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美景美食

發展夜經濟 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發佈時間: 2020-01-13 10:27:40 | 來源: 重慶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荊曉強

發展夜經濟 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發展夜經濟,引發會內會外熱議

image.png

八一路好吃街,琳瑯滿目的美食引來市民和遊客排隊飽口福。特約攝影 鐘志兵

image.png

航拍渝中半島。通訊員 王正坤 攝

2019年12月,重慶出臺《關於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重慶將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圍繞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實施國際消費集聚區建設等十大工程,提檔改造中央商務區,建設智慧商圈和國際郵輪母港,培育首店經濟,發展夜經濟。

“重慶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發展夜經濟將會成為新動力。”兩會現場,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及相關部門熱議如何發展夜經濟。

獨特魅力

“夜經濟”已成為重慶名片

“夜經濟體現著一個城市的活力、魅力、競爭力,反映著一個城市的繁榮程度和現代化水準,是城市發展水準和品位的重要體現。”市人大代表趙敏,市政協委員陳萍、蘭廷春表示。

他們認為,夜經濟已經成為重慶的一張名片。江北區九街、渝中區較場口夜市、洪崖洞民俗風貌區等,已成為市民、遊客熱門打卡點。

去年底,在“中國十大夜經濟影響力城市”評選中,重慶以獨特的魅力位居榜首。重慶已擁有2個全國頂級流量的熱門商圈:解放碑商圈和觀音橋商圈。重慶單個商圈日均人流量為49萬人次,在商圈日均人流量排名中位居第一。

目前,全市共命名市級夜市街區33條,在建市級夜市街區12條。主城區是夜市街區建設的重點,渝中區較場口夜市,江北區九街、鎏嘉碼頭—星悅薈等夜市相繼開街。區縣夜市也加快發展,合川金科世鄰夜市、銅梁馬家灣夜市、南川名潤河濱夜市、酉陽桃源水街等均建成開街。

創新舉措

豐富夜消費場景、植入人文土壤

解放碑、觀音橋商圈為什麼能成為全國頂級流量的熱門商圈?主要在於創新。

蘭廷春認為,觀音橋商圈有兩方面創新。一是城市經營理念從大拆大建轉為城市更新,提高了管理與服務效能,保留了文化本底,保障了夜經濟健康發展。北倉、鯉魚池42號等夜經濟主場,已成為持續發展的文化源動力。

二是將城市歷史文化植入夜經濟。北倉文創街區原是抗戰時期重慶紡織廠倉庫,現已打造成了文藝青年心中的“重慶最美倉庫”,既傳承了城市文化和記憶,也讓夜經濟有了文藝味道。

陳萍認為渝中區繁榮的夜經濟,得益於創新性建立起內容豐富的夜消費場景。圍繞夜間娛樂,渝中區打造了GVC影院、言幾又書店、卡通尼樂園等文娛旗艦店,以及火拳競技網吧、炫影空間卡丁車等優質市場主體。新盤活了文化宮、巴渝劇場等老舊劇院,培育了時代中心、白象街303小劇場等大眾新興演藝場館,年營業性演出達2000余場次。

渝中區還堅持打造夜經濟主題,每年舉辦夜市文化節,線上線下聯動、全力營造促消費氛圍。2019年國慶期間,解放碑商圈日均人流量達到50萬人次。

建議建言

對夜經濟進行産業規劃引導

蘭廷春表示,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發展夜經濟,政府要對夜經濟進行産業規劃引導、制定相關設施配套政策、升級城市治理,給予各種業態充分的生長空間。各商圈要明晰消費定位,實現錯位和特色發展,滿足各類消費群體的需求。

上海商戶自治管理經驗值得重慶借鑒。重慶應適當延長公共交通、軌道交通營運時間;提升城市夜間市政設施、公共衛生管理和社會治安管理。

同時,要用文化來激活創意空間,促進商旅文融合。特別是發展夜間公共文化,打造不打烊的城市書屋、博物館、藝術館等公共文化場所,開展閱讀、沙龍等公共文化活動。

趙敏建議,政府部門要為發展夜經濟創造良好環境。在稅收、資金扶持等方面對夜間營業的企業給予政策支援。同時,政府部門還要加強對廣場、公園、體育場館等大眾活動場所的建設,為廣大市民參與夜經濟創造基礎條件。此外,要建設完善道路交通與停車設施,為居民與遊客出行提供便利條件。

集聚效應

渝中區打造夜經濟“兩帶十地標”

對於未來如何發展夜經濟,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渝中區和市商務委也有了相應舉措。

陳萍稱,渝中區圍繞復興主城夜消費目的地,規劃了渝中夜經濟“兩帶十地標”,打造大鵝嶺夜遊帶,以“音樂+景觀+藝術”為特色,串聯貳廠和李子壩片區。激活“十八梯-解放碑-朝天門”夜間消費廊道,以“地標+夜市+文旅”為特色,注入夜間文藝劇場、夜間博物館等新業態。加強較場口夜市與魯祖廟、十八梯等周邊項目的聯動,形成空間上的有效銜接和業態上的互補互動,形成大較場口片區夜間消費集聚效應。

渝中區還將改造誼德大廈、恒通雲鼎、得意世界等老舊商業載體,提升夜市街區環境;優化提升商業業態,引入科技樂園、極限運動、電競館等新型休閒娛樂業態和多業態跨界融合品牌。

市商務委相關人士表示,將圍繞加快國際購物名城、國際美食名城、國際會展名城、國際文化名城、國際旅遊名城等“五大名城”建設,統籌推進實施國際消費集聚區打造、國際消費品牌集聚、渝貨精品打造、特色服務消費提升、國際消費融合創新、國際會展提升、國際消費服務品質提升、國際消費環境優化、國際交流合作深化、國際消費行銷推廣等十大工程,不斷提升消費貢獻度、品牌集聚度、時尚引領度。 本報記者 楊永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