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美麗重慶

老舊小區怎麼改 居民最有發言權

發佈時間: 2020-01-06 11:02:28 | 來源: 重慶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荊曉強

image.png

1月3日,修繕一新的南岸區黃桷埡老街引來遊客觀光遊玩。記者 張錦輝 攝

“現在小區環境變美了,地面還防滑,很多老居民都搬回來住了。大家説要聚在一起過鼠年春節!”1月5日,在九龍坡區長石苑小區,73歲的居民龍惠敏高興地對記者説。

她告訴記者,以前小區地磚鬆動、地面不平整,下雨天路滑不説,滿褲腿還會濺上泥水。去年,九龍坡區住房城鄉建委多次在長石苑小區召開居民座談會,充分聽取大家意見,10月開始對小區的消防設施、下排管網、公共道路、停車設施等實施改造,如今小區面貌煥然一新。

不只是長石苑小區,近年來,為改善群眾居住條件,重慶已啟動和實施主城區老舊小區改造提升試點示範項目50個,涉及居民約3萬戶,累計完成棚戶區改造26.47萬戶,直接惠及群眾約93萬人。

居民參與決策

讓小區改造“面子”好看“裏子”好用

據了解,我市啟動改造的老舊小區均建成于2000年以前,公共設施陳舊落後,公共服務欠缺,影響居民基本生活。去年7月,市住房城鄉建委、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聯合印發了《重慶市主城區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實施方案》,明確了主城區老舊小區改造總體要求、實施內容與標準、實施程式、保障措施等內容。

實施方案將老舊小區改造按照綜合改造和管理提升兩大類內容進行細化,初步建立了基礎設施更新改造、配套服務設施建設改造、房屋公共區域修繕改造、環境衛生、房屋管理及養護、安防及車輛管理、公共設施管理和物業管理監督等內容及指導標準。

在改造項目實施過程中,居民有充分的參與權與決策權,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對改造內容進行及時更新和選擇,真正做到老舊小區改造“面子”好看、“裏子”好用。

2018年,我市首先在渝中、沙坪壩、九龍坡、南岸4個區啟動老舊小區改造提升試點工作;2019年,範圍擴大到主城各區,全市啟動1100萬平方米老舊小區改造。

政府引導企業投入

居民參與後續管理

老舊小區改造,資金從哪來?

“目前,老舊小區改造採取多方籌措資金方式,由政府引導企業投入,居民參與後續管理。”市住房城鄉建委相關人士告訴記者。

以長石苑小區為例,九龍坡區政府在統籌資金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長石苑小區所屬的渝州路街道渝州一社區黨委書記張登紅告訴記者,區政府按照“誰投資、誰受益”原則建立共用機制,支援居民發揮主人翁意識,承擔一定出資責任。同時,也拓寬社會投資渠道,鼓勵以企業投資、捐資冠名等方式,吸引社會力量捐資或捐贈文體設施等,鼓勵原産權單位通過捐資捐物等方式支援老舊小區改造。

記者在長石苑小區看到,整潔的路面、嶄新的公共設施、整齊劃一的停車位,很難想像這是建於上世紀90年代初的老舊小區。而改造前,這裡不僅沒有物業管理,還存在安全隱患突出、房屋破損嚴重、配套設施缺失等問題。

“你看,原來這裡是石子、垃圾堆放的地方,現在改造成了居民議事亭。”張登紅説,像設置多少停車位、是否允許快遞驛站入駐等事項,都要在議事亭裏經過居民代表表決才能確定,小區管理由居民説了算。

變拆為留修繕修復

老街成熱門“打卡地”

2019年國慶黃金周,修繕完畢的南岸區黃桷埡老街熱鬧非凡,7天時間裏先後涌入近6萬旅客。

“不敢想像,這條原本知名度並不高的老街居然有如此大的魅力。”南岸區住房城鄉建委徵收中心主任喻貴遠感嘆道,改造前這裡是一片棚戶區,有175棟老舊房屋,群眾居住條件差;三毛故居、李奎安故居等歷史建築,淹沒在棚戶區裏。

“按照對老舊建築、歷史建築實施搶救性保護,變‘拆’為‘留’的要求,南岸區于2016年決定籌資對老街進行全面修繕。”喻貴遠説,一開始當地老百姓不理解,有些居民希望直接把舊房拆了住新房子。

“我們沒有急於大規模施工,而是打造了幾個‘樣板房’。”喻貴遠説,施工人員把部分磚木結構的老屋改成了鋼結構的小青瓦屋面。居民們看了改造後的房屋,不大拆大建,修繕後的房子既好看又實用,慢慢就接受了。

今年,更多棚戶區將納入改造範圍。根據我市2018年10月出臺的《重慶市城市提升行動計劃(2018-2020年)》,2020年作為持續攻堅之年,全市擬計劃實施棚改3.26萬戶,涉及39個區縣共263個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