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時間:2020-01-19 09:55:41 | 來源:中國日報網 | 責任編輯:曹川川
1月16日,在對緬甸聯邦共和國進行國事訪問前夕,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緬甸《緬甸之光》、《鏡報》、《緬甸環球新光報》同時發表題為《續寫千年胞波情誼的嶄新篇章》的署名文章。在署名文章中,習近平提及這些歷史故事。
金銀大道
早在西元前4世紀,我們的祖先就打通了貫穿川滇緬印的“金銀大道”往來通商。
中緬山水相連,世代比鄰而居。兩國交流通商的歷史也源遠流長。文章中提到的這條“金銀大道”就是從我國四川、雲南等地區經緬甸輾轉印度的陸路通道。
據《史記》記載,漢代元狩元年(即西元前221年),張騫出使位於中亞的大夏時,曾看到來自四川的“蜀布”和“邛竹杖”,由此得知有一條從川西南到印度的陸路通道。這説明當時在這條陸路通道沿線,已經有了民間的互市往來。此後,在這條通道上,民商往返絡繹不絕,中緬兩國使節、僧侶等也通行無阻。
通過這條“黃金大道”,四川的絲織品、金、銀等從中國進入緬甸,玉石、寶石、象牙、燕窩等從緬甸進入中國。互通有無的長期貿易,豐富了兩國人們的物質生活,也推動了各自産業的進步。
《驃國樂》
中國盛唐時期,緬甸驃國王子率領舞樂隊不遠千里訪問長安,著名詩人白居易揮毫寫下千古絕唱《驃國樂》。
從魏晉到唐代,緬甸被稱為“驃國”。唐德宗貞元十八年(即802年),驃國國王“遣弟悉移城主舒難陀獻其國樂”。據記載,這個樂團包括樂工35人,各種樂器22種,並準備了十二曲國樂。
白居易的《驃國樂》正是描寫了他們帶來的樂舞表演,詩中寫道:“珠纓炫轉星宿搖,花鬘鬥藪龍蛇動”,可以看出,當時樂舞場面十分炫麗壯闊。
樂團的表演,在當時獲得了很高的評價。唐德宗寫信給驃王,稱讚兩國友好邦交,此後兩國也互遣使節往來,保持了長期的友好關係。可以説,《驃國樂》描寫的正是兩國歷史上一次成功的文化交流。
承認新中國
緬甸在不同社會制度國家中第一個承認新中國。
在二〇二〇年新年賀詞中,習近平説,世界上又有一些國家同我國建交,我國建交國達到180個。我們的朋友遍天下!
但在新中國成立之初,由於國際環境、世界各國對新中國缺乏了解,因此得到國際社會的承認、與其他國家建立外交關係,還是一個嚴峻的任務。1949年12月,緬甸外長電告周恩來外長,表達了緬甸政府期望與新中國建立外交關係、並交換使節的意願。
新中國成立之初,緬甸華僑就舉行集會慶祝新中國誕生,並在12月發表聯合通電,宣稱:許多年來,緬甸僑胞一直期待這一個獨立、自由、幸福、強盛的新中國的誕生。現在,我們揚眉吐氣的日子終於到來了。
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緬甸在不同社會制度國家中第一個承認新中國,承載了特殊的意義。兩國于1950年6月8日正式建交。建交以來,兩國共同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圓滿解決歷史遺留的邊界問題……雙邊關係平穩向前發展。
周總理9次訪問緬甸
周恩來總理9次訪問緬甸,他身穿緬甸民族服裝同緬甸民眾一道慶祝潑水節的情景,至今傳為佳話。
1954到1965年之間,周恩來總理曾先後9次訪問緬甸,留下了兩國交往的不少佳話。1955年4月,周恩來總理在赴印度尼西亞出席萬隆會議途中訪問了緬甸,並在仰光參加了緬甸的傳統民族節日——潑水節。1960年4月,周恩來總理和陳毅副總理應邀訪問緬甸,抵達當天,他們也與仰光市民一起參加了潑水節的慶祝活動。
除此之外,在緬甸的佛教聖地蒲甘,還有一座廣為人知的“周恩來涼亭”。1961年,周恩來訪問蒲甘時,曾為蒲甘的文物保護捐款。緬甸人民用這筆捐款,在瑞喜宮佛塔旁建造了一座涼亭,稱為“周恩來涼亭”。正如署名文章中所説,兩國老一輩領導人身體力行,為中緬關係發展傾注了大量心血。
“親戚越走越親,朋友越走越近”。就像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一樣,兩國之間的交往也必然會隨著往來的增多而越來越親近。相信習近平主席此次往訪緬甸,必將進一步深化中緬合作,提升兩國關係。
參考:
肖泉,《中國和緬甸的歷史關係》,《暨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1980年第二期。
李慶剛,《1950:新中國外交新氣象》,《傳承》,2009年。
外交部官網、人民網、新華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