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仁心大愛

奉節:貧困戶成了創業偶像 “牛人”喻德兵的致富經

發佈時間: 2020-03-23 13:36:22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荊曉強

中國網3月23日訊 “去年,養豬和種植蔬菜實現銷售收入600多萬元、純利潤200多萬元。今年,我還養了100多頭牛,爭取讓利潤翻一倍。”近日,奉節縣平安鄉文昌村村民喻德兵一邊告訴筆者,一邊拿著手機演示用App調控大棚內設備。

在文昌村,喻德兵是村民眼裏的“牛人”。從貧困戶到擁有千萬資産,從傳統作業到智慧化種菜、生態化養豬養牛多業並舉,他已成為附近村莊年輕人心目中的創業偶像。

image.png

喻德兵發展的蔬菜大棚。田均文 攝

華麗轉身

昔日貧困戶成致富楷模

今年45歲的喻德兵過去常年在廣東打工,但每月掙得的工資除去生活開銷後所剩無幾,兩個小孩上學的費用更是家裏一筆沉重的負擔。隨著大兒子上高中,學費和生活費激增,喻德兵一家成為了貧困戶。

窮則變,變則通。在沿海打工行不通,喻德兵索性回了家,開始養豬。起初,生豬市場並不景氣,辛辛苦苦建起的圈舍,沒能夠給他們帶來效益,還讓整個家庭變得更加拮據。苦熬了好長一段時間的喻德兵終於迎來了市場行情的好轉,他東拼西湊,籌資建起400平方米的養豬場,達到了年出欄30多頭的規模,收入3萬多元,逐漸走上正軌。

嘗到甜頭的喻德兵在平安鄉黨委政府的支援下,再次擴建2000平方米的圈舍,存欄生豬達到了400余頭,一年純收入40余萬元。他不僅一舉脫了貧,還成了當地脫貧致富的楷模。

種養結合

帶領村民共致富

隨著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豬糞處理成了大問題。“思前想後,我決定把糞污跟農業結合起來。”喻德兵告訴筆者,與家人協商後,試種了134畝蔬菜。

蔬菜長勢不錯,讓喻德兵信心倍增。2017年,他籌資435萬元,發起成立了奉節縣克朋農機專業合作社,採取“合作社+農戶”的形式,與當地種植戶簽訂保底收購協議,通過為農戶免費提供種苗、統一選購肥料等,帶動73戶農戶發展辣椒種植,其中貧困戶13戶。

為增加經濟收入,種植綠色蔬菜,喻德兵推行種養一體化發展。他把老化的菜葉及雜草作豬飼料,用豬糞提高土地肥力。如此一來,養豬場糞污搖身一變,由“廢”變“肥”,不僅有效避免了環境污染問題,還實現了資源迴圈利用。

2019年,喻德兵又對大棚進行了自動化升級改造,每個蔬菜大棚都配有一個動力配電櫃,棚門、噴水、通風扇、遮陽網、側窗、天窗、地面恒溫等全部實現了電動控制,一年四季可精細化育苗、種植蔬菜20余種。“現在我只要通過一個手機,就能遠端遙控大棚種植生産。”喻德兵説。

由於品質出眾,喻德兵種植的紅薯、白菜、虎皮椒、魚腥草等得到了中國綠色食品開發中心認證,成為了市場的搶手貨,基地日收入在5000元以上。

在他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農戶加入到合作社裏。村民賀德中在基地承包了1畝地,年收各類蔬菜1.5萬斤,能分到2萬多元,是原來種地收入的十倍。不承包大棚的村民,也可以獲得土地租金、務工等多重收入。

“借牛還牛”

開啟生態養牛新路

2019年初,喻德兵又一次開始了産業拓展。

“經過調研,我發現肉牛市場價格一直居高不下、穩中有升,牛也不易生病,而且家鄉遍地的秸稈都可作為飼料,牛糞還可以肥田,便萌生了發展養牛的念頭。”他説。

説幹就幹。去年9月,喻德兵從成都眉山引進50頭夏洛萊牛,發展起了養牛業。按照技術員的方法,他用糧食混合料加上秸稈、青草等打碎作為飼料,6個月後,300斤的牛犢長到1000斤以上。這個月,喻德兵又購進了62頭牛犢,擴大了養殖規模。

“我養的牛,吃的是生態草,喝的是山泉水,肉質品質好,很受歡迎。大牛8-10月便可出欄,基本上能賣3萬左右,除去成本,每頭牛利潤達6000元,加上牛犢收入,年純收入達200多萬元。”喻德兵向筆者算起他養牛的收入賬。

已經致富的喻德兵沒有忘記鄉親們。“公司和村民簽訂借牛協議前,會先對每頭牛進行稱重,待養到出售標準,再按照7元/每斤統一回購。”喻德兵介紹,目前村裏已有40余戶農戶和喻德兵簽訂“借牛還牛”合作協議,帶動了100余戶村民發展起養牛産業,戶均將增收1萬餘元。

“能有今天,最重要的是依託于脫貧攻堅的好政策,當然,自己也要努力幹、加油幹。”喻德兵表示,自己將力爭在下半年將肉牛養殖規模擴大到200頭左右,使村裏家家都種菜養牛,戶戶都增收。(顏安 馬江望 田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