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兩省市全國政協委員聯名提案:支援成渝地區共建西部科學城
重慶高新區金鳳鎮風光。(重慶高新區供圖)
重慶日報記者獲悉,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四川重慶兩省市全國政協委員聯名提案,呼籲支援成渝地區共建西部科學城,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聯名提案指出,成渝地區共建西部科學城,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對於充分發揮成渝科技創新資源優勢,形成高品質發展重要增長極,輻射帶動西部發展,支撐西部大開發、長江經濟帶等國家重大戰略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兩地經濟發展較好,科創影響力和輻射力顯著提升,科學城建設初具規模,已具備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科創中心的現實基礎,但也存在協同創新機制不健全、創新要素聚集不充分、基礎科研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創新生態有待進一步優化等短板和不足。
聯名提案提出了五條具體建議:一是強化頂層設計,明確目標定位。把成渝共建科技創新中心作為國家編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規劃的重要內容,並連同成渝地區共建西部科學城、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一併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體系安排。建議由相關部委牽頭編制《成渝地區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方案》,並上報國務院印發實施。在工作推進機制方面,建立國家有關部委和川渝共同參與的工作協調推進機制,研究解決合作共建中的重大問題,形成工作合力。
二是明晰發展思路,突出協同創新發展。指導成渝地區優化空間佈局,突出區域優勢,以“一城多園”模式合作共建西部科學城,打造“成德眉資”同城化和重慶創新極核,成渝高速沿線科技創新走廊,包含“成德綿樂”和重慶沿江城市的長江上游綠色創新發展帶。同時支援在成都興隆湖、重慶金鳳分別佈局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佈局建設大科學裝置和先進核能、網路空間安全、空天技術、長江經濟帶農業綠色發展等國家實驗室,支援建設國家生物資訊中心。
三是集聚創新要素,支援成渝地區設立國家級高等教育改革示範區,引進國內外知名高校設立分校,共建一流大學、一流學科。支援中央駐成渝科研院所管理改革,賦予中央駐成渝科研院所更大的管理許可權,支援在成渝地區深入開展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改革。此外,建議國家制定人才計劃成渝地區清單,支援成渝地區共建海外人才聯合創新創業基地。
四是提升科技實力,加強技術攻關協作。支援成渝地區建設一批國家級産業創新中心、技術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製造業創新中心及重點實驗室等科創基地。深化國際交流合作,共建共用中新國際網際網路數據專用通道,共推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和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試行自貿港政策和制度體系,打造“一帶一路”離岸結算中心,發揮“國際通道+保稅”疊加優勢,與沿線國家加強交流合作,推動科技成果轉化。
五是構建良好生態,合作共建“新基建”。支援成渝地區共建“新基建”項目,開展新型網際網路交換中心、6G試驗驗證、超算中心、工業網際網路及車聯網試點,實施全國一體化國家大數據中心(西部)工程。同時,打造一流軟環境,建議中央和兩地共同出資組建協同科創基金。支援成渝地區科技型企業赴創業板註冊上市,再融資和並購重組。支援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在成渝設立創業投資子基金。支援成渝地區實行西部地區與高科技企業稅收疊加優惠政策。支援成渝地區試行儀器設備進出口通關便利和關稅優惠政策。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重慶市科協主席潘復生——
西部(重慶)科學城重點佈局 以基礎研究為主的知識創新科研機構
本報記者 顏若雯
西部(重慶)科學城應該如何建?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重慶市科協主席潘復生認為,西部(重慶)科學城應在理清內涵、找準目標的基礎上進行規劃建設。
“西部(重慶)科學城核心區是重慶高新區直管園,所以,科學城的邊界必須合理,一定要處理好與高新區的關係、與城市發展的關係。”在潘復生看來,科學城和高新區其他區域雖都設有科研機構,但佈局應各有側重,科學城重點佈局以基礎研究為主的知識創新科研機構,産業園區重點佈局以技術創新為主的科研機構。
潘復生表示,基礎研究的累積性進步和突破性發展,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基礎性、決定性和長期性的影響。一座城市及區域的創新發展,需要一個載體和平臺來具體承載和推動。從這個角度來看,西部(重慶)科學城要以引領未來技術源頭的基礎研究為方向,努力成為推動重慶及成渝地區創新發展的主要策源地。
“縱觀國內外的科學城,面積都不大。”潘復生認為,科學城是人才聚集之地,其硬體設施打造與城市其他區域應有所不同,以滿足高端科技人才的需求,只有相關配套設施跟上了,才能留住人才。
關於西部(重慶)科學城的定位,他認為,西部(重慶)科學城應打造成為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特色科學中心、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西部創新領航者。具體而言,可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過程中,從國家層面爭取在重慶(或成渝聯動)佈局打造第四個國家科技創新中心,優先佈局一批國家一類創新平臺,支援原有創新平臺整合提升,並在重大科研項目和資金上給予支援。
全國人大代表、中科院重慶綠色智慧技術研究院微納製造與系統整合研究中心主任史浩飛——
設立國家級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 推動成渝地區人才協同發展
本報記者 張亦築
“成渝地區共建西部科學城,高品質完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目標任務,人才資源作用的發揮至關重要。”全國人大代表、中科院重慶綠色智慧技術研究院微納製造與系統整合研究中心主任史浩飛建議,設立國家級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在人才評價、科研項目管理、稅收政策及外籍人才準入等方面先行先試,給予推廣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自貿試驗區等人才政策。
他介紹,2019年,“重慶英才計劃”實施以來,引進各類緊缺優秀人才7000余名,對於來渝創新創業的人才及團隊,在科技獎勵、項目資助股權激勵、智慧財産權質押融資、職稱認定等方面按現有政策給予重點支援。目前,成渝地區的人才,特別是科技領軍人才、企業家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優秀年輕幹部,在規模、品質和結構上還不能滿足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需要,存在明顯的短板和不足。成渝兩地正在積極探索構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圏人才協同發展機制,在人才引進、交流培養、科研攻關、成果轉化等方面加強合作。
“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和西部(重慶)科學城,不論從高端創新平臺的聚集,還是從未來發展前景來看,對高層次人才都有很大的吸引力。”史浩飛表示。
為了保障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人才資源的可持續發展,他建議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人才協同發展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編制出臺人才協同發展規劃或專項人才支援政策,在國家級人才計劃中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單列指標或給予傾斜。
他還建議從全國範圍選派優秀年輕幹部到成渝地區挂職任職,選派國內高端人才到成渝地區,引領建設國家實驗室、大科學裝置、高等學校、醫療機構、科研院所等機構。同時,成渝地區選送幹部人才到國家部委、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業和東部發達地區鍛鍊。
在他看來,如果配套的人才政策能及時跟上,營造更好的創新創業氛圍,相信會有更多優秀人才願意“西南飛”,加快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
京渝互動
高起點高標準 為科學城建設按下“快進鍵”
本報記者 張亦築
成渝地區共建西部科學城,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是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大規劃。今年以來,一大批重磅項目在西部(重慶)科學城落地,一系列“硬核”舉措和配套措施陸續出臺,為科學城建設按下“快進鍵”。
“科學城是以産、學為前提的高新技術應用轉化基地,目前正在舉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高起點高標準規劃建設科學城。”重慶高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肖慶華表示,重慶高新區滾動實施的十大重點基礎設施工程、十大科技研發創新中心、十大百億級高新技術産業項目、十大內陸開放高地的重要支撐載體、十大高新技術企業總部、十大科技産業服務平臺等六個“十大工程”,都將成為推進科學城建設的重要引擎。
高起點高標準規劃建設科學城,需要集聚科技創新資源。前不久,重慶市科技局和四川省科技廳簽訂科技創新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聚焦增強成渝地區協同創新發展能力,構建區域協同創新體系,推動形成區域科技創新平臺共建、資源共用、項目共促、政策共通、成果共用局面。同時,雙方還簽訂了三項子協議,通過打造“川渝科技資源共用服務平臺”,形成重慶基地和成都基地為主的“一平臺兩基地”格局;實現兩地3萬餘名科技專家庫資訊資源開放共用,打通技術需求與專家服務的對接通道;推動兩地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對接交易平臺互聯互通,為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提供專業化服務。
“圍繞完善科學設施,聚集科技創新資源,我們還將重點建設佈局三個集群。”市科技局副局長陳軍表示,一是推進建設大科學裝置集群,依託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積極建設超瞬態物質科學、長江模擬器等大科學裝置及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二是推進佈局國家(重點)實驗室集群,爭取佈局建設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打造一批突破型、引領型、平臺型的“重慶實驗室”,形成空間分佈集聚、學科內涵關聯的原始創新集群;三是推進佈局産業技術創新平臺集群,爭取佈局建設智慧汽車、綠色製造、輕量化材料、動力電池安全評價等國家技術創新中心。
肖慶華表示,下一步,西部(重慶)科學城將從四個方面精準發力。首先是凸顯科學主題,建設高水準科技創新中心,打造共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新平臺”;其次是提升産業能級,構建現代産業體系,打造高品質發展的“新引擎”;再次是面向未來築城,打造國際化、綠色化、智慧化、人文化現代城市的“新樣板”;最後是深化開放合作,打造內陸開放高地建設的“新支撐”。
按照“一城引領、多園支撐、多點聯動”思路,重慶高新區將加強與西部(成都)科學城“雙城聯動”,與各創新區域合作互動,加快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和西部科學城建設。目前,重慶高新區與成都高新區已簽署共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戰略合作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