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仁心大愛

陳鵬:在脫貧攻堅中用擔當書寫無悔青春

發佈時間: 2020-05-06 11:44:22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image.png

中國網5月6日訊 “陳書記,你來了喲,快點來看看我們挖的馬鈴薯,長得好喲!”4月29日上午9點,陽光燦爛,在銅梁區維新鎮沿河村,正在熱火朝天挖馬鈴薯的村民們看第一書記兼駐村工作隊隊長陳鵬,高興地和他打招呼。地裏已經擺著不少挖好了的馬鈴薯。

“今天有點熱,你們要注意莫中暑了,馬鈴薯好生挖,江津雙福農貿市場都聯繫好了......”從村辦公室一路走來,陳鵬滿臉是汗,沒來得及吃早飯的他一邊和村民們扯著賣馬鈴薯的事情,一邊吃幾口從家裏帶來的蛋糕。

維新鎮沿河村位於銅梁區西北部,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村裏貧困人口多,勞動力匱乏,是銅梁區的5個市級脫貧村之一。

2018年3月,銅梁區國土房管局幹部陳鵬,被組織選派到維新鎮沿河村擔任第一書記兼駐村工作隊隊長。3月12日,是他來到沿河村的第一天。

“陳書記,歡迎你來,但你來得可不是時候啊!”聽到這話,陳鵬心頭一震,“許是村里落後貧窮的面貌,讓大家心灰意冷,又或是自己比較年輕,大家覺得我無法勝任這份工作?”不管是哪種原因都不重要,陳鵬心裏暗暗給自己打氣:我一定要真真切切為村民辦實事做好事,讓大家覺得我來得正當其時!

image.png

強化黨建工作打好思想基礎

俗話説得好,農民要致富,農村要發展,關鍵靠支部。只有黨建工作紮實了,黨員的思想進步了,脫貧攻堅工作才能及時有效地開展。沿河村黨組織曾經“軟、懶、散、癱”,平時開個會,沒有一次湊齊過,有的黨員都過世好幾年了,黨籍還沒登出,甚至連職務都還在。因此,強化黨建工作,就是陳鵬做的第一件事情。

陳鵬從日常管理入手,嚴格黨的組織生活制度,創新方式方法,增強組織生機與活力。同時,高標準發展黨員,並邀請鎮黨政領導、專家、技術員到村授課,在他的不懈努力下,黨員隊伍團結了,黨組織的戰鬥力也增強了。

image.png

堅持入戶走訪精準識別貧困戶

思想基礎打牢了,陳鵬就把目光放在了建卡貧困戶身上:精準識別貧困對象。沿河村共有80戶220名建卡貧困群眾。他帶領村幹部、駐村隊員,走村入戶訪民情,1個月左右,不僅完成了貧困戶的全面走訪,還新識別建卡貧困戶18戶。

走訪過程中,讓陳鵬印象最深刻的是貧困戶陳紹容。陳紹容兒子胡培洪早年患腦溢血留下了後遺症,導致智力殘疾,平日裏全靠患有高血壓的陳紹容照顧起居。他的房子建在山腳的軟土地基上,房前出現坍塌,房後存在滑坡隱患,房屋受損成了危房。

“我去的那天正在下雨,山上石頭滑坡的新鮮痕跡很明顯,看到這些讓我很揪心。”作為一名黨員,在和村民的朝夕相處中,陳鵬早已把村民們當成了家人,“走訪群眾就是為了解決他們的困難。”陳鵬回去後,立即請示上級部門,多方籌集建房資金,最終幫助陳紹容一家搬離了地質滑坡隱患地帶。陳紹容激動地説:“要不是陳書記,萬一哪天一滑坡,説不定就被活埋了!”

漸漸地,通過陳鵬一點一滴地踏實為民辦事,大家看在眼裏,記在心中,認可了這個第一書記。朝夕相處中,陳鵬和村民們的感情變深了,以前進村入戶,村民們喂的土狗常常對著他又吼又叫,“現在,村裏的大黃狗小土狗一看見我,都會搖著尾巴迎上來。”陳鵬摸著頭上一縷縷扎眼的白頭髮笑呵呵地説。

image.png

發展扶貧産業助推村民增收

“來村裏2年多了,現在還是覺得壓力大。”陳鵬説,目前最讓他感到焦灼的有三個方面的壓力。第一個壓力就是怎麼把幾萬斤馬鈴薯順利賣出去,保證群眾既增産又增收。為了幫助村民增收致富,發展扶貧産業,壯大集體經濟,陳鵬經過多方考察,並邀請農業專家來村裏實地調研後,去年沿河村集體種了50畝馬鈴薯,眼下到了豐收的季節,陳鵬一邊忙著組織村民開挖,一邊聯繫銷售渠道。“村民的收入有兩筆,一是土地租金,二是農忙季節打零工,每天有50元。”陳鵬説,這幾萬斤馬鈴薯如今大豐收,銷售行情也不錯,光這一個項目村集體收入就增加不少。所以,他必須把馬鈴薯的銷售搞好,不能讓村民們白幹。

第二個壓力就是5月底前,他要組織村民自建長5公里、寬3米—3.5米的公路,“協調土地、組織施工隊伍、籌集資金等,每件事都不能馬虎。”另外,村民們這幾天正在開挖集中供水的自來水管道,陳鵬天天去施工現場查看指導,“5月底前,要讓全村80%的村民喝上自來水,實現集中供水。”這一樁樁的事兒,讓這個小夥子忙得不可開交,每天在村裏各個點連軸轉。“我今年才32歲,可不知道的人都以為我40歲了。”陳鵬苦笑著説。

陳鵬自己有一輛越野車,剛來村裏時里程數只有2萬多公里,如今兩年多過去了,里程數增到10多萬公里,這多出來的7萬公里就是他在村裏來來往往,一趟一趟往返的最好見證。“輪胎馬上又要換了,磨損得厲害,已經換了兩次了。”陳鵬平靜地説,這輛越野車常常被他當成長安小貨車用,幫助村民運送農副産品到城裏去賣是家常便飯。

“陳書記本來是國家幹部,和我們不沾親不帶故的,到我們這裡來吃苦受累,是為了啥子嘛?還不是為了我們有好日子過。”建卡貧困戶黃德英感動地説,這兩年,村裏最大的變化就是産業越來越多了,“陳書記帶著我們發展糖柑、海椒、馬鈴薯等産業,我幾乎天天都有活路兒做,家門口就能賺錢。”

事實上,最初的沿河村一窮二白,根本沒有産業。唯一的美國糖柑種植項目也是個爛攤子。“第一次讓村支書帶我上山去看看,爬上山項,眼前淒涼的景象把我驚呆了。”回憶當時的情景,陳鵬仍然五味雜陳:“漫山遍野全是雜草叢生,種了3年的柑橘苗竟然還不如草長得高。”村支書告訴他,承包糖柑的公司資金鏈斷裂無法繼續經營,不僅如此,他們還拖欠了村民27萬元的土地流轉金及10萬的務工費。

回去後,陳鵬輾轉反側,徹夜難眠。他深深意識到,糖柑必須重新管起來,村民們的信心也亟需重振!第二天一早,陳鵬就組織開會,決定將果樹暫時交由村集體代管。然而,村民們擔心拿不到工錢,都不願意下地幹活,工作再次陷入僵局。

陳鵬咬咬牙,決定自掏腰包先墊付工錢,並向大家保證:“幹了活拿不到錢的來找我,我們決不拖欠一分工錢。”陳鵬的工資也不算高,可他還是毫不猶豫地墊付了近兩萬多元的工錢。“憑什麼讓群眾相信你,就是幹部的擔當。‘説了就算、定下就幹、幹就幹好’,區委書記唐小平的話一直響在我的耳邊,對我們基層幹部來説,沒有擔當,群眾不會信任你,工作也根本開展不了。”

就這樣,村民們都知道了這個第一書記是個“耿直”人。“有啥子問題都可以去找陳書記,他一定會想辦法解決。”陳鵬的擔當贏得了村民們的信任,不管大事小事,只要找陳鵬,準沒錯。

“脫貧攻堅這條路上,黨員幹部願意吃虧,群眾才能信任,産業發展才能推動。”陳鵬堅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到2020年,依靠果樹村集體經濟將增收30萬。不過他一刻也沒休息,開始通過司法途徑,幫助大家維權。現在,村民們被拖欠的工錢已經全部追回。

除了繼續發展壯大糖柑産業,120畝海椒基地、50畝馬鈴薯基地也陸續發展了起來。村民們一年平均有100多天能夠打零工賺錢,再加上土地出租等收益,許多村民對如今的生活都很滿意。如今,79建卡貧困戶都摘掉了窮帽,剩下未脫貧的一戶也將在今年底脫貧。

初心不改目標不變,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截至2019年底,沿河村的糖柑、小龍蝦養殖、辣椒和洋芋種植等4個項目共帶動100余戶一般農戶及貧困戶務工增收20萬餘元,240余戶村民通過土地流轉增收20萬餘元,村集體創收36萬元。最終實現了集體經濟的從無到有的轉變。

産業發展走上了正軌,陳鵬開始思考村裏軟硬體設施發展問題。兩年來,在區裏、鎮裏的關心支援了,沿河村共實施了743萬元的土地項目,包括整修水田田坎500米,生産路9公里,新建蓄水池4口,新建溝渠240米,維修山坪塘1口,硬化田間道6公里。另外,村裏還新建公路10條12.8公里,完成了5社自來水站技改。

“接下來,我們還要修便道、進行危房改造、成立專業合作社、實行農産品代銷、開展月嫂培訓......只要村民需要我,我願意留下來,繼續和大家一起幹!”陳鵬表示。

如今,村民們的生活越過越好,他卻變得越來越黑,但心底卻越來越敞亮。因為沿河村正朝著“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標穩步邁進!

“當前,脫貧攻堅戰已經進入決戰決勝的關鍵時期,作為黨員幹部,要目標不變、靶心不散,平時忘我、難時擔當、戰時亮劍,不打贏這場硬戰,絕不收兵。”陳鵬充滿信心地表示。

因為工作業績突出,陳鵬榮獲2020年重慶“五一”勞動獎章。(謝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