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者付費 保護者獲益
龍溪河梁平段。(受訪者供圖)
1月13日,重慶日報記者從市河長辦獲悉,目前,我市已在龍溪河、璧南河等流域面積500平方公里以上、且流經兩個及以上區縣的19條河流建立實施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構建了讓受益者付費、保護者獲益的河流保護新格局,綦江、永川等區縣也相繼建立跨鎮街河流橫向生態保護機制,今年內我市將實現流域區縣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全覆蓋。
河流有上下游、左右岸,流動的河水不受行政區劃的限制,上游來水如果有污染,下游的水質自然好不了。為保護水環境,重慶市聚焦“水裏”抓改革,在市財政局、市生態環境局、市發改委、市水利局等部門的共同推進下,建立了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即以各流域區縣間交界斷面的水質為依據,達標並較上年度提升的,下游補償上游,反之則上游補償下游。通過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守住水環境“只能變好、不能變壞”底線,搭建上下游聯動、合作共治的政策平臺。
為了打破區域界限,我市創新開展了省市聯防聯控,先後與四川、貴州等相鄰省市簽訂河長制合作框架協議,推動建立跨省界流域橫向生態補償、區域河長定期聯席會商等9項聯合機制,搭建了資訊互通、聯合監測、數據共用、聯防聯治的工作平臺。
瓊江是涪江右岸一級支流,發源於四川省樂至縣,流經四川省遂寧市、資陽市及重慶市潼南區、銅梁區,全長約240公里,其中四川段長120公里,重慶段長120公里。
跨越川渝兩地,瓊江治理絕不是一方責任。2018年,川渝兩地簽訂了《跨界河流聯防聯控合作協議》,建立了跨界河流資訊共用機制、建立協調管理機制等七項合作共治意見,隨即,四川遂寧市、資陽市與重慶潼南區、銅梁區共同簽署《河長制領域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建立起集中巡河和交叉巡河機制,共同對瓊江沿岸養殖污染、企業超標排放、擅自侵佔河道等違法行為予以打擊,一場瓊江沿線生態整治攻堅戰開啟。在兩地河長的共同努力下,去年前10個月,瓊江(銅梁段)穩定達到三類水質,達到了去年初進行瓊江沿線生態整治的目標。
在此基礎上,我市各區縣也針對各自特點,紛紛建立跨街鎮河流流域橫向生態保護機制,構建全員治污格局。永川區在臨江河、小安溪、九龍河等河流建立了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每月對66個鎮街交界斷面進行水質監測,逐月對28個責任單位進行考核,補償金單月單個斷面最高考核額度為5萬元,考核結果全區通報。該機制實施17個月以來,相關責任單位已支付補償金652.5萬元,補償金專項用於流域水污染綜合治理。該機制實施以來,永川區各鎮街和相關部門對河道整治的重視程度顯著提升,整治成效初顯。以臨江河為例,2017年茨壩出境斷面為劣五類、2018年為五類、2019年截至目前已穩定達到四類,接近三類標準。
綦江區永豐河流經隆盛、永城、石角3個鎮,過去3個鎮經常因為下游水質問題互相推諉。為了保護流域生態環境,去年12月,綦江區實施《永豐河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的協議》,在3個鎮入境、出境斷面分別設置4個水質監測點,每兩個月開展一次水質監測工作。一旦出境水質超過入境水質,上游鎮街便需向下游支付補償費用,有利於推動3個鎮協同治理,共同治污。(記者 龍丹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