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商貿物流

彭水:電商扶貧,美了“吃貨”富了百姓

發佈時間: 2020-04-30 13:24:08 | 來源: | 作者: | 責任編輯:

“山貨”成搶手貨,一年賣出一百多萬件;農戶成“店小二”,一年收入上萬元;顧客變“鐵粉”,一年接待一千多萬人……如今,渣海椒、臘香腸、晶絲苕粉、高山小馬鈴薯、八月瓜……彭水琳瑯滿目的農特産品,借助“彭水趕場”這一電商平臺,一路暢銷。截至目前,實現農産品銷售額近1億元,通過電商實現創業就業2000余人,帶動貧困戶戶均增收約2500元。

山貨成搶手貨

一年賣出一百多萬件

日前,記者在彭水電子商務産業園碰上正在整理貨物的俊皓土特産負責人陳小川。“原來看到紅薯爛在土裏真心痛。”陳小川告訴記者,受渠道限制,許多農戶的紅薯、馬鈴薯家裏都吃不完,經常爛在土裏。但現在不同了,“我賣的彭水紅薯最遠的到了非洲迦納,俄羅斯也有。”

“你怎麼賣這麼遠的哦?”記者忍不住發問。

“我一個東北的顧客在‘彭水趕場’上買了,直接快遞過去的。”陳小川立馬拿出手機打開了“彭水趕場”讓記者一探究竟。

同樣,談起“彭水趕場”帶來的變化,奧天土特産負責人陳雪林也是深有感觸。

陳雪林于2018年4月加入“彭水趕場”做起了電商。在這之前,他也在微信朋友圈賣特産,但渠道有限、沒有平臺保證,一個月只能賣2至3單。

“臘肉囤太多賣不完,要麼送人要麼就只有扔掉了!”陳雪林回憶起2016年春節的場景,至今仍深感痛心。

而自從入駐“彭水趕場”做起“正兒八經”的電商後,這一切都變了。他的微店每個月能賣300多單,銷量翻了100倍。看到銷路不愁,初次嘗到甜頭的陳雪林也決定放手大幹一場,立即決定增加生産投入。

雖然自家生産的産品種類有限,但通過“彭水趕場”網貨中心,陳雪林還能賣“別人家”的農特産品。

據縣商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網貨中心把全縣288個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點、農作物種植基地、貧困戶手中採購的農産品都聚集到一起,經過機器化分揀、統一標識、包裝後實現“一件代發”,讓農特産品越走越遠,走向各地消費者手中。

如今,入駐“彭水趕場”近2年以來,陳雪林的微店也順勢越做越大了,年銷售量達到了上千件,年收入達到了上萬元。陳雪林現在一談起“彭水趕場”帶來的利潤,臉上笑開了花。

打開“彭水趕場”,各種農特産品琳瑯滿目。據介紹,目前,隨著“彭水趕場”平臺的不斷壯大,昔日賣不出去的農特産品,現在已經成為了消費者眼中的搶手貨。數據顯示,“彭水趕場”一年能賣出一百多萬件農特産品。

農戶成“店小二”

一年增收一萬多元

2019年,“彭水趕場”“土貨”賣了近1億元,紹慶街道鎮南村村民楊中友貢獻了3萬多元。

3萬多元相比1億元,實在微不足道,但對於楊中友來説,卻是莫大的成就。

“在家門口,就幫忙買點貨,輕輕鬆鬆就能賺錢,這得多虧了電商帶來了好機遇喲。”楊中友一説起電商帶來的好處,滿是欣喜。

“以前在外務過工,跑過銷售,賣過保險,最終還是決定回到家鄉。”2005年,楊中友回到鎮南村,在村裏工作。

“在村裏工作了9年,期間經常和老百姓打交道,看到他們的農産品賣不出去,我也心焦。”楊中友説。

一次偶然的機會,讓楊中友“觸網”了,他的生活也因此徹底變了樣。

“可以在村上報名免費參加電商培訓,學成後,通過‘彭水趕場’將村裏的“土貨”賣出去。”楊中友得知這一消息,靈機一動,覺得這是個契機,於是,他報了名。

接受了一週的電商培訓後,楊中友收穫頗多。“通過培訓,我對電商的了解更深了,也學會了如何行銷、如何宣傳。”於是,楊中友因勢利導,就在“彭水趕場”上開設了“楊老幺土特産”網店,一方面銷售村裏的農特産品,另外一方面也接受網店訂單發貨,進一步拓寬了銷售渠道。

不僅如此,為了拓寬業務渠道,為村民提供更好的服務,除了代賣農産品,楊中友的網店還提供代購服務。

“村民需要的、想買的都可以在我這裡登記,由我代買。”楊中友説,村民如果購買了大型的農資農具或者家電,他還會送貨到府,為此,他專門購置了一輛車。

前不久,村民向小勇讓楊中友在網上代買了一台空調,從購買到安裝,他沒費一點力。

“不僅幫我購買,還直接送到我家裏來幫我安裝好了,這一條龍服務真貼心。”向小勇感慨道,楊中友的網店,給他們帶來了很多的便利。

如今,楊中友的網店成了村民買賣東西的好平臺,楊中友也成了為村民牽線搭橋的好老鄉。

“我會一直做下去,為村民搭好橋,讓我們彭水的土特産銷往全國各地。”楊中友信心滿滿地説,接下來,他會努力學習更多關於電商的相關知識,將網店做得更好,為村民鋪好增收路。

如今,像楊中友這樣成為電商“店小二”的農民,在彭水已有1300多人了。

靠著‘彭水趕場’這個平臺,不僅讓農戶們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還讓農特産品“觸網”遠銷,帶動農戶增收致富。

顧客變“鐵粉”

一年接待一千多萬人

近段時間,家住重慶市渝北區人和街道的胡祥容又忍不住在“彭水趕場”上下單了一批苕粉。

説起第一次接觸彭水的苕粉,胡祥容至今都回味無窮。在2020年重慶兩江新區對口幫扶彭水消費扶貧愛心購活動上,她第一次“認識”了“彭水趕場”,成為了該平臺的種子顧客。

“一開始只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下單了。”胡祥容告訴記者,沒想到買回來的土雞蛋、土鴨蛋味道和超市買的確實不一樣,味道純正,“土味”十足。

第一次吃到“土”味後,胡祥容又下單買了一些蔬菜。

“一開始可能還半信半疑。”胡祥容説,有幾次買回來的蔬菜都很新鮮,吃起來也有小時候的蔬菜味兒。

經過胡祥容的多次親身試驗後,她確信了“彭水趕場”正宗土貨的品質,還主動發朋友圈“安利”了十幾個朋友。“好東西就是值得分享,讓更多的人享受到。”

在用“彭水趕場”買菜之前,胡祥容家裏也堅持吃土雞蛋、土鴨蛋。但每次都是托在農村的朋友幫忙購買,有時候也買不到,“貨源非常不穩定。”

自從用上“彭水趕場”後,胡祥容幾乎一週下單一次蔬菜、半個月買一次土雞蛋。“算下來每個月下單1200元錢左右,花錢吃放心菜還是很值得的。”胡祥容説。

其實,在胡祥容初次下單時,她對“彭水趕場”上的産品品質是有顧慮的。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縣商務委在“彭水趕場”電商平臺的完善過程中,建立了600多個適合網銷的農産品目錄及産品庫,同時抽取了310多個農産品委託SGS機構進行全面檢測,並已成功對接“彭水趕場”平臺上網商店舖100余家。

對每一款在平臺銷售的農産品,縣商務委都會以檢測等方式來保障其品質,重點推薦的網銷爆款,檢測力度會更大,市民朋友可放心購買。

産品品質過關,自然是留得住回頭客。像胡祥容這樣從顧客變成“彭水趕場”鐵粉的人已然不在少數。數據顯示,如今,“彭水趕場”電商平臺不斷壯大,一年下來接待消費者高達一千多萬人。(唐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