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離病毒不隔離關懷!隔離期的他們在酒店這樣度過
護士姚民雪收拾完整層的房間垃圾後,站在通道的盡頭歇口氣。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張質 攝
“恭喜你‘健康’了,這幾天也要特別查下每天體溫,身體有什麼異常,及時告訴我們……” 2月2日,重慶的天空飄著細雨。重慶兩江新區一酒店大堂內,24歲的小張(化名)終於邁出房間,呼吸到了久違了的新鮮空氣。兩江新區第二人民醫院副院長王心玉不忘給她叮囑出去後的注意事項。
每處理完一個房間的物品,都會給房間消毒,也對自己的雙手消毒。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張質 攝
這家“酒店”現在暫時成為了兩江新區集中醫學觀察點,裏面住著像小張一樣的密切接觸者,他們都是“集中觀察”對象。“隔離”14天后,通過渝北區疾控中心工作人員的醫學採樣,兩次檢測結果顯示陰性,即可解除“隔離”。
兩位護士配合著將各房間裏的垃圾裝入醫療廢棄物垃圾袋。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張質 攝
特殊的“客人”
—— 10分鐘一次來電“一定要把我送去檢查”
沿著酒店樓梯走上2樓,王心玉正在樓梯口的房間裏接電話。這件房間被暫時用來存放醫用物資,王心玉一邊清點物資情況,一邊耐心地安撫電話那頭的人。
“酒店”僅限工作人員進入,與外界保持距離。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張質 攝
撥打電話的是住在這家酒店的王大姐,這幾天,她幾乎天天都會給王心玉打電話,最頻繁的時候,10分鐘就會來電一次,“因為她害怕,每次都叫我們一定要把她帶出去檢查。”
王大姐的丈夫被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而她是密切接觸者,內心充滿了擔心。每次來電,王心玉都會一遍一遍地安撫王大姐的情緒。
渝北區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員每天會到府兩次做消毒工作。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張質 攝
在沒有得到確切消息的這段時間裏,王大姐特別緊張,“總感覺自己快窒息了”。每天當班的護士都陪她聊天開導她,王大姐也經常給王心玉打電話傾訴。
張女士(化名)成為這個“酒店”第一個解除集中醫學觀察的“客人”。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張質 攝
“我們通過觀察,她(王大姐)各方面都比較正常,為了讓她放寬心,我們還專門把他送去了定點醫院進行了檢查。”王心玉説,通過查血壓、拍片等檢查,王大姐暫無異樣,又被帶回了酒店。
“多虧醫護人員陪我,我得到許多安慰。”王大姐説。
渝北區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員為張女士(化名)開具解除集中醫學觀察告知書。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張質 攝
經過檢查發現自己沒事的王大姐也總算松了口氣。其實,在這裡的“客人”,大多都會出現類似擔心、害怕的情緒。醫護人員,扮演了心理疏導員的角色。
王心玉説,在街道、派出所、酒店工作人員等配合下,酒店一切比較穩定。王心玉相信,只要大家同舟共濟,一定能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兩江新區第二人民醫院副院長王心玉不停地電話各個部門,解決51位“客人”的生活、醫學觀察、心理疏導等各種問題。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張質 攝
細緻的“服務員”
—— “非典時大哥哥大姐姐照顧了我,這次換我照顧大家”
2月2日是小張住進酒店的第七天,在家已經隔離了7天的她,這一天,終於解除“隔離”可以回家,走出酒店大門,她長長的舒了口氣,雖然戴著口罩,但眼角的笑意掩飾不住。
18號參加完葬禮的她回到重慶後,得知了出席葬禮的二姨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又恐又慌的小張在家進行了7天的居家“隔離”。隨後,她響應街道的號召,來到了這家特殊的“酒店”進行“隔離”。
“起初我也很害怕,但是經過他們的心理疏導,我漸漸地不那麼害怕了,有信心挺過來。”小張口中的“他們”,指的是在酒店裏的醫護人員。他們在進入酒店前,都經過了系統的培訓,在這裡,他們每個人負責一層樓,除了看護“隔離”對象,還要每天打掃公共區域的衛生,給病人們做心理輔導。
23歲的萬星月是這群醫護人員中年齡最小的一位,別看她年齡小、個子小,但照顧起“客人”們,她依然和其他同事一樣專業細緻。
為了記清楚51位“客人”的情況動態,醫護人員在酒店大廳設置了一覽表。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張質 攝
由於防護服和kn95口罩有限,醫護人員幾乎8小時的時間裏都要穿著防護服,把自己裹得嚴嚴實實,“我們一般進入病房前都不喝水,因為一旦穿上防護衣八小時都不能上衛生間。”在這樣艱難的條件下,萬星月也沒有喊過一次累,流過一次淚,但因為“客人”的一句話,她落淚了。
酒店原來的前臺,現在是醫護人員的臨時辦工桌。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張質 攝
那天,後勤人員打電話詢問“客人”有什麼意見沒有時,“客人”回答:“我希望你們能多增派點醫護人員,他們一個人要看護一層樓,實在太辛苦了。”
萬月星告訴記者,2003年非典時,她還小,比她大一點的哥哥姐姐們保護了自己;現在她長大了,這次換她擔當起責任保護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