農業、生態農業、智慧農業等現代農業發展,確保産業扶貧成果得到鞏固拓展、加快實現農業現代化目標。(木蘭 付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