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貝類的消費提示:科學選購、蒸熟蒸透、適量食用

發佈時間:2020-03-19 07:46:42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鄭偉
分享到:
20K

中國網3月19日訊 近日,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發佈權威提示:近期,遼寧省大連市、丹東市等沿海地區出現甲肝流行病例,初步判定為食源性污染引起的。調查發現,當地海産食用貝類是傳播甲肝的主要媒介,而事發地大部分居民有生食小海鮮或食用未煮熟煮透海鮮習慣,帶來感染甲肝風險。為幫助消費者避免或減少此類風險,特對食用貝類做如下消費提示。

不生食海産貝類,防感染甲肝風

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消化道傳染病,主要是糞--口方式傳播。該病季節性明顯,多發于冬春季節,已有疫苗可以有效預防。

貝類為濾食性生物,在濾食水中餌料時,容易在體內富集病毒。甲型肝炎病毒在貝類體內不能繁殖引起貝類自身患病,但可在貝類體內高濃度富集並可存活15天以上。

消費者用沸水加熱貝類5分鐘,甲型肝炎病毒即可失去活性;如果生食或食用未煮熟的受到甲型肝炎病毒污染的貝類,就會增加感染該病毒的風險。

科學選購很重要,正規渠道保安全

消費者應通過超市、大型批發市場等正規經營渠道,選購來源可靠、養殖水域潔凈且符合安全標準的貝類。

一是“一看、二觸、三嗅、四聽”。一看外形,選擇大小均勻、外殼顏色較一致、有光澤的貝類。二觸肢體,鮮活貝類用手觸摸時,貝殼能閉合或外露肌體能縮回體內。三嗅氣味,新鮮貝類應有其特有的氣味,如發臭或有異味,説明已不新鮮。四聽聲音,拿起貝類輕輕搖晃,如聽到啪啪聲,説明可能是空殼或有沙石。

二是不在污染區域採食貝類産品。沿海地區居民,不要在容易受到陸源污染的排水口(如電廠冷凝水、生活污水)或河道入海口附近“趕海”,打撈或採食貝類産品三是貝類要低溫貯存並儘快食用。

蒸熟煮透要記牢,適量食用有講究

沿海地區居民在食用貝類時,應注意以下三點。

一是注意製作衛生,蒸熟煮透。要保證加工製作貝類的衛生條件,蒸熟煮透,不生吃、半生吃或腌制後直接食用貝類。

二是不要食用貝類消化腺等內臟。

三是吃貝類要適量,一次不宜過多。


專家執筆人

周德慶 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産研究所主任、研究員

蔡友瓊 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産研究所研究員

侯紅漫 大連工業大學食品學院教授

相關內容

中國網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