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創新鏈與産業鏈深度融合,兩江新區加快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
中國網4月27日訊 記者日前獲悉,兩江新區目前正加速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其中,作為示範工程的兩江新區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共用服務平臺(人工智慧方向)目前進展順利,並不斷與重慶市相關企業與創新團隊深度融合,打通創新鏈到産業鏈的“最後一公里”。
據介紹,該平臺于2019年10月正式上線,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為人工智慧領域涉及的硬體製造、軟體開發、大數據等環節提供全方位的研發共用服務,目前一期共打造了3個人工智慧專業子平臺。
其中,由中國汽研建設的智慧網聯汽車測試技術共用服務平臺,擁有實驗辦公場地1000多畝,投資接近3億元,獲CNAS授權標準試驗能力30余項,能提供在環虛擬倣真、測試、數據庫、自動駕駛上路測試資格審查等共用服務。
(中國汽研聯合倣真測試實驗室/中國汽研供圖)
“對於車企來講,自動駕駛汽車最大的困難之一便是隨機性和不確定性,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在自動駕駛道路上進行測試。”中國汽研負責人介紹。
據悉,智慧網聯汽車測試技術共用服務平臺可以對自動駕駛車輛在測試時的行駛狀態、駕駛員狀態、車輛行駛路徑、車輛突發狀況等進行實時監控,一旦車輛出現違規或者風險行為,平臺將提前預警。
不僅如此,中國汽研還統計分析接入平臺的車輛駕駛行為數據,包括性能指標、接管次數等,為下一步重慶制定相關政策、標準提供依據,同時也可以幫助企業分析自身車輛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優化自動駕駛車輛技術。
上述負責人表示,未來智慧網聯汽車測試技術共用服務平臺將以“智慧的車、智慧的路”為目標,主要圍繞5G技術進行升級,將遠端駕駛技術應用到自動駕駛汽車的測試當中。
中科院重慶研究院圍繞智慧晶片和智慧感測器等共性技術需求,構建集“技術諮詢、設備共用、技術研發、樣品加工、檢驗檢測、系統封裝”于一體的“一站式”人工智慧核心器件微納製造研發共用服務平臺,已在微納製造領域配置一批高端設備,累計投入3000余萬元,建成2000余平米的專業實驗室,為人工智慧硬體技術發展提供系統解決方案。
(中科院重慶研究院微納製造與系統整合實驗室/中科院重慶院供圖)
該子平臺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已面向市內外企業開展共用服務項目160個,為企業減免服務費用達148萬元。通過集中力量攻克人工智慧核心硬體領域的核心技術難點,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形成複合材料、光電探測器、觸覺/滑覺感測器、大面陣壓力感測器、微通孔過濾晶片等5項新産品。其中,為重慶烯成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了Zeta電位、紅外反射、冷凍乾燥等設備共用和研發技術支援,為研發人員判定工藝的合理性和過程産品有效性奠定了基礎,縮短了新型低維材料及應用産品開發週期。
同時,重慶科學技術研究院也已經打造出了大數據協同創新應用平臺,可為重慶本地企業提供設備儀器及高端技術工具共用、數據分析、産品測試等全産業鏈服務。
重科院大數據院運營總監王東強表示,該平臺自去年10月上線以來,已經先後與重慶本地多家企業達成了合作,並收穫了接近100份市場訂單。
王東強稱,下一步,該平臺將在繼續完善線上服務的同時,將服務延伸至線下,實現線上線下聯動發展。
兩江新區科技創新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兩江新區作為重慶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重要承載區,依託共用服務平臺建設,可進一步加速創新資源集聚,顯著提升區域創新能力。
2019年,兩江新區專利授權量超過2800件,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超過28件,超過全市平均水準的2倍;科技型企業已突破千家,累計達到1298家;高新技術企業達409家,數量居全市第一。(謝力 趙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