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時間:2020-01-16 08:43:41 | 來源:新華社 | 責任編輯:張靜
題:變局中凝聚世界的思想引領——記習近平主席在瑞士發表人類命運共同體演講三週年
每當世界歷史進入“關鍵渡口”,先進的思想總能為人類前行提供方向的指引。
三年前,面對“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的時代之問,國家主席習近平分別在瑞士達沃斯論壇和日內瓦萬國宮發表題為《共擔時代責任 共促全球發展》《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兩篇歷史性演講,以中國智慧、中國方案為人類社會發展進步描繪新藍圖。
“撥雲見日的穿透力,指引前行的感召力”——習近平主席講話引發強烈反響。直至今日,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施瓦布依然感嘆,習近平主席的演講是“全球歷史的一個重要參照點”。
三年後的今天,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與時代潮流同頻共振,日漸深入人心,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倡議多次被寫入聯合國文件,産生日益廣泛而深遠的國際影響,成為變局中凝聚世界的重要思想引領。
這是2019年8月6日在巴基斯坦東部旁遮普省薩希瓦爾航拍的薩希瓦爾燃煤電站。薩希瓦爾燃煤電站是中巴經濟走廊優先實施項目,2017年7月全面建成投産。2018年,薩希瓦爾燃煤電站共發電90.4億度,解決了上千萬巴基斯坦人民的用電需求,有效緩解了當地能源短缺狀況。 新華社發(艾哈邁德·卡邁勒攝)
匯聚共同發展的合力
2020年,人類開啟新世紀第三個十年。新年前夕,習近平主席發表新年賀詞——
“我們願同世界各國人民攜起手來,積極共建‘一帶一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創造人類美好未來而不懈努力。”
此刻環顧全球,國際金融危機陰霾未散,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逆流涌動,地緣政治板塊碰撞之聲不絕於耳,國際格局和全球治理體系深刻演變,人類面臨的安全、發展、環境等挑戰複雜嚴峻……
治亂交織的世界,百年未有之變局,關鍵時刻、十字路口,有躑躅徬徨,有逆流而動,也有勇毅前行。
2019年11月11日,希臘比雷埃夫斯港。
希臘海運部部長對來訪的習近平主席説道:“習主席,從您的身上我們看到了朋友應有的樣子!”
這張2019年1月16日航拍的照片顯示的是希臘比雷埃夫斯港。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典範項目,比港近年來的發展令人矚目。2019年10月,希臘港口發展和規劃委員會批准了比港提交的後續發展規劃,意在進一步把比港打造成世界一流港口。 新華社記者 吳魯 攝
真摯的話語,道出了中希患難與共的真情。
一度深陷危機,如今借“一帶一路”東風重煥生機,成為地中海地區最大港口,創造就業崗位1萬多個,比雷埃夫斯港的新生見證著“一帶一路”成功的實踐和精彩的現實。
這是2019年5月21日在寮國拍攝的首跨合龍的中老鐵路瑯勃拉邦湄公河特大橋。中老鐵路北起兩國邊境,南抵萬象,是第一個以中方為主投資建設、中老共同運營並與中國鐵路網直接連通的境外鐵路項目。線路全長414公里,其中橋梁長度近62公里,隧道長度近198公里。中老鐵路全線採用中國技術標準、使用中國設備,2016年12月全線開工,計劃于2021年12月建成通車。 新華社發(段小平攝)
這是2019年5月14日在印度尼西亞西爪哇省瓦利尼拍攝的雅萬高鐵瓦利尼隧道內景。由中企承建的瓦利尼隧道當日貫通,標誌著雅萬高鐵建設取得階段性重要進展,為全線加速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新華社記者 杜宇 攝
2019年10月25日,經過17天運作,滿載著82個標準箱的中歐班列(義烏—列日)“世界電子貿易平臺(eWTP)菜鳥號”首趟列車抵達比利時列日物流多式聯運貨運場站。這是首個貫通中國長三角區域、中亞和歐洲並服務於跨境電子商務的專列。 新華社記者 潘革平 攝
2013年秋,習近平主席首提“一帶一路”倡議。六年多初心不改,共建“一帶一路”收穫纍纍碩果:“六廊六路多國多港”的互聯互通架構基本形成,中巴經濟走廊、中老鐵路、雅萬高鐵、中歐班列等重大項目落地生根,給沿線各國帶來大量發展機遇……
2019年4月25日,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39位外方領導人、150個國家、92個國際組織、6000多位外賓參會,最終達成6大類283項務實成果……令人驚嘆的數據,折射出中國倡議的影響力、引領力和感召力。
2019年4月26日,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 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從亞太到歐洲,從亞歐到非洲,再到拉美的自然延伸,“一帶一路”將各國前途命運緊密相連,成為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注腳。
從共識到行動,從“大寫意”到“工筆畫”,邁上高品質發展新征程,“一帶一路”推動沿線國家共同發展,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強勁動力。
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指出,“一帶一路”倡議是超越了單純與中國利益相關的大格局思維,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實踐。
大道至簡,實幹為要。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是坐而論道,而是行勝於言的中國行動。
這是上海國家會展中心南廣場一角(2019年11月10日攝)。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2019年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舉行。 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2019年金秋,黃浦江畔,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成功舉辦。181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與會,3800多家企業參展,按年計意向成交711.3億美元,比首屆增長了23%。
從無到有,越辦越好,作為世界貿易史上的創舉,中國進博會以強大的“磁石效應”,讓各方優勢在龐大的中國市場聚合激蕩,為世界經濟注入嶄新活力。
“迎的是五洲客,計的是天下利,順應的是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中國將張開雙臂,為各國提供更多市場機遇、投資機遇、增長機遇。”進博會開幕式主旨講話中,習近平主席再次向世界發出共用中國機遇的邀請。
“繼續擴大市場開放”“繼續完善開放格局”“繼續優化營商環境”“繼續深化多雙邊合作”“繼續推進共建‘一帶一路’”……五項開放新舉措,昭示著“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為世界經濟注入強大信心。
世界繁榮穩定是中國的機遇,中國發展也是世界的機遇。進博會是中國發展成就的展示平臺,更是中國與世界同呼吸、共命運的生動寫照。“中國與合作夥伴能夠共用和平與繁榮,這就是命運共同體。”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前署長克拉克如此感嘆。
築牢和平共處的根基
2019年10月1日上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這是群眾遊行中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方陣。 新華社記者 孟永民 攝
2019年10月1日,英國籍留學生湯米·林賽走過天安門,他與身邊上百名中外青年攜手並行,舞動著鮮花向全場觀眾致意。
新中國成立70週年慶典上,“人類命運共同體”方陣在群眾遊行中首次亮相,不同的膚色,不同的服飾,一樣的青春,一樣的笑臉。
“前進征程上,我們要堅持和平發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繼續同世界各國人民一道推動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天安門城樓上,習近平主席的講話擲地有聲,在全球迴響。
“堅持和完善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一個多月後,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決議再次將“人類命運共同體”列為治國理政的重要制度構件,引起國際社會矚目。
從在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向世界傳遞對人類文明走向的中國判斷,到聯合國成立70週年系列峰會上全面論述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主要內涵,從在日內瓦萬國宮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用”的中國方案,到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要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貫穿著中國外交邏輯,是中國與世界互動的核心理念與最高目標。
“隨著時間推移,中國領導人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實踐中不斷豐富發展,這一思想正在為全世界共同發展與繁榮創造條件。”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高級研究員亞歷山大·伊薩耶夫説。
不因現實複雜而放棄夢想,不因理想遙遠而放棄追求。為人類做出新的更大貢獻,始終是中國的初心。
2019年,世界亂象叢生、挑戰不斷,合作與對抗、多邊與單邊、開放與封閉的交鋒從未如此激烈。
風雲激蕩,中國始終站在歷史演進的正確一邊,站在絕大多數國家的共同利益一邊,捍衛多邊主義、完善全球治理、秉持公道正義,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道路上邁出堅實的步伐。
從義大利、摩納哥到法國,從俄羅斯到吉爾吉斯斯坦,再到塔吉克,從朝鮮到日本,再到印度、尼泊爾,最後以希臘和巴西收官……一年七次踏出國門,統籌兼顧與大國、周邊、多邊和發展中夥伴的關係,在元首外交引領下,中國以真心換真心,以合作促發展,讓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夥伴網路越織越大。
從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到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從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到中法全球治理論壇,從博鰲亞洲論壇到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親自闡釋、親自推動,習近平主席在各種多邊場合聯動各方,倡導共商共建共用,讓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引領更加深入人心。
一次次深入闡述,一個個高光時刻,記錄下中國與世界攜手同行的堅實足跡。美國“外交學者”網站刊文稱,“人類命運共同體”描述的是一個相互合作的世界,它以共贏為前提,是一種取代過去零和思維模式的新型國際關係。
“以天下為己任的擔當精神,積極做行動派、不做觀望者,共同努力把人類前途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面對不確定的國際形勢,習近平主席以堅定自信的政治氣魄、大國領袖的責任擔當,在亂局中引領方向,在挑戰中克難前行,詮釋著“事在人為”的行動力。
共繪文明互鑒的畫卷
讓和平的薪火代代相傳,讓發展的動力源源不斷,讓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輝。
這是2019年5月15日,亞洲文化嘉年華在北京“鳥巢”舉行。2019年5月15日至22日,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在北京舉行,大會舉辦了規模盛大的亞洲文化嘉年華和豐富多彩的亞洲文明周活動。 新華社記者 陳建力 攝
2019年5月,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在北京舉行。亞洲47個國家以及域外政府官員和代表2000余人齊聚中國首都,共饗文明交流盛宴。這一當代文明交流史上具有開創性的舉動,引領文明互鑒之風,為各國文明平等對話、相互啟迪提供了新的平臺。
“習近平主席倡導舉辦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恰逢其時,給我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有助於各方探索如何更好地讓世界人民受益,以及如何在亞洲文明以及世界各國文明之間進行對話。” 新加坡總統哈莉瑪這樣評價這場盛會。
百年變局之下,“文明衝突”論調、保護主義、霸權主義等逆流涌動,國際間需要一種新風氣,為人類和諧相處開闢新路徑。
“應對共同挑戰、邁向美好未來,既需要經濟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對於文化文明對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重要意義,習近平主席作出明確闡述。
崇尚文明間交流互鑒,伴隨著中華文明演進的歷史進程,是中華文明固有特色。
回望歷史,無論是印度佛教傳入中國並與中國文化融合、唐宋以來日本對中國文化的吸收,還是近代中國對西方文明成果的借鑒,都充分表明,中華文明一直在包容借鑒其他民族文明的進程中充實自身,其他民族也從中華文明中汲取了寶貴營養。
2019年3月訪法時,法國總統馬克龍向習近平主席贈送了1688年出版的首部《論語導讀》法文版原著。這珍貴的一幕,為中法民眾津津樂道。這本《論語導讀》,正是17、18世紀中歐文明互鑒的縮影。
以心相交,方成久遠。今日之中國繼承優秀民族精神傳統,從文明深處著眼,主動引領不同文明間相互對話交流,促進不同國家民族人心融通,不斷夯實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根基。
談文學、聊歷史、訪古跡……出訪期間,習近平主席與馬克龍總統談論歐洲文藝復興,參觀雅典衛城博物館“感受到歷史的震撼”,與印度總理莫迪追憶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歷史盛況……中國領導人對文明交流互鑒的熱忱,對其他文明的尊重與禮敬,讓國際社會印象深刻。
對話可以促進平衡,中國文明是和諧與平衡的文明。”法國前總理拉法蘭説。
在高層引領下,中外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日益豐富。與其他國家互辦“文化年”“友好年”等人文活動,已成為中國與其他國家深化雙邊關係舉措中的“標配”。
上合組織,人文合作與安全、經濟齊頭並進;金磚機制,人文交流與經濟、政治安全“三輪驅動”。作為金磚合作和上合組織重要成員,中國為這些合作機制注入“人文氣質”,發揮重要引領作用。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攜手沿線各國,努力推動教育、科學、文化、考古等各領域合作,為“一帶一路”大家庭的民心相通,發揮著積極而深遠作用。共築“文明之路”日益成為“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共同行動。
“無論是中國的歷史文化傳統,還是當今中國日益開放、進步、發展的事實,中國都有力地回擊了‘文明衝突論’和‘國強必霸論’。”希臘總統帕夫洛普洛斯説。
大道不孤,德必有鄰。
三年來世事變幻,回味習近平主席關於人類前途命運的演講,更覺意蘊深厚、含義深遠。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已日益成為當今世界溫暖人心的明燈,引發越來越廣泛而深入的國際共鳴。一幅歷史畫卷徐徐展開:從東至西,從南至北,全球各地,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努力正匯聚成時代浪潮,驅散陰霾,推動著世界奔向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