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身”數據漂亮並不代表減負有效
中央下發《關於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通知》已近一年,不少地區會議、紅頭文件減少了三分之一甚至一半。但記者調查發現,有些地方存在用“數字減負”製造假像的問題:一面是文山會海大幅“瘦身”的漂亮數據,一面是基層仍被文件、會議纏身的無奈現實。(3月2日 新華社)
去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於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通知》,決定將2019年作為“基層減負年”。文件一齣給負重滿滿的廣大基層幹部帶來了無限期盼,為給基層減負全國各地相繼出臺減負措施,有減少發文數量,有少開會、開短會,有減少督查檢查等等。
轉眼間,《通知》下發已有一年之久,但諸多減負措施真的走到基層,惠及一眾基層工作人員了嗎?很多關於減負的“官方數字”看似漂亮,但實際很多地方基層負擔重、文件多、會議多、督查檢查多的實際並未得到真正改變。
有基層幹部吐槽:自減負文件下發後,紅頭文件確實是少了,但是下發的很多紅頭文件卻配有幾個白頭文件作以補充安排。不少地區對減負以來各個單位下發的文件數量作過相關統計,但統計的卻只是紅頭文件。不可否認,減負以來紅頭文件確實是少了很多,但同時也多出來很多白頭文件、口頭文件,這些多出來的“非正式”文件卻入不了“官方”數據庫。因此在一串串“漂亮”“官方數據”下,基層也就被動減負“成功”。
此外,為了“落實”上級減負要求,營造一片切實已經減負的“良好”氛圍,基層的各種QQ、微信工作群在“基層減負”的大環境下也漸漸衍變成了“收文平臺”,各種QQ、微信工作群成為上級部門下發通知、安排工作的重要渠道。工作群內上級部門看似簡短的幾句,但其工作量之多只有真正去落實的基層幹部知道。
規定少發文件,諸多紅頭文件搖身變成白頭文件、口頭文件;規定少開長會,短會數不勝數;規定減少督查檢查,督查檢查立馬變調研、成走訪。
不難發現,落實減負政策過程中總有人打折扣、鑽空子、出“高招”,更有人變向抗命,就連統計文山會海都有人要搞搞形式。由此看來,減負政策行至基層的路還有諸多坎坷,至於減負政策堵在哪,如何被堵,是誰在一味打折扣、鑽空子、出“高招”,恐怕還需要上級有更多的研究。
作者:周雲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