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生態環何

璧山:鄉村環境美 村民生活樂

發佈時間: 2020-05-08 13:42:43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朱大亮 | 責任編輯: 郭穎慧

鄉村振興,既要産業興旺,也要生態宜居,既要讓百姓富起來,也要讓鄉村環境好起來。近年來,璧山區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有力抓手,堅持常態化抓好“河長制”工作,積極引導居民踐行綠色健康的生活方式,著力打造宜居和諧的美麗新農村,讓鄉村百姓擁有滿滿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人居環境整治:“改”出美麗新鄉村

平整寬闊的鄉間小道,乾淨整潔的院落,爭奇鬥艷的花朵,內涵豐富的主題壁畫。印有“鄉愁幺灘”四個大字的指示牌下,一條嶄新的瀝青馬路從院子穿境而過,一旁的木製涼亭裏,三五村民坐在木凳上拉家常,十分愜意。近日,走進七塘鎮喜觀村幺灘院子,一幅幅生動的畫面、一張張燦爛笑臉,無不讓人深切感受到唐代詩人孟浩然詩中所描繪的“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的美好景象。

“以前村裏污水橫流、道路泥濘、雞鴨亂跑,到處臟亂不堪,現在經過改造整治,不僅環境變得優美了,還建起了休閒涼亭,讓我們生活更加安逸舒適了。”村民陳廷蘭一邊削紅苕一邊告訴記者。

據喜觀村黨支部書記李國洪介紹,為了改變院落現狀,提升百姓居住環境品質,鎮裏不僅投入真金白銀硬化了村組道路,新建了地下污水管網,規範了家禽養殖,還拆除了部分舊房用以改建休閒涼亭,並在房前屋後村道沿線栽植了各色花草。村莊環境整飭一新後,鎮裏還因地制宜,在農戶院墻上打造了以“漁樵耕讀”為主題的壁畫,為美麗鄉村建設增色添彩。

“美麗院落三分靠建設,七分靠管理。”李國洪説,隨著鄉村舊貌換新顏,村民的環保衛生意識得到大大提升,不少村民自發參與進來,每天打掃各自房前屋後衛生,自覺保持公共區域的乾淨整潔,共同呵護美麗家園,有效防止了環境亂象的反彈。

幺灘院子的“蝶變”是璧山區開展農村人居環境集中整治、建設生態宜居鄉村的一個縮影。自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等18個部門聯合印發《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莊清潔行動方案》以來,璧山區以 “三清一改”為主要內容,通過示範帶頭、志願服務,廣泛動員農民群眾主動參與等多種形式,先後開展了春季百日清潔行動、村莊清潔“夏季戰役”、“迎國慶·慶豐收”秋季清潔行動、“冬閒迎春”攻堅戰役等系列活動。同時,以“都市花園”“四季果園”“綠色菜園”為特色,開展了8個示範點、22條示範線整治,全力推進鄉村面貌“大變樣”。

“其間,我們先後共計清理垃圾12303噸;清理溝渠4704公里,塘堰5509處;清理畜禽養殖糞污等農業生産廢棄物2211噸;回收農藥廢棄包裝物200萬個,農膜179噸。著力解決農村“臟亂差”的問題,基本實現村莊環境乾淨、整潔、有序,村容村貌煥然一新,農村人居環境不斷優化,群眾幸福指數不斷攀升。”區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垃圾分類:分出綠色新風尚

開展垃圾分類,實現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加快實現鄉村振興的迫切需要。為持續改善農村宜居環境,助力鄉村振興,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治理工作正在全區上下如火如荼地開展。

5月6日,記者在河邊鎮鐵石村看到,部分農戶院墻上繪製的垃圾分類宣傳畫格外醒目。此外,每戶農戶門口都整齊擺放著藍、灰兩個顏色的垃圾桶,桶身清晰標注有“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字樣,分別用來投放不同類型的垃圾。同樣,公路邊上,每隔一段距離,同樣擺放著分類垃圾桶,指導牌上還詳細介紹了各種垃圾的投放標準,方便居民了解垃圾分類小知識。

“我們共投入20余萬元,採購了3000余個垃圾桶,在全鎮4個村和1個社區設置了垃圾分類投放點,其中每個村包含有5個垃圾分類集中收集點和3個資源集中回收點,對村民的生活垃圾進行收集。”河邊鎮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村民是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最直接的受益者,垃圾分類設施覆蓋到位只是第一步,鎮上還通過召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動員會、推進會、分揀員培訓會,在醒目處設置宣傳欄、宣傳畫,發放宣傳資料,從而讓垃圾分類這一“新風尚”深入人心,切實改善農村生態環境。

“將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分開丟,避免混雜在一起,既避免造成氣味難聞,還能變廢為寶實現資源回收再利用。”正在投放垃圾的村民王女士説,以前將垃圾隨意丟棄,不僅污染環境,還有很大的氣味,現在多走幾步路,自覺將家中的垃圾按標準對應投放進垃圾桶,不僅是為村莊乾淨整潔出一份力,長此以往,也是讓自身受益。

據了解,目前,璧山區共有農村保潔員670名,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指導員210余人,二次分揀員220余人;設置垃圾收集桶2.7萬餘個,已建成鄉鎮垃圾轉机站24座。今年一季度共收運處理農村生活垃圾1萬餘噸。其中,建成垃圾分類投放點1200余個,堆肥房6個,共發放戶用分類收集桶3.6萬餘個。通過 “戶分、村收、鎮街集、區運輸、區處理”的城鄉一體化收運模式,在較大程度上緩解了垃圾處理壓力,改善了村居生活環境。

下一步,璧山區還將根據實際,在133個行政村全面推行農村生活垃圾分類,使廣大農村居民享受到潔綠亮美的人居環境。

河長制:治出清清好風景

“河裏浮萍還挺多的,我們得抓緊時間,爭取在今天上午清理乾淨。”4月30日,正興鎮衛寺村龍家河水面上,漂浮著大片水生植物。不遠處,四五名管護員身著下水衣,大半截身子浸泡在河水裏,正用一塊遮陽網與幾塊泡沫製成的簡易“網兜”,順河而下“兜住”河面上的浮萍與垃圾。

“大面積浮萍會導致水中的氧含量減少,影響水質,現在主要就是打撈浮萍,有一點就撈一點,不能讓它再氾濫了。”72歲的保潔人員顏德模説,除了繁殖迅速的浮萍,龍家河兩岸還長滿了茂密繁盛的竹木,每次下完雨,許多漂浮物、倒伏物便落入河裏,從而導致巡查清理的頻次增加。

“我們不定時組織各村保潔人員對轄區河段的水面漂浮物、倒伏竹木、河岸垃圾進行徹底清理,確保不留死角和盲區。此外,還向周邊居民宣傳有關河道管理的相關規定,對違反河道管理規定的行為予以及時制止。”該鎮生態河長辦負責人告訴記者,鎮裏建立了鎮村兩級河長巡河制度,除鎮級、村級河長每月巡河兩次外,各村專職巡查員也會定期開展河道巡查與清漂保潔工作,並由各村保潔員對河岸的垃圾進行集轉机運。

水流到哪,責任就跟到哪。自“河長制”工作開展以來,璧山區不斷完善河長制組織體系,根據璧南河、璧北河、梅江河三河干支流分佈,建立起了涵蓋水庫、山坪塘、養魚池、污水處理設施、畜禽養殖場、排污點、排污口等所有污染點源的樹狀圖。並根據實際,合理設置了區、鎮街、村三級河長,層層壓實責任,從加強水資源保護、河庫水域岸線管理保護、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和執法監管等方面發力,對每段河流、每座水庫、每口山塘、每個污染點源實行常抓常管,切實保障水安全。

“通過治污防污和嚴格的水源保護,璧山區水環境品質得以明顯改善,璧南河、璧北河、梅江河水質穩定達地表水Ⅲ類標準。”區生態河長辦相關負責人説,水污染表像在水裏,根子在岸上,呵護清水長流,需要狠抓源頭治理。下一步將重點抓好5000畝生態濕地建設,對103個入河排污口進行規範化整治,完成15個農村居民集中居住點小型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對排水不達標的101家工業企業,督促做好生産廢水接入市政污水管網,杜絕亂排亂放。並有序推進攔河堰改造及農村畜禽養殖場污染整治等。

隨著各項工作的深入推進和不斷落實,璧山區廣大村民對美好生活的願景正一個個變為現實。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環境優美、村容整潔、鄰里和諧、生活富裕、村風文明的美麗鄉村夢正在璧山這片土地上一步步精彩呈現。(朱大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