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頭條|學習有方|學而時習|習文樂見|春風習來|學習書架
中國習觀>正文

圖文故事 | 彩雲之南,習總書記牽掛這裡的各族群眾

發佈時間:2020-01-20 08:44:47 | 來源:新華社 | 責任編輯:曹川川

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赴雲南考察,看望慰問基層幹部群眾。19日下午他來到騰衝市清水鄉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看望鄉親們,走進村民家中了解脫貧攻堅情況,並向大家送上新春祝福。

  習近平總書記到騰衝市清水鄉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看望鄉親們。

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心民族地區的發展。

去年9月,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動情地講到同民族地區群眾的情誼:“7年來,我十幾次到民族地區調研”;“7年來,我多次同各族群眾面對面交流,收到了各族群眾許多來信”……

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等向受表彰的模範集體和模範個人代表頒獎(2019年9月27日攝)。

雲南是我國世居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習近平總書記牽掛著這裡的各族群眾。早在2008年,習近平就曾到雲南調研。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雲南考察工作時,同各族群眾進行了深入交流。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不能少

在雲南,歷史上,佤族、獨龍族、德昂族、基諾族、布朗族、景頗族、傈僳族、怒族曾是我國極為貧困的民族。

新中國成立後,他們從原始或奴隸社會跨越幾種社會形態,直接進入社會主義社會,堪稱人類歷史一大奇跡。

  雲南省景洪市基諾山基諾族鄉民族小學學生(2018年11月20日攝)。

如今,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他們正在實現從千年貧困向全面小康的又一次偉大跨越。

“村村寨寨哎,打起鼓、敲起鑼,阿佤唱新歌……”這首《阿佤人民唱新歌》,曾傳唱遍大江南北。如今,佤族群眾正唱響一首新時代的脫貧讚歌。

雲南省西盟佤族自治縣動梭鎮秧洛村到周邊山村和縣城的公路(2019年5月28日無人機拍攝)。

今年的新年賀詞中,習近平總書記專門提及雲南貢山獨龍族群眾與他的書信來往——

2014年元旦前夕,貢山縣幹部群眾致信習近平總書記,彙報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情況,重點報告了多年期盼的高黎貢山獨龍江公路隧道即將貫通的喜訊。

收到來信後,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向獨龍族的鄉親們表示祝賀,希望獨龍族群眾“加快脫貧致富步伐,早日實現與全國其他兄弟民族一道過上小康生活的美好夢想”。

  2014年4月10日,武警交通部隊官兵慶祝高黎貢山獨龍江公路隧道貫通。

2015年,在雲南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親切會見獨龍族群眾代表,同他們一起觀看反映當地生産生活變遷的視頻短片,勉勵他們立足自身優勢,自力更生,奮發圖強,努力實現新的發展。

2018年底,獨龍族實現整族脫貧。獨龍江鄉黨委班子寫信報告喜訊,習近平總書記高興地回信,鼓勵獨龍族群眾“脫貧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還在後頭。”

如今的獨龍江鄉,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灰頂黃墻的獨龍民居、整潔的街道如同一幅畫卷,全鄉千余戶群眾全部住進新房,草果、獨龍蜂、獨龍牛、獨龍雞等特色種植養殖産業蒸蒸日上。

  雲南貢山縣獨龍江鄉中心學校舉行開學典禮(2019年9月1日無人機拍攝)。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不能少”。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少數民族群眾做出的莊嚴承諾。

如今,獨龍族、基諾族、德昂族等已實現“整族脫貧”。今年,生活在雲南的少數民族將同全國一道實現全面小康。

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

各族人民親如一家,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保證。

雲南一直擁有民族團結的光榮傳統。新中國成立初期,普洱地區的少數民族代表召開“兄弟民族代表會議”,決心一心一德,團結到底;以“會盟立誓,刻石銘碑”的方式,表達團結的決心。1951年元旦,當地哈尼、彝、傣等14個少數民族的代表和駐軍代表共同簽名的“民族團結誓詞碑”落成。

人們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圍繞潑水廣場中央的水池跳團結舞(2018年4月15日攝)。

2008年,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在雲南調研時,來到多民族聚居村及村裏的學校,詢問孩子們的學習、生活情況,對不同民族的村民、學生融洽相處,不同習俗和文化和睦共存,感到非常高興。

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雲南考察時進一步指出,廣泛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注重把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作為戰略任務來抓,使各民族人心歸聚、精神相依。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心雲南的生態保護。

洱海是雲南大理白族人民的“母親湖”,擁有“蒼山不墨韆鞦畫,洱海無弦萬古琴”的美麗景色。

  大理洱海邊的濕地風景(2019年8月10日攝)。

然而,長期污染曾一度導致洱海湖水富營養化,數次爆發藍藻。

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洱海邊,仔細察看生態保護濕地,聽取洱海保護情況介紹,在洱海邊和當地幹部合影后説,“立此存照,過幾年再來,希望水更乾淨清澈”。

此後,一場功在當代、利在韆鞦的洱海保護治理攻堅戰打響。

如今的洱海,變清了、變美了。2019年,全湖水質實現7個月II類,未發生規模化藍藻水華,治理取得階段性成效。

  大理市灣橋鎮古生村村民在打撈水草(2019年8月10日攝)。

“希望總書記再來大理,再來古生村。看看我們的生態環境,看看洱海的變化。”生活在洱海邊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灣橋鎮古生村村民李德昌一直期待著。

這樣的庭院比西式洋房好,記得住鄉愁

李德昌的家,是一座典型的白族傳統民居。

  李德昌在自家門口介紹保護傳統村落文化的措施(2019年8月10日攝)。

在大理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曾走進他家的小院,看著雕梁畫棟的房子,乾淨整潔的院落,生機勃勃的植物,十分高興,稱讚“這裡環境整潔,又保持著古樸形態,這樣的庭院比西式洋房好,記得住鄉愁。”

如今,李德昌家的白族小院不分淡旺季,常有遊人慕名前來。

  遊客在李德昌家的小院內參觀留影(2019年8月10日攝)。

“不但洱海要保護好,傳統白族民居的風貌也不能丟。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無論缺了哪個都不行。”李德昌談起來,很有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