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合作 擴大共建“一帶一路”“朋友圈”
張智奎
王志傑
王濟光
隨著重慶這個“一帶一路”上的重要支點加快融入全球市場,中國的重慶正變成“世界的重慶”。1月28日,重慶兩會舉行“在推進共建‘一帶一路’中發揮帶動作用”專題記者會,市商務委主任張智奎,市人大代表、兩江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王志傑,市政協委員、市政協副秘書長王濟光共同解讀重慶如何帶頭開放、帶動開放,建設“近者悅、遠者來”的美好城市。
東盟成重慶第一大外貿市場
張智奎表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6年以來,已從氣勢磅薄的“大寫意”轉向精謹細膩的“工筆畫”,在開放通道拓展、開放平臺提升、開放型經濟發展、開放環境優化、交流合作深化等方面,正沿著高品質發展方向走深走實。
目前,重慶統籌東西南北四個方向、鐵公水空四種方式,聚力大通道、大樞紐、大口岸建設,推動與“一帶一路”陸上、海上、空中、網上互聯互通,加快構建立體化網路新格局。
中歐班列(重慶)累計開行突破4500班,渝滿俄班列開行累計突破1200班,西部陸海新通道線路延伸至全球88個國家、213個港口,江北國際機場累計開通國際及地區航線95條,開通中新國際網際網路數據專用通道……當“一帶一路”倡議響徹世界,重慶正順勢而為,不斷加速開放的步伐。
據了解,2019年,我市實現外貿進出口增長10%左右,實際利用外資保持100億美元以上,外商直接投資23億美元左右,居中西部前列。同時,重慶與“一帶一路”沿線經貿合作不斷擴大,2019年對“一帶一路”沿線進出口增速超過30%,東盟成為重慶第一大外貿市場。
2019年重慶市屬國企利用外資項目共8個,實際利用外資5.34億美元,同比增加360.34%。
近年來,重慶堅持“引進來”“走出去”,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全面融入共建“一帶一路”,積極參與打造服務全市內陸開放高地建設。
在市國資委直接支援下,慶鈴集團成功引進日本五十鈴新型皮卡車,並首次向菲律賓銷售商用汽車500台,總額約3000萬美元;重慶機電集團深化與美國康明斯公司新能源動力合作;重慶機場集團、重慶旅遊集團、重慶交運集團、市水務資産公司積極與新加坡、香港開展項目合作,推動“走出去”拓展國際市場。
2019年,市屬國企新簽境外工程項目14個,合同金額1.31億美元,涉及斯里蘭卡、馬來西亞、烏干達、尼泊爾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有境外在建工程項目50個,合同金額14.88億美元,涉及寮國、印度、巴基斯坦、賴比瑞亞等國。
通過深化國際國內寬領域、多層次的交流合作,重慶共建“一帶一路”的“朋友圈”越來越大。中新金融峰會、“一帶一路”陸海聯動發展論壇、上海合作組織地方領導人會晤等國際性論壇和重大會議成功舉辦。2019年新增白俄羅斯、烏拉圭兩個國家來渝設立領事館,駐渝總領事館數量達12個,全市國際友好城市達48個,友好交流城市達到104個。“走出去”和“引進來”在重慶相互激蕩,迸發了更多合作的火花。
讓大通道“暢起來、活起來、亮起來”
張智奎介紹,我市現已形成“戰略平臺+園區平臺+功能平臺+活動平臺”的開放平臺體系。開放平臺貢獻了全市外貿進出口的七成,吸收了全市外商直接投資的八成,是全市産業發展、經濟增長的主戰場,成為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窗口。
其中,中新互聯互通項目逐漸成為共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名片,自貿試驗區在陸上貿易規則、物流金融、多式聯運體系建設等方面取得突破。而兩江新區實際利用外資和外貿進出口均佔全市的30%以上,成為內陸開放的重要門戶。
王志傑表示,兩江新區無比清晰地認識到,只有依託大通道,才有大物流、大貿易,因此必須讓大通道“暢起來、活起來、亮起來”。
兩江新區努力將果園港打造成為一個國際多式聯運的樞紐基地,並把果園港建設成為和新加坡港相互協同的雙樞紐港。目前首批運貿一體化模式運輸的哈薩克進口糧食班列已經抵達果園港,並積極發運中亞班列。
目前,國務院已正式批復果園港口岸開放;兩路寸灘保稅港整體的水準已躋身全國保稅港區的前三強,並通過“保稅+智慧製造、服務貿易、跨境電商、航空産業”等方式實現多項業務突破;江北嘴的國際金融中心路演功能、貿易功能、金融服務功能不斷增強;悅來國際會展去年舉辦國際性會展24個,吸引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廣泛參與。
重慶要全力為西部陸海新通道補短板
開放的空間決定著發展的空間,開放的水準決定著發展的水準,開放的程度決定著發展的品質。接下來,重慶該如何在新的起點上推進內陸開放高地建設?
王濟光指出,去年8月份國家出臺《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這是包括重慶在內的廣大西部地區在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的工作重點。但由於該規劃涉及到的沿線國內地區比較多,開放型經濟發展水準和外向型産業體系發育狀況不同,各地對西部陸海新通道的省際利益訴求也不同,所以在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過程中,呈現出交通運輸瓶頸明顯、物流成本偏高、競爭能力不強等問題,有效産業支撐不夠,通關便利化水準也有待提升。
王濟光認為,重慶以及各地下一步的工作重點和難點在於如何完善省際協作機制,拓展區域性國際合作機制。例如,目前西部陸海新通道國際合作單向依託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僅僅停留在重慶與新加坡兩個樞紐“點”,缺乏整合中國西部地區和東盟地區之間的合作機制,以及區域性國際合作頂層設計。此外,鐵海聯運中的鐵路、海運兩種運輸方式銜接也有待加強。
王濟光建議,重慶作為西部陸海新通道的倡導者和推進工作的謀劃者,要推動國家從頂層設計上強化《規劃》的實施,並推動完善國內省際間跨區域協作機制,參與國家與通道沿線國家的多雙邊磋商,努力爭取形成更多創新合作開放平臺。
同時,重慶還應完善運營西部陸海新通道的組織模式,提高協調聯動機制的區域協同性和通道服務方式的務實有效性;加強口岸、海關、檢驗檢疫等方面的區域合作,提高通道通關效率;聯手打造跨區域綜合運營平臺,並爭取儘快啟動建設有關省際骨幹鐵路,探索創新海鐵聯運“一票制”服務新模式,推進多式聯運“一口價”改革。(記者 白麟 羅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