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仁心大愛

陳正權:用腳步丈量民情 用真心幫扶脫貧

發佈時間: 2020-05-08 13:36:37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徐婷婷 | 責任編輯: 郭穎慧

中國網5月8日訊 連續3個年頭,他駐點幫扶貧困村,為了貧困群眾早日脫貧,他沉到一線,與貧困戶打“攏堆”,將貧困戶的問題記心上,落實在行動中。他就是涪陵區江北街道鄧家村駐村第一書記、隊長陳正權。

按照組織安排,2019年3月20日,陳正權受命任江北街道鄧家村駐村第一書記,一年多來,陳正權扶貧記錄已寫了厚厚三本,每本每頁都真實地記錄了鄧家村群眾的大小事,由於經常翻看、記錄,三個筆電裂開了無數次,現在只能用夾子固定住。

群眾的事就是自己的事,自駐村以來,為了把村裏情況摸熟摸透,陳正權用堅實的腳步走遍了鄧家村每一個角落,在他的三本民情記錄簿裏,每家每戶都有自己的“專屬”位置,哪一家哪一戶,遇到了什麼困難、需要什麼幫助,每戶村民家人有幾口、房有幾間、田有幾畝,小孩在哪讀書、老人是否健康,致貧原因是什麼、主要靠什麼增加收入......陳正權都一一記錄“在案”。

創建扶貧車間 讓貧困戶家門口實現就業

貧困戶有一份穩定的收入,是脫貧的關鍵。針對鄧家村産業發展現狀,陳正權報到上班後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帶頭做好村集體企業鄧石壩農産品有限公司的組建,長達半年的時間裏,在區人力社保局和扶貧辦等部門的悉心指導下,在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的大力支援協調下,在村支兩委和駐村工作隊的共同努力下,2019年9月25日,鄧石壩農産品有限公司被區級部門認定為扶貧車間並授牌。

扶貧車間創建成功後,鄧家村的集體企業從零變為固定資産達150萬元,集體經濟年收入從零躍升為5萬元,帶動本村農戶增加榨菜種植面積500畝,帶動貧困戶和其他農戶22人常年就業,實現年就業收入50萬元以上。

完善基礎設施 創脫貧致富大環境

到鄧家村報到的第二天,陳正權就接到鄧家村3組村民彭洪元訴求:“村上電壓低,使用農機時經常斷電,夏天空調也帶不動,太不方便了。”陳正權通過走訪農戶後發現,原來鄧家村和彭洪元有一樣訴求的不只他一個,鄧家村8個村民小組中,6個村民小組由於沒有完成農網改造,都存在類似問題。

農戶要脫貧,經濟要發展,電力需先行。為了徹底解決村民用電“卡脖子”的難題,陳正權就和工作隊隊員一起立即向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和川東電力公司諮詢彙報情況,爭取農網改造項目儘快落地。值得高興的是,農網改造這個事情在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和電力公司的多次協調和支援下,2019年實施了鄧家村農網改造計劃,項目進展順利。2019年12月,6個組的村民小組農網改造全部完成,700多戶村民生産生活正常用電得到保證。電壓穩了,電力足了,村民脫貧致富的勁頭更穩更足了。

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是創造脫貧致富的硬條件大環境。截止2020年2月,在區級相關單位和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的共同努力下,鄧家村農網改造、自來水安裝都實現全覆蓋。累計扶貧完成油化村公路1.6公里,硬化村組公路11.17公里,硬化人行便道和耕作道35.53公里。計劃2020年再油化村公路5公里。全村累計整修山坪塘90口,3個農業小組農戶全部安裝使用天然氣,8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

創作文藝作品 鼓勵宣傳群眾

俗話説,扶貧先扶志,怎樣激發群眾的內生動力?怎樣為扶貧幹部加油鼓勁?怎樣用文藝作品把鄧家村宣傳出去?陳正權帶頭拿起手中的筆記錄扶貧,創作文藝作品。提煉出宣傳口號“這家那家,最好鄧家”,特別是有感於涪陵區、鄧家村扶貧帶來的新變化,分別創作了歌曲“有個地方好”和“好個鄧家”,鼓勵群眾、宣傳群眾。

2018年,在《重慶日報》發表了“一個扶貧工作隊隊長的記錄”;創作的《扶貧之歌》在《重慶音樂》和《重慶扶貧》上發表。2019年,在《當代黨員》第1期上發表“腳上沾滿泥,心裏卻像喝了蜜”扶貧日記7篇;在《鄉鎮論壇》刊發散文“扶貧路上有苦也有樂”;創作快板詞“貧困帽子莫久戴”、扶貧歌曲“一個也不能落下”等。用積極正能量的文藝作品,改變群眾的精神面貌,消除了曾經的等靠要思想。

自駐村以來,無論群眾反映的大事小事,陳正權和扶貧駐村工作隊隊員們都落實落細。貧困戶周顯文反映到自己想多搞一些養殖小家禽後,工作隊就將“扶貧孵化箱”孵化的小雞苗送到他家。貧困戶蔡玉闔家D級危房改造因家庭原因一拖再拖,工作隊的冉瑞林、冉毅文等同志隔三差五就到府做老兩口的工作,做老兩口女婿的工作,跑了十幾二十次,終於促成了舊房變新房、危房變安全房。楊澤友家的老鴨子因為疫情不能銷售,工作隊員李金珂和胡永紅微信打廣告,成功幫助銷售......一樁樁實事好事,讓群眾對未來的美好生活越來越有信心了,走在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上,他們的臉上總是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徐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