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野生動物的保護回歸“公益”

發佈時間:2020-02-24 09:59:32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姚宇琛
分享到:
20K

中國網訊 自新冠疫情發生以來,野生動物的非法交易和濫食野生動物的陋習又一次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並引起熱議。近期,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已部署啟動《野生動物保護法》的修改工作,要擴大法律調整範圍、加大打擊懲治力度。

野生動物到底應該是“保護”還是“利用”?野生動物保護法還有哪些修改空間?在野生動物保護法在此列入修法日程之際,這些貌似“老生常談”的問題還是需要深入思考。

商業利益應讓位於公共利益

出臺禁食野生動物的規定是疫情防控的需要,但也成為《野生動物保護法》時隔四年再次修訂的輿論引爆點,這在以往並不多見。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的規定無疑是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當今人類新發傳染病大多與野生動物有關,且現代社會人類完全無需通過食用野生動物來滿足蛋白質的需求,所以濫食野生動物的陋習應徹底摒棄,永絕後患!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一直堅信,野生動物屬於大自然,把它們留在野外才是真愛,才是對野生動物最大的保護。然而,保護野生動物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公益事業,如何讓法律真正立足於公益目的,能否擺脫功利的“資源觀”的束縛,是這次法律修訂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所在。

禁食“野味”只是野生動物保護亂象的一個表像,其背後真正的推手可能還是商業性養殖和利用野生動物的産業。野生動物是生態環境的有機組成部分,我們不可以一味的掠奪自然資源,而應該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和保護自然。只有把野生動物保護看作是公益事業,把商業利益讓位於公共利益,這才是保護法修訂的“治本之道”。

“遠離”就是保護

我們如何才能做到與野生動物“相安無事”?請儘量“遠離”它們。野生動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避免與野生動物“親密接觸”,是對野生動物的尊重,也是對人類自身的保護。

據統計,在所有新興疾病中,有70%以上源於野生動物。部分野生動物是病毒、細菌和寄生蟲的宿主,有些病毒甚至對於人類是致命的,目前還沒有特效藥。如果人們違背自然規律,把野生動物用於娛樂、當作寵物、用於藥物,就可能增加這些病原微生物向人類傳播擴散的風險,不僅威脅生態安全,也可能危及人類健康。

更重要的是,在少數人的私利驅動下,大量的野生動物被捕捉、飼養和販賣,淪為交易的犧牲品。野生動物只適應野外環境,將它們養殖在人工環境,對其生理、心理和行為都構成巨大挑戰,動物福利往往得不到保障。野生動物産業在追逐利潤的同時,卻直接或間接導致越來越多的野生動物瀕臨滅絕,或飽受折磨

我如何支援動物保護?

選擇“動物友好型”旅行方式

避免前往和參與可能給動物造成傷害與虐待的旅遊活動,如騎乘大象、觀看野生動物娛樂表演、與野生動物合影等。選擇真正保護野生動物而設立的場所,以不給動物帶來干擾的方式體驗動物的自然魅力。

拒絕飼養野生動物作為寵物

在目前已知的大約200種人畜共患病中,至少有70種與異域寵物有關。飼養野生動物作為寵物可能會造成人畜共患病、生態入侵等風險陡升。從動物保護的角度出發,將野生動物作為寵物飼養,會給它們帶來巨大痛苦,威脅野外種群的生存。

拒絕食用或購買野生動物及其製品

不圖一時嘗鮮之快,不輕信所謂的食補功效,摒棄濫食野生動物的陋習。不買賣野生動物及其製品,不把殘忍當作藝術。同時,建議消費者不購買、不使用含有瀕危野生動物成分的藥物和保健品,支援使用草藥、人工合成品等人道替代品。

請不要輕易捕捉、購買、飼養、食用和接觸野生動物!大自然才是野生動物的家園,保護它們的棲息環境,“遠觀而不褻玩”才是人們與野生動物正確的相處方式。

中國網官方微信
中國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