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以老舊房改造找到社區基層治理“金鑰匙”
2020年1月13日,兩江新區人和街道邢家橋社區安置房整治工程,最後一戶居民羅女士如約來到社區辦公室簽署入戶整治同意書。這標誌著邢家橋社區的入戶整治工程同意率達到100%。邢家橋安置房整治工程終於接近尾聲。
時代變遷,一些見證了社會經濟轉型發展歷程的住宅,如今成了老舊小區。街老、院老、房老、設施老、生活環境差……這些老舊小區的“通病”不僅是居民的“心事”,也是城市化進程中社區治理的“心病”。
為全面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品質,中央要求加快老舊小區改造,不斷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務,徹底改變粗放型管理方式,讓人民群眾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在邢家橋社區,老舊安置房的改造歷程,既是民生工程的落地實施,也是對社會基層治理的探索實踐。
臟亂差舊
改造勢在必行
邢家橋社區是整個兩江新區直管區內最早開發建設的區域之一,邢家橋社區安置房修建於上個世紀90年代初,為多層磚混結構商住樓,共計16棟27個單元,涉及安置房488套,門面91個,安置1422人。
彼時的邢家橋社區,是附近最繁華的區域。“磚混結構的房屋雖然現在已過時,但在當時還很洋氣,其他地方基本都是傳統木質結構的房子。”邢家橋社區黨委書記謝蘭是地地道道的原住民,一直生活、工作在這裡。
因修建時間早,安置房片區的規劃佈局、房屋標準、用材用料等都難與現在的小區相提並論,加之又經過20多年歲月洗禮,該片區從原來人人嚮往的“新村”,變成了陳舊老街。“這裡配套設施差、安全保障差、市政基礎差、衛生環境差、居住條件差,惡劣的居住環境使得居民強烈希望改變現狀。”據謝蘭介紹,488套住房中有465套房屋不同程度漏水,打傘進衛生間不是個案。
此外,許多居民家中的墻壁已經霉變甚至脫落,強弱電線也密密麻麻地裸露在居民樓墻體外面,安全隱患極其嚴重。
一方舊宅之下,衣食住行掣肘,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嚮往得不到更加充分的實現。無論是從改善群眾居住條件,還是補齊城市發展短板,打造高品質的宜居環境,提升城市品質出發,實施老舊小區改造勢在必行。
為此,兩江新區黨工委管委會決定以城市修補、生態修復為理念,以安全性、功能性、實用性、觀賞性、經濟性為原則,對這一最早開發的區域實施綜合整治。
2018年底,邢家橋社區綜合整治工程試點樓幢開工,2019年3月,正式啟動整治工程。
群策群力
以“金鑰匙”開啟新局面
老舊小區改造並非易事,量大面廣,情況各異,任務繁重,遠不止是一項建設工作,更多的是一項社會基層治理工程,需要發動老百姓共謀、共建。
邢家橋社區的這項改造也是如此。起初,社區本以為這件惠民好事會得到居民極大擁護,但沒想到,居民一開始的支援率只有23%。
據謝蘭介紹,和改造相比,由於歷史遺留原因及多元利益衝突,整治工程從起步之日起就面臨著思想觀念轉變難、個性需求滿足難、施工組織推進難、居民生活保障難、行業部門協調難幾大難題,工程推進舉步維艱。
如何充分做好通盤考量,盡可能減少協調和磨合成本?邢家橋社區找到了一把“金鑰匙”。
這把鑰匙,就是以人民為中心,尊重、傾聽居民心聲,把黨的領導、依法治理和基層民主治理結合起,讓居民參與社區決策,實現共治共贏。
整治過程中,人和街道黨工委成立書記任組長的領導小組,建立11名班子成員和156名機關社區幹部聯繫樓棟和居民的“包申請書籤訂、包矛盾糾紛協調、包違章建築拆除、包突發事件處置”責任落實機制,從辦公室走到居民家中,將公文包換成筆電,挨家挨戶做調查、探民情、搜意見。數據顯示,人和街道廣大幹部接待群眾達5000余人次,徵求意見建議1000余條,充分聽民聲、順民意、解民憂,遇事大家議、辦法大家想、措施大家定、品質大家管,共同解決最急難愁盼的事。
工作細緻
群眾從“旁觀者”變“參與者”
為了爭取更多群眾的支援,也為了讓居民住得更舒心,社區在總方案的大框架下,針對每家每戶各式各樣的需求,進行“一戶一策”地調整。這意味著,488戶居民就有488個方案,大至結構佈局,小至建材選擇,居民皆全程參與、民主決策,僵局逐步被打破,居民同意率逐步攀升,整治改造的進程也在加快。
由於邢家橋社區安置房小區大部分居民經濟條件並不好,儘管社區給予了補助,但依舊無法外出租房過渡,因此,只能白天施工,晚上居住,而施工整治必然導致停水、停電、衛生間不能使用等問題。為此,社區通過設置移動廁所、淋浴房等措施解決居民生活不便問題,並對23戶困難家庭組建了幫扶小組,社區幹部一對一結對幫扶。
而不少居民也逐步從“旁觀者”變為了“參與者”,不僅成為了綜合整治項目的志願者,更主動幫工作人員做其他居民的思想工作。
在整治改造過程中,也涌現出一批以謝蘭為代表的先進典型,他們懷揣著“你心裏裝著群眾,群眾心裏就裝著你”的樸素情懷,用千言萬語化解了一道道難題,融化了堅冰。如今,人和街道邢家橋社區幹群關係漸入佳境。
未來,人和街道還將在該區域建設5層邢家橋社區服務中心,新增約800個停車位,新建社區公園4000平方米,給居民提供安全、便利、舒適、宜居的生活環境,讓居民共用新區社會發展與經濟建設成果。
加快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群眾願望強烈,涉及民生福祉人心向背,是重大民生工程。據各地初步摸查,目前全國需改造的城鎮老舊小區涉及居民上億人,量大面廣,情況各異,任務繁重,邢家橋社區便是其中一例。
“政府為主導,居民為主體,群眾的事由群眾商量著辦,共商、共建、共治、共用,才能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才能夯實基層社會治理基礎,才能把居民的事情辦好、辦妥。”人和街道黨工委書記甘敬鳴表示。(首席記者 陳鈞 實習生 王天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