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流動電商”拓寬農戶增收路
“哪些家裏有土雞、土雞蛋、臘肉、幹豇豆的,趕快拿來賣!”昨(5)日,重慶市黔江區中塘鎮迎新村2組一處農家院落,負責該村貧困戶農産品收購的陳靜大聲喊道。
話音剛落,居住在附近的農戶,迅即將家裏餵養的雞鴨鵝下的蛋,多餘的臘肉,還有曬好的幹豇豆等,大包小包地提到現場銷售。
伍國平老人端著一籃子鵝蛋走出家門。特約通訊員 李詩素 攝
陳靜是黔江農村電商營運中心負責人,自黔江扶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身為共産黨員的陳靜,率先組建了一支“流動電商”扶貧隊。長年深入到黔江境內多個鄉鎮的農村,將貧困戶家生産的農特産品,通過她創建的“農村電商”平臺,賣到全國多個省(市),讓更多貧困家庭通過在家門口賣農特産品,實現脫貧越線目標。
農特産品收購現場。特約通訊員 李詩素 攝
“這幾年,我家4畝地的脆紅李,幾十隻土雞、土雞蛋,3隻大白鵝下的蛋,就在家門口變成了錢,並且價格和市場一樣!”迎新村2組70歲的伍國平,雙手端著一籃子鵝蛋,從屋裏笑呵呵地走出時説。
伍國平家7口人,他和老伴長期多病,家裏有3個孫子上學,2014年被評定為村裏的建卡貧困戶。2015年,伍國平把政府幫扶他的2000元産業發展金,購買100隻土雞餵養,成活70隻,當年加上2013年種植的脆紅李初挂果,以及兒子在外做零工的收入告別了貧困。連續4年,伍國平把喂雞養鵝,作為家裏一項鞏固脫貧産業。
貧困戶每次賣農産品後都要簽字。特約通訊員 李詩素 攝
迎新村類似伍國平的建卡貧困戶有115戶,他們均在政府精準扶貧産業的幫扶下,通過種植脆紅李、蔬菜,養殖土雞、鵝鴨、生豬、山羊等産業,經陳靜的“流動電商”助銷,全部實現脫貧越線。
“我們除長年收購貧困戶家的土雞、土雞蛋、臘肉、花椒、辣椒、豆豉、霉豆腐、幹豇豆、洋芋片、紅薯粉、幹竹筍等,還收購季節性的水果和蔬菜。”陳靜説。
據了解,陳靜的農村電商營運中心,自2015年創建以來,主要結合黔江精準扶貧工作,通過電商下鄉扶貧模式,將收購的中塘鎮、黎水鎮、杉嶺鄉、白土鄉、水田鄉等的220戶建卡貧困戶的農特産品,然後通過天貓或微商城銷往四川、雲南、浙江、廣東、河北、山東、重慶等20多個省(市),年銷售額達800萬元。
陳靜清點包裝好的黔江老紅米。特約通訊員 李詩素 攝
2019年10月30日,陳靜通過黔江區委組織部、區發改委、區扶貧辦、區商務局等部門牽線搭橋,對接東西協作消費扶貧,與山東省日照市國資委下屬的12個單位簽訂200萬元的農産品訂單銷售協議。
“這批訂單,主要針對黔江當地的香腸、臘肉、木耳、羊肚菌、老紅米等,共裝成1萬多個禮包,確保在今年1月10日運送到日照市。”陳靜説,目前,她每天請有20余名工人為這些産品進行分裝打包,趕在春節前夕送達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