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區農村生活垃圾收運系統基本建成
“我們村每家都有垃圾桶,幹垃圾、濕垃圾、有害垃圾都分開放,每天都有垃圾車來收運。”日前,涪陵區江北街道韓家村3組組長李方林説,為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不僅村民積極進行垃圾分類回收,還有熱心鄉親給村民捐贈了環保購物籃和購物袋,大家都儘量減少使用塑膠袋、塑膠盒,減少環境污染。
配套建設農村環衛設施
近年來,涪陵區通過試點積極探索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置,突出三個結合,創新四種方式,加大農村生活垃圾收運系統建設力度,村容村貌大為改觀,人居環境得到有效改善。目前,全區農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的行政村比例達98%以上,覆蓋常住人口比例達92%。
與此同時,涪陵區按照“合理佈局、方便群眾、便於轉運”的原則,大力開展農村環衛設施配套建設。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全區已建成鄉鎮垃圾轉机站15座,303個行政村前端收集設施配置了120L垃圾桶27556個、240L垃圾桶16534個、三輪摩托車308輛;中端收運設施配置了5噸自壓式垃圾車5輛,IT鉤臂車45輛、2立方米垃圾箱1448個;末端轉運設施配置了20立方米垃圾箱27個。
根據地理情況,涪陵全區劃分為8個片區(李渡片區為江北、義和、李渡;珍溪片區為珍溪、百勝;清溪片區為江東部分、清溪、南沱;焦石片區為焦石、大木、武陵山、羅雲;白濤片區為白濤、荔枝部分、江東部分;馬武片區為馬武、龍橋、荔枝部分、藺市堡子和武馬部分;新妙片區為新妙、增福、石沱部分;龍潭片區為龍潭、青羊、同樂、大順),打破行政區域界線,統一制定片區運輸線路,採取就近運輸的原則,建成鉤臂式垃圾車與後壓式垃圾車協同作業的轉運模式。目前,涪陵區農村生活垃圾收運系統已基本實現全覆蓋。
建立四大機制 確保長效治理
涪陵區通過不斷探索還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長效治理方法和機制,形成農村環境衛生工作的常態化、制度化、規範化管理。
落實主體責任,實現了責任主體重心下移,形成“區級抓鎮級、鎮級抓村級、村級抓社級、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
將農村環境衛生納入“村規民約”,做好“門前三包”,明確了村民責任和義務。
建立了“區級、鄉鎮(街道)、村(社區)、村(居)民小組、農戶”的逐級評比機制,讓評比工作最終落實到戶。
建立了月巡查和季度檢查制度,並將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納入區市政對鄉鎮市政管理工作年度目標考核內容,區財政每年安排資金“以獎代補”,對考核排名獲得一、二、三等獎的鄉鎮(街道)給予適當補助,對排名靠後通報批評。充分發揮村級基層組織的作用,推行農村生活垃圾治理“一村一策”。建立健全農村環境衛生管理機制,持續推廣推行衛生約束機制、衛生評比機制、考核獎懲機制和監督機制等長效管理機制,促進全區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長效。
涪陵區城市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完善農村生活垃圾檢查督查機制,實行“周巡查、旬檢查、月通報”的管理辦法,不斷增強鄉鎮(街道)、村(社區)幹部責任意識,確保完成農村生活垃圾治理任務。(徐華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