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今日重慶

重慶18個深度貧困鄉鎮貧困發生率降至0.33%

發佈時間: 2020-05-07 10:11:11 | 來源: 重慶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截至今年3月,18個深度貧困鄉鎮累計開工項目2141個,完工1912個,完成投資75.11億元,項目開工率和投資完成率分別達到99.53%、86.47%

距離年底收官僅剩7個多月時間,備受關注的重慶深度貧困地區的脫貧攻堅進度如何?5月6日,重慶日報記者從市扶貧辦獲悉,18個市級深度貧困鄉鎮的貧困發生率已降至0.33%,脫貧攻堅取得了階段性成績。

2017年8月,我市參照國家確定深度貧困縣的標準,按照“三高”(貧困發生率高、貧困人口占比高、貧困村佔比高)、“一低”(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低)、“三差”(基礎設施差、生存環境差、主導産業帶動能力差)、“三重”(低保五保殘疾等貧困人口脫貧任務重、因病致貧人口脫貧任務重、貧困老人脫貧任務重等)的標準,精準識別了18個深度貧困鄉鎮,總人口31.3萬,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4638戶56031人;行政村173個,其中貧困村91個。

精準摸清實情後,我市為18個深度貧困鄉鎮制定了專項脫貧攻堅規劃,最終規劃項目2151個,規劃總投資86.86億元。與此同時,我市明確在深度貧困鄉鎮實施穩定脫貧、基礎設施、産業扶貧、生態保護、人口素質、公共服務、村“兩委”等7大提升行動,加大對深度貧困鄉鎮政策、資金傾斜力度,全力推進深度貧困鄉鎮脫貧攻堅工作。

截至今年3月,18個深度貧困鄉鎮累計開工項目2141個,完工1912個,完成投資75.11億元,項目開工率和投資完成率分別達到99.53%、86.47%。

基礎設施是深度貧困鄉鎮最大的“短板”,也是我市脫貧攻堅發力的重點。2017年8月以來,我市下達深度貧困鄉鎮“四好農村路”建設補助資金5.5億元,新建改建農村公路1215公里,實施對外交通項目建設25個,開工里程達446公里,153個行政村通了客車。

産業是脫貧的基礎,18個深度貧困鄉鎮積極探索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三變”改革,深度調整産業結構,糧經比例從2017年初的9:1到目前的4:6。目前,18個深度貧困鄉鎮組建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21個,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297個,引進龍頭企業118家,建立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農戶7000余戶。同時實施財政扶貧資金“改補為投”,落實財政資金股權化改革近1.8億元,受益貧困戶達6000余戶。

18個深度貧困鄉鎮堅持把脫貧品質放在第一位,深度落實“兩不愁三保障”政策。一方面,通過創辦扶貧車間和開發公益性崗位,千方百計增加群眾收入,年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到9952元;另一方面,通過基本醫保、控輟保學、易地扶貧搬遷等,讓貧困群眾的“三保障”政策落實到位,生産生活條件大幅改善。

此外,18個深度貧困鄉鎮還積極開展就業創業培訓,健全村規民約,設立鄉賢講理堂、成立道德評議會、組建村民議事會等,著力構建起共建共治共用的社會治理格局。

種種紮實到位的措施,讓18個深度貧困鄉鎮的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農村産業結構、扶貧政策和扶貧機制落地見效、幹部群眾精神面貌等4個方面發生了深刻變化。在石柱中益鄉鹽井村,貧困戶譚文良在扶貧資金補貼下,養殖起了五十群蜜蜂,僅此一項收益就達到八九萬。“路通了,水有了,電改了,網路也有了,環境變好了。”奉節縣平安鄉文昌村村民方銀奎説,“過去出行、用水都很不方便,現在公路修到了家門口,山泉水接進了屋。”

市扶貧辦負責人表示,儘管深度貧困鄉鎮的落後面貌和生産生活條件已有了較大改善,但扶貧難度依然相當大。接下來,我市將加快改善深度貧困地區交通、飲水、電網、基本農田等發展條件,著眼大力培育長效扶貧産業,進一步健全群眾利益聯結機制,積極推動“三變”改革,統籌財力向脫貧任務較重的深度貧困地區傾斜,保持不停頓、不大意、不放鬆狀態,統籌抓好“戰疫”和“戰貧”,確保如期高品質打贏脫貧攻堅戰。(記者 顏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