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今日重慶

文化底蘊和文化形象得以充分彰顯 重慶涌現多個“十大精品”展覽的背後

發佈時間: 2020-05-20 09:08:48 | 來源: 重慶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image.png

市民在重慶工業博物館的“百年風華——重慶工業發展史”陳列展覽觀展。首席記者 崔力 攝

5月18日,重慶文博迎來高光時刻。

當日,從“5·18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開幕式上傳來消息:重慶工業博物館“百年風華——重慶工業發展史”(以下簡稱“重慶工業發展史”)榮獲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以下簡稱“十大精品”展覽),重慶自然博物館“熊貓時代——揭秘大熊貓的前世今生”榮獲優勝獎。

自1997年以來,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推介活動已舉辦17屆,獲評精品獎的展覽體現了國內博物館陳列展覽的最高水準。2014年以來,重慶文博界的展覽已五度榮獲“精品獎”。這一現象説明什麼?重慶文博單位又該如何為市民提供更加豐富的文化産品?重慶日報記者就此專訪了重慶市地方史研究會會長周勇,重慶市博物館學會顧問、重慶巴文化研究會會長劉豫川,重慶工業博物館首席專家顧問何智亞和重慶工業博物館館長黃亮。

展現重慶工業130年發展歷程

重慶日報:“重慶工業發展史”展覽有何亮點?展覽的人氣如何?

黃亮:“重慶工業發展史”展覽展陳面積達5000平方米。這座展館依託重鋼工業遺址,採用“無邊界博物館”設計理念,形成工業特色鮮明的展陳空間。

展館陳列有900余件展品,形成主題鮮明、類別豐富的工業文物體系。展覽圍繞近代以來重慶工業130年發展歷程,不僅全面展示了重慶對外開埠後民族工業的振興歷程,還展示了重慶工業為中國抗戰、國民經濟的恢復、工業化進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的重要貢獻。

這個展覽從建築設計、展覽文本、概念方案、布展設計施工等各方面堅持與國內一流機構合作,全程在國內外文博界、建築界、藝術界、歷史界等多領域專家學者悉心指導下,歷經數年精心打磨而成。開館以來,已接待觀眾20多萬人次。

何智亞:“重慶工業發展史”所在的展館由尺度巨大的工業場館改造而成,步入其中,觀眾會感受到歲月的沉澱和強大的視覺震撼力。

博物館開放之初,觀眾以重鋼的老職工居多。而現在,越來越多年輕人、外地遊客來到博物館,感受這座“泛博物館”的魅力。作為重慶工業博物館的親歷者、參與者、見證者,我期待更多觀眾能通過此次獲獎了解這座博物館,前來感受重慶厚重的工業歷史和對歷史文化的保護利用成果。

獲獎得益於史學界和文博界通力合作

重慶日報:此次獲獎,對重慶工業博物館發展有何意義?

何智亞:“十大精品”展覽的競爭非常激烈,活動評選出來的展覽很有權威性,影響很大。此次“重慶工業發展史”獲獎,會推動重慶工業文化博覽園建設,極大地提升重慶工業博物館在重慶乃至全國的影響力,也對提升重慶城市形象美譽度具有重要作用。

劉豫川:以本次獲獎為例,重慶的工業歷史記載了城市發展足跡,是城市個性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通過展覽的形式展現這段歷史,説明重慶愈加重視對工業歷史的研究、保護和利用。

此外,重慶屢次獲獎還體現了重慶文博事業的發展蒸蒸日上。重慶此前榮獲精品獎的博物館,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和重慶自然博物館,它們都是國有的國家一級博物館。和這兩家博物館不同的是,重慶工業博物館屬行業類博物館,是一個“新生兒”,這説明重慶的博物館類型變得愈加豐富,行業類博物館崛起的勢頭愈加強勁。行業博物館的發展,大有可為。

周勇:重慶多次涌現“十大精品”展覽,這是中國文博界對重慶40年來孜孜以求推動歷史研究、文博事業發展的高度評價和充分肯定,是重慶曆史學界和文博界的光榮。

文博展覽以文物為基本元素,以歷史研究為基礎。歷史研究是內涵,展覽是表現形式,二者完美融合才能形成精品展覽。以“重慶工業發展史”為例,重慶曆史學界對重慶工業歷史的研究,從上世紀80年代初就開始了,涌現了《重慶開埠史》《近代重慶城市史》《重慶通史》等一批重要的學術著作。“重慶工業發展史”沿著近代以來重慶工業130年的歷史線索,全面展示了重慶對外開埠以後民族工業的産生和發展,推動了重慶的城市化和近代化進程,展出的內容實質上就是史學界和文博界40年研究的結晶。

張揚文化內涵,增強文化自信

重慶日報:2019年,重慶的博物館推出展覽200余個,接待觀眾超3300萬人次,參觀博物館已成為市民主要休閒方式。重慶文博單位應如何再接再厲,用多元化的文化産品豐富市民文化生活?

周勇:歷史學界和文博界應通力合作,把歷史研究好、展示好。活化利用文化遺産,要研究與保護並重。我們看到有些開放的文物建築,雖然房子修繕得不錯,但其中佈置的展覽並不算好看。這啟示我們要在研究文物歷史、挖掘文物內涵,在梳理文物真實歷史、準確內涵的基礎上講好文物故事,讓其真正“活”起來,服務於市民高品質文化生活。

劉豫川:當前,博物館的展覽要做到少而精,線上線下並重。線下方面,舉辦高品質的展覽,市民通過預約等方式來館參觀;線上方面,通過策劃數字展覽讓市民足不出戶即可欣賞博物館展覽,體會城市厚重歷史。

重慶的博物館事業發展和東部地區一些城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我認為,今後重慶要多推出一些特色鮮明的專題性博物館,儘量避免同質化。

重慶日報:重慶的文博事業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大背景下,該如何發力?此次獲獎對提升重慶城市形象有何意義?

劉豫川:2010年,重慶、雲南、四川、廣西、貴州和西藏的25家博物館攜手同行,成立了西南博物館聯盟。該聯盟已成功合作舉辦了“盛筵——見證《史記》中的大西南”等精品展覽。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大背景下,川渝文博單位更應加強合作交流,通過聯合研究利用巴蜀文化資源、舉辦展覽、策劃活動等形式,豐富兩地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為雙城經濟圈建設增添活力。

周勇:重慶文博界多次涌現“十大精品”展覽,這對張揚重慶的文化內涵,增強重慶人的文化自信,彰顯“兩江四岸”獨特魅力,展示“山水之城·美麗之地”的城市名片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尤其是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大背景下,重慶獲此殊榮,我們更應通過深化歷史和文物研究,活化利用文物,更加充分地展示重慶的文化底蘊和文化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