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焦點圖

板房辦公托起“脫貧夢”

發佈時間: 2020-05-21 15:14:36 | 來源: 重慶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image.png

五月十一日,豐都縣三建鄉政府的板房辦公樓。記者 謝智強 攝

“這房間寬敞又明亮,我住著很舒服,今年春節兒子一家打工回來,我們還在這裡歡歡喜喜過了年。”5月15日,豐都縣三建鄉廖家壩社區年逾80歲的貧困戶董大珍感慨地説:“真沒想到,我們住進了政府的辦公樓!”

豐都三建鄉老場鎮背靠一片320萬立方米的滑坡體,歷年來,滑坡體多次出現險情,威脅著老場鎮1.3萬餘平方米房屋的安全。2017年,三建鄉啟動場鎮整體避險搬遷工作,為解決居民居住難題,鄉政府帶頭搬進工地板房辦公,將地理位置相對安全的老辦公樓騰出來給無法投靠親友的搬遷戶居住。

帶頭搬遷 困難戶住進辦公樓

董大珍居住的房間是鄉政府過去的辦事大廳,50平方米的大開間被隔成了兩間,房間內家電、傢具一應俱全,老人將房間打掃得乾乾淨淨。“房間在一樓,我年紀大了不用爬樓梯,政府想得真週到。”董大珍高興地説。

董大珍大半輩子都居住在三建鄉老場鎮,前幾年,老伴去世後,留給她一套兩室一廳的舊房子。而隨著場鎮搬遷計劃的啟動,她的舊房子也被納入拆遷範圍。

“我年紀大了,行動不便,兒子兒媳又在外務工,新場鎮修好前,我住在哪呢?”董大珍向到府蒐集意見的工作人員吐露心聲。

早在2017年,豐都縣成立了三建鄉場鎮搬遷工作攻堅小組,在入戶走訪中,工作人員發現,許多居民都有著董大珍同樣的擔憂。“最初群眾不理解,擔心搬遷後沒地方住,搬遷工作並不順利。”三建鄉黨委副書記朱小冬坦言。

為加快搬遷進程,2018年,鄉政府在新場鎮規劃用地附近搭建了兩層樓的活動板房作為政府工作人員的臨時辦公樓,老辦公樓則騰出來給有困難的搬遷戶居住。僅用了兩個月時間,老場鎮88戶重險區居民全部搬離,7層樓的老辦公樓被改造成臨時安置房,共居住了30余戶暫時找不到住處的搬遷戶。

板房辦公 鄉幹部苦中有樂

三建鄉是我市18個深度貧困鄉鎮之一。目前,全鄉仍有5戶11人尚未脫貧。今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雖然辦公條件艱苦,但扶貧幹部們絲毫不敢懈怠。

這幾天,駐紮在鄉政府板房辦公樓的駐鄉扶貧工作隊忙得不可開交,連通廟家壩村到雙鷹壩村全長11公里的油化路已進入最後施工階段,工作隊白天到現場督查工程進展,晚上還要回辦公室填報資料。

“不同於磚墻房,板房冬冷夏熱,尤其是夏季,板房經烈日炙烤後,即使開了空調,也感覺不到涼爽。”工作隊隊員秦瑜告訴重慶日報記者,今年是他駐鄉的第三個年頭。

“95後”的劉斌還是個大男孩,今年初考入三建鄉政府工作,每週只能回家一次,其餘時間都住在板房辦公樓裏的職工宿舍。在城里長大的他,第一次住板房還有些不習慣。板房隔音差,晚上有人進出,整棟樓都會咯吱作響。有時他趕完報表已是半夜,剛要入睡又被響聲驚醒。雖然條件艱苦,但劉斌從沒有抱怨,“只要群眾滿意,就是對我工作最好的肯定。”他幹勁十足。

窄窄的活動板房裏,駐紮著88名這樣的鄉幹部,預計明年初,他們將有望搬入位於新場鎮的新政府大樓。隨著場鎮搬遷與脫貧攻堅相繼進入關鍵階段,他們的工作也越來越忙。

用心用情 村民脫貧有保障

“我以前打工時住過板房,氣溫稍稍升高,房間就像個蒸籠,根本呆不下去。而鄉幹部們為了幫助我們脫貧已經住了兩年板房,我真是打心眼裏感激。”在三建鄉紅旗寨村,劉樹華是村裏唯一一戶尚未脫貧的貧困戶,每次經過鄉政府,他都要朝著板房辦公樓望望。劉樹華的妻子患病,家中三個小孩正在上學,沉重的家庭負擔曾壓得他有些喘不過氣來。

經扶貧工作隊牽線搭橋,劉樹華在政府開設的公益性崗位上務工,一個月能有1700余元工資,再加上鄉政府為他申請的低保補貼,他一年能有2萬餘元收入。“鄉幹部們幾乎每週都要到我家坐坐,和我拉拉家常,我感覺很溫暖,我有信心今年一定能脫貧。”劉樹華憧憬著未來。

而在離紅旗寨村不遠的夜力坪村,建卡貧困戶王素娟偶爾也在鄉政府的食堂裏幫忙。“天氣越來越熱,空調也不抵用,鄉幹部們來食堂吃飯,熱了就拿把蒲扇扇一扇。”王素娟坦言,看著這樣一群不懼艱難、勇挑重擔的黨員幹部,她有信心把日子越過越好。去年,在鄉政府的帶動下,王素娟共種植了3畝香桃,養殖了1000隻綠花雞。去年底,綠花雞出欄,便為她帶來了4萬元的純收入,而三年後,香桃挂果,她的收入還將翻一番。

“這幾年,我們因地制宜發展起香桃、青脆李、油茶、豬腰棗等特色産業,同時依託農村‘三變’改革,在貧困村成立專業合作社,産業收益按照專業合作社、村集體、農戶4:3:3的比例進行分配,構建起貧困戶長效脫貧機制。”朱小冬告訴記者,隨著新場鎮的逐步落成,三建鄉還將著力打造全域旅遊,形成以“龍河濕地核心區、三建旅遊集散地、夜力坪農耕休閒體驗區、雙鷹峽谷觀光區”為主的鄉村旅遊示範片區,促進農旅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