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時間:2019-12-27 17:08:58 | 來源:學習小組 | 責任編輯:曹川川
【學習小組按】
今天,一則習近平揮鍬勞動的視頻火了。
視頻記錄的是20年前福建莆田木蘭溪下游防洪工程開工建設的場景。1999年12月27日,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代省長的習近平,將當年全省冬春修水利建設的義務勞動現場安排在木蘭溪,並與當地幹部群眾、駐軍官兵6000多人一道參加。習近平在現場説:“我們來這裡參加勞動,目的是推動整個冬春修水利掀起一個高潮,支援木蘭溪改造工程的建設,使木蘭溪今後變害為利、造福人民。”
木蘭溪以溪命名,實際上卻是一條桀驁不馴的河流,歷史上水患嚴重。從唐朝開始,世世代代的莆田人都在為治水而付出不懈的努力。
其中,習近平帶領全省人民做出了怎樣的重要貢獻?和小組一起看背後的故事。
“水利無遺,海波不興”
木蘭溪順莆田西部戴雲山脈而下。周圍的區域因為潮汐的作用形成海水倒灌,形成了一片鹽鹼地,只長蒲草,不長稻穀,這也是莆田名字的由來。
1064年,福州長樂女子錢四娘傾其家資圍堰築陂,但因陂址選擇不當,剛築成即被洪水衝垮,錢四娘憤而投水自盡。受錢四娘的治水精神感召,木蘭溪的治水者在1083年建成了木蘭陂,為雨季奔騰洶湧的溪水扎上了“腰帶”。
“水利無遺,海波不興,人受其益,將及千年。”木蘭陂展現了古人治水的決心和智慧,卻沒能讓莆田人民就此告別洪水的襲擾。1952年至1990年,木蘭溪平均每10年發生一次大洪水,每4年發生一次中洪水,小災幾乎年年有。
災難來臨,高1米多、直徑1.5米的大木桶是老人孩子逃生的唯一希望。洪水一來,蔬菜基本絕收,水稻大幅減産。
特別是1999年14號超強颱風的猛烈襲擊,使莆田的房屋倒塌近6萬間,農田被淹45萬畝,近3萬名群眾寄居他鄉,2萬名學生被迫停課,直接經濟損失達31億元。
莆田的千載古堰——木蘭陂
“是要徹底考慮整治木蘭溪的時候了”
木蘭溪防洪問題,牽動著時任福建省領導習近平的心。
1999年的洪水發生後,習近平到莆田市原莆田縣新度鎮蒲坂村查看災情,留下了一句擲地有聲的話:“是考慮徹底根治木蘭溪水患的時候了!”。
當年12月14日,習近平來到蒲坂村檢查安置房建設情況,看到重建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開展。他叮囑當地幹部,抓緊時間將房子蓋好,讓災民們早日喬遷新居,但也要根據實際情況安排進度,不要因為趕時間而影響品質。他還親手在蒲坂小學種下了一棵榕樹。
同時,習近平強調一定要“科學治水”,既要治理好水患,也要注重生態保護;既要實現水安全,也要實現綜合治理。到底如何決策,還要聽取水利專家的意見。
1999年4月1日,在基層調研的習近平了解到福州正在舉行一場全國水利系統的學術會議,便讓莆田市的同志到會上“找更權威的水利專家,幫忙共同攻克難題”。時任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竇國仁和妻子聯袂接受了這一課題,並在南京水科院建立起國內首個“軟基河道築堤”物理模型。
正是在習近平的正確指引和跟蹤督促下,經過專家和當地幹部群眾的共同努力,終於為木蘭溪找到了治理“良方”。
1999年12月27日,習近平再次來到木蘭溪防洪工程現場,參加水利義務勞動。當時正是天寒地凍的時節,冷風陣陣,但習近平挖土、裝土,勞動了很久,竟然出汗了。聽説省裏要根治木蘭溪水患,當地村民一下子沸騰起來了。儘管是冬天,但村民心裏熱乎乎的,都是一路小跑著趕到現場幹活的。
2000年,習近平又來到木蘭溪防洪工程,深入工地檢查工程進展情況,指出“治理木蘭溪,功在當代,利在韆鞦”。
被人們稱為“城市綠肺”的莆田木蘭溪支流延壽溪中的荔枝林帶,保留著眾多荔枝樹。
“清清溪水木蘭陂”
“我們要始終牢記政府前面的‘人民’二字。”2002年3月,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省長的習近平在參加全國兩會期間介紹説,經過4年奮戰,福建省“千里江堤”建設任務超額完成,保護了全省28%的人口和52%的工農業總産值。
經過長期綜合治理,莆田從“福建省內唯一一個洪水不設防的設區市”,躍升為“全國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城市”,木蘭溪全面實現了習近平當年提出的“變害為利、造福人民”目標。2017年,木蘭溪獲評“全國十大最美家鄉河”。
木蘭陂紀念館內,郭沫若《咏木蘭陂》詩句“清清溪水木蘭陂,千載流傳頌美詩”,引人共鳴。讓“母親河”變得河清岸綠景美,是一代又一代莆田兒女的祈願。如今,這一夢想愈加清晰、走向現實。
資料來源/《人民日報》、新華網、《湄洲日報》
編輯/司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