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焦點圖

江心島“生態管家”的種樹經

發佈時間: 2020-03-13 13:51:28 | 來源: 重慶日報 | 作者: 王全超 | 責任編輯: 吳一凡

image.png

這是3月6日拍攝的重慶廣陽島景色(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初春的陽光,暖暖地灑在山水間。在長江上游最大的江心島——重慶廣陽島上,1000多畝油菜花搖曳出一片金黃。環島叢生的茅草、竹林,引來白鷺紛飛。

島上坡地裏,一個中年男子正和技術人員一起,組織工人們吊裝樹苗、翻整土地,“因為疫情影響,島上的生態修復工程耽擱了20多天,現在要把時間搶回來,這個春天必須種完1.8萬棵樹。”

這個説話風風火火的人,是被大家稱作廣陽島“管家”的重慶廣陽島綠色發展公司黨委書記王岳。他所在的公司,是重慶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範的重要平臺。

3年多前,王岳第一次登上廣陽島。彼時,呈現在他面前的是另一番景象。

這個枯水期面積約10平方公里,山水林田湖草和動物資源豐富的江心島,一度被規劃超過300萬平方米的房地産開發量,山地生態系統遭到局部破壞,島內原生林斑塊嚴重退化。2017年8月,重慶市果斷踩下廣陽島“大開發”的急剎車,決定建設“長江風景眼、重慶生態島”。

“打造生態島,關鍵要修復生態本底,山水林田湖草,提綱挈領是種樹。”王岳下定決心,要讓廣陽島再現草長鶯飛、鷺舞芳洲的景象。

不過,生態修復不是建公園,也不是人造景觀,種樹必須有講究,王岳決定先摸清廣陽島的生態“家底”。

每天兩三次巡島踏勘的同時,王岳又邀請專業機構進行全面普查,共記錄到島上原生喬木、灌木,竹類、草本植物、藤本植物、水生植物383種,“這些樹、藤、草雖然‘土’,但聚合起來就是島上的原生態。”

沿著廣陽島江岸行走,一簇簇高聳過人的茅草,隨處可見。王岳告訴記者,這種茅草叫巴茅草,是長江上游江岸上最常見、最“土”的一種植物,很多地方造景觀時會把它拔掉,但廣陽島把它當作生態寶貝,去年就補種了1萬多株巴茅草,這叫“豐草”。

“除了種什麼,怎麼種也很關鍵。”王岳説,通過對全島的土壤進行本底分析,把土質特性相同的樹,種到同類區域,同時兼顧喬灌草生境系統,絕不按照景觀園林設計去把樹挪窩,“還是以巴茅草為例,我們是‘一家一家’地種,有母有子、成團成簇。”

走近廣陽島西北側的兔兒坪濕地,一叢叢高大的慈竹籠罩在岸邊,招引著一群群白鷺在這裡來回飛舞。水面上,還能看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秋沙鴨在自由嬉戲。

王岳手指岸邊説,這裡適合慈竹生長,去年補種了慈竹、斑竹、箭竹近10萬棵,引得白鷺把這裡當“房子”住,“當年島上規劃搞房地産,給人蓋房子,現在我們給鳥做窩,把這裡變成了‘鳥巢’。”

黃葛樹、朴樹、水杉、紅楓、慈竹、巴茅草……隨著綠樹、紅葉、青草日益茂盛,廣陽島的色調漸漸豐富起來。寒梅暗香、清風秋桐、花黃春早、上壩疊翠、蛙鳴溪田……未來的廣陽島十二景在一點一滴的呵護中漸入佳境。

“以種樹為牽引,當前,廣陽島的護山、理水、營林、疏田、清湖、豐草六大生態修復專項正在同步推進。”王岳説,未來這裡將作為引領重慶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示範區,描繪一幅巴渝版的現代“富春山居圖”。

(新華社重慶3月12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