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依託“雙城經濟圈”打造西部新增長極
新華社重慶1月5日電(記者 趙宇飛)3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提出,要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西部形成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中國將以重慶、成都兩大國家中心城市為核心,進一步發揮輻射帶動作用,以“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為依託,拓展高品質發展新空間。
在中國的版圖上,同處西南地區的重慶和成都均被定位為國家中心城市。以重慶、成都為核心的成渝城市群,包括四川省和重慶直轄市的42個市(區)縣,涵蓋18.5萬平方公里國土和近1億人口。
這片地處西部內陸的區域,正在成為中國經濟最為活躍的區域之一。數據顯示,成渝城市群的經濟總量已從2014年的3.76萬億元增長至2018年的約6萬億元,增速在全國位居前列,經濟體量佔西部地區城市群經濟總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成渝城市群的快速發展,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中國對外開放步伐的不斷加快。
物流不暢曾是制約西部地區開放發展的主要瓶頸之一。如今,四通八達的國際物流大通道,讓成渝城市群與世界實現順暢聯通,並成為“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聯結點。
向西,重慶、成都開行的中歐班列已佔到全國開行總量的近50%;向東,中歐班列與長江黃金水道緊密銜接;向南,直達新加坡等東盟國家的西部陸海新通道已常態化運作,實現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有機銜接;向北,重慶、成都均已開通直達俄羅斯的國際班列。
得益於此,重慶、成都匯聚全球要素資源,融入全球産業格局,從內陸腹地崛起為“開放前沿”。
目前,重慶、成都均已成為全球重要的電子資訊、汽車製造基地,跨境電商、整車進口、高端製造等新興業態也正在快速成長。重慶、成都已落戶世界500強企業約600家,領事機構數量分別已達12家和14家,均穩居西部前兩位。
此次會議強調,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突出中心城市帶動作用,強化要素市場化配置,牢固樹立一體化發展理念,做到統一謀劃、一體部署、相互協作、共同實施,唱好“雙城記”。
“在成渝城市群的基礎上,提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更有利於發揮兩大中心城市的帶動作用,促進不同省級行政區之間的一體化發展,進一步激發經濟發展潛能。”重慶工商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李敬説。
事實上,重慶、成都正在從“背向發展”轉變為“相向發展”,成渝“雙城記”正在上演。
2019年7月,重慶市和四川省簽署《深化川渝合作推進成渝城市群一體化發展重點工作方案》,兩地圍繞戰略協同和規劃銜接、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開放通道和平臺建設、産業協作共興等9大方面36項重點任務,合作推進成渝城市群一體化發展。
這為企業拓展出發展新空間。地處重慶、四川交界地帶的潼南區匯達檸檬公司即為受益者之一。
在匯達檸檬公司的車間裏,一筐筐檸檬被倒入鮮果分選機中。它們將經過浸泡、清洗、烘乾、拍照掃描等流程,再加工成檸檬蜜茶、凍幹片等300多種産品。
“公司年銷售收入超過25億元,這得益於川渝産業融合發展。”副總經理張幫奎説,匯達檸檬每年消耗約25萬噸檸檬,約8萬噸來自毗鄰的四川省安岳縣,共帶動潼南、安岳5萬餘戶農民增收。
除産業協作外,重慶、成都間每天開行高鐵動車70余班,通行時間約1.5小時,成渝“雙城生活”已成為現實。另外,兩地在能源、資訊、開放通道等方面的一體化程度也正不斷提升。
此次會議還強調,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要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現代産業體系建設,增強協同創新發展能力,優化國土空間佈局,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進體制創新,強化公共服務共建共用。
“這些具體部署緊扣亟待破解的問題,如重慶、成都輻射帶動能力不夠強,産業層次不夠高,基礎設施不夠完善等,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指明瞭方向。”李敬説。
重慶綜合經濟研究院院長易小光認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腹地廣闊,勞動力資源豐富,要素成本比較優勢明顯,發展潛力巨大,有利於為中國經濟拓寬迴旋餘地。地處“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聯結點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也將在中國與歐洲、中亞、東南亞等區域深度合作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在中國西部形成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對於中國和世界都是新的機遇。”易小光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