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頭條|學習有方|學而時習|習文樂見|春風習來|學習書架
中國習觀>正文

習語智典:2019年度習近平總書記用典合集

發佈時間:2019-12-26 13:04:53 | 來源:中國網-中國習觀 | 責任編輯:鄭偉

中國網12月26日訊  從1月2日的“國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鑄之”,到12月20日的“善為政者,弊則補之,決則塞之”。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總是能引人入勝,帶領廣大群眾深入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寶庫。

《中國習觀》在繼《2019年度習近平總書記十大用典》之後,在本期將跟您一起品讀,2019年度習近平總書記用的那些典故。



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易經》

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孟子》

原文:

國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鑄之。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種,中華文化是兩岸同胞心靈的根脈和歸屬。人之相交,貴在知心。不管遭遇多少干擾阻礙,兩岸同胞交流合作不能停、不能斷、不能少。(習近平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紀念會上的講話 2019.01.02)

釋義:

“國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鑄之”這句話出自《易經》,原文是“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是説觀察自然界的各種現象,就可以知道時序季節的變化,而觀察人類社會的各種美好情操、美好品德,就可以教化天下人民,讓人的境界提升,也讓社會發生變化。

“人之相交,貴在知心”語出《孟子》,原文為“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意思是:人們互相認識,貴在能夠相互了解;而人們相互了解,貴在能夠了解到對方的心靈深處。



共歡新故歲,迎送一宵中。

                                                               ——【唐】李世民《守歲》

原文:

“共歡新故歲,迎送一宵中。”忙碌了一年,一家人一起吃年夜飯,一起守歲,享受的是天倫之樂、生活之美。在家盡孝、為國盡忠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沒有國家繁榮發展,就沒有家庭幸福美滿。同樣,沒有千千萬萬家庭幸福美滿,就沒有國家繁榮發展。(習近平在中共中央國務院舉行春節團拜會上發表講話 2019.02.03)

釋義:

概述舉國歡慶、共度良宵,辭舊迎新的普遍現象;“共歡”二字深刻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家國情懷。



夫孝,德之本也。

                                              ——《孝經·開宗明義章》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原文:

古人講,“夫孝,德之本也”。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提倡孝老愛親,倡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關係社會和諧穩定。我們要在全社會大力提倡尊敬老人、關愛老人、贍養老人,大力發展老齡事業,讓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個幸福美滿的晚年。(習近平在中共中央國務院舉行春節團拜會上發表講話 2019.02.03)

釋義:

“夫孝,德之本也”意為:孝是道德的根本,一切品行的教化都生發自孝道。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意為:在贍養孝敬自己的長輩時,也不要忘了別人家裏的長輩;在呵護撫育自己的子女時,也要愛護別人家裏的孩子。



風雨不動安如山

                                                                              ——【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原文:

歷史和實踐反覆證明,一個政黨有了遠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就會堅強有力,無堅不摧,無往不勝,就能經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奮起;一名幹部有了堅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心胸就開闊了,就能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做到“風雨不動安如山”。(習近平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幹部培訓班(春季學期)開班式上的講話 2019.03.01)

釋義:

房屋遇到風雨也不為所動安穩得像山一樣。喻指信仰、理想要始終保持堅定。



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

                                               ——《論語·裏仁》

原文:

要堅守精神追求,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處理好公和私、義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樂關係。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保持平和心態,看淡個人進退得失,心無旁騖努力工作,為黨和人民做事。(習近平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幹部培訓班(春季學期)開班式上的講話 2019.03.01)

釋義看到那些德才兼備的人就要學習他的長處;看到那些品德敗壞的人,就要多反省自身是否也有一樣的毛病。



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北宋】蘇軾《前赤壁賦》

原文:

人民是創作的源頭活水,只有紮根人民,創作才能獲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

(習近平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委員時的講話2019.03.04)

釋義:

在此喻指人民群眾是文藝創作的靈感源泉。



隔江猶唱後庭花

                                                          ——【唐】杜牧《泊秦淮》

原文:

共和國是紅色的,不能淡化這個顏色。無數的先烈鮮血染紅了我們的旗幟,我們不建設好他們所盼望嚮往、為之奮鬥、為之犧牲的共和國,是絕對不行的。不能被輕歌曼舞所誤,不能“隔江猶唱後庭花。”(習近平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委員時的講話2019.03.04)

釋義:

賣唱的歌女不懂什麼叫亡國之恨,隔著江水仍在唱著玉樹後庭花;

表現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無比關懷和深切憂慮的情懷。

在此引喻文藝工作者要銘記歷史、傳承文化。



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也;

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

                                                       ——【漢】王符《潛夫論·釋難》

原文:

“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也;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中國要飛得高、跑得快,就要匯集和激發近14億人民的磅薄力量。(習近平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委員時的講話2019.03.04)

釋義:

大鵬沖天飛翔,不是靠一根羽毛的輕盈;駿馬急速奔跑,不是靠一隻腳的力量。

喻指任何一件事情的成功都不是靠個別因素或者單槍匹馬的力量,而是要綜合各方面的因素或者整體的力量才能完成;在此引喻中國在發展道路上要戰勝種種風險挑戰,實現中共十九大描繪的宏偉藍圖,必須緊緊依靠人民。



親其師,才能信其道。

                                             ——《禮記·學記》

原文:

人格要正,有人格,才有吸引力。親其師,才能信其道。要有堂堂正正的人格,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贏得學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學生,以深厚的理論功底贏得學生,自覺做為學為人的表率,做讓學生喜愛的人。(習近平在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時的重要講話2019.03.18)

釋義:

學生只有和老師親近了,才會信任老師,相信老師所説的,接受老師的教育。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唐】白居易《與元九書》

原文:

古人講:“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所謂“為時”、“為事”,就是要發時代之先聲,在時代發展中有所作為。(習近平在《求是》雜誌發表署名文章《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2019.04.16)

釋義:

詩文創作要貼近實際,把握時代脈搏、反映社會現實。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眾裏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王國維《人間詞話》

原文:

良好職業道德體現在執著堅守上,要有“望盡天涯路”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風凋碧樹”的清冷和“獨上高樓”的寂寞,最後達到“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領悟。(習近平在《求是》雜誌發表署名文章《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2019.04.16)

釋義:

做學問成大事業者,都會經歷三重境界:

第一境界:要明確個人的目標與方向;

第二境界:必須對目標堅定不移,孜孜以求;

第三境界:專注精神、反覆追尋,自然終有所成。



萬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

                                                                  ——【漢】劉向《説苑》

原文:

中國古人説:“萬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共建“一帶一路”,順應經濟全球化的歷史潮流,順應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時代要求,順應各國人民過上更好日子的強烈願望。(習近平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2019.04.26)

釋義:

世間萬物如果保住根本就能生長,而一切事情只要符合道義就能成功。

典故里的“道”引申到主旨演講中,是經濟全球化的歷史潮流,是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時代要求,是各國人民過上更好日子的強烈願望。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左傳·襄公二十四年》

原文: 

《左傳》講“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立德是最高的境界。文化文藝工作者、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都肩負著啟迪思想、陶冶情操、溫潤心靈的重要職責,承擔著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大家社會影響力大,理應以高遠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為社會作出表率。(習近平在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委員聯組會時的講話2019.03.04)

釋義:

人生最高的境界是樹立德行,其次是建功立業,然後是著書立説。

體現一種崇高的價值觀,即人生意義在於奉獻而非索取,個人不應只為自己活著,而應為群體著想,承擔起應盡的責任,為社會作出有益貢獻。



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秦】李斯《諫逐客書》

原文:

商品、資金、技術、人員流通,可以為經濟增長提供強勁動力和廣闊空間。“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如果人為阻斷江河的流入,再大的海,遲早都有乾涸的一天。我們要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旗幟鮮明反對保護主義,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習近平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 2019.04.26)

釋義:

泰山正是因為不拒絕任何一粒土壤的加入,才能夠成就今天的高度;

江河湖海,也正是因為不拒絕任何一條小溪的匯入,才能夠成就今天的深度。

喻指只有不排斥、不拒絕細小的力量,才能夠成就真正的偉大。



與君遠相知,不道雲海深。

                                                                     ——【唐】王昌齡《寄歡州》

原文:

“與君遠相知,不道雲海深。”2013年,我提出了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如今,經過各方共同努力,共建“一帶一路”藍圖初步繪就,成果逐漸呈現。在這一過程中,來自不同國家的朋友相識相知,結成了緊密的合作夥伴。(習近平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歡迎宴會上的致辭2019.04.26)

釋義:

雖然路途艱險,只要心意相通,就無畏路途的遙遠。在此喻指:當今的國際合作中,不同的國家猶如朋友一般,有共同的理想和目標,只要我們齊心協力、共同努力,就不用擔心彼此相隔萬里之遙。



取之有度,用之有節。

                                                                ——《資治通鑒》

原文:

我們應該追求熱愛自然情懷。“取之有度,用之有節”,是生態文明的真諦。(習近平在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開幕式上的講話2019.04.28)

釋義:

對於自然界的物産資源是有限的,要有限度地索取、有節制地使用,這樣才能常保富足。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詩經·蒹葭》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

                                                                               ——《荀子·修身》

原文:

生態治理,道阻且長,行則將至。我們既要有只爭朝夕的精神,更要有持之以恒的堅守。(習近平在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開幕式上的講話2019.04.28)

釋義:

道路險阻漫長,但一路前行終將到達。用以激勵堅持不懈,一路前行。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

                                                            ——《孟子·告子下》

原文:

今天,新時代中國青年處在中華民族發展的最好時期,既面臨著難得的建功立業的人生際遇,也面臨著“天將降大任于斯人”的時代使命。(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 2019.04.30)

釋義:

古往今來,將才良相大都經歷過艱苦環境的磨煉。越是艱苦的環境,越能磨煉品質,考驗毅力。



立志而聖則聖矣,立志而賢則賢矣。

                                                                                               ——【明】王陽明《教條示龍場諸生》

原文:

青年志存高遠,就能激發奮進潛力,青春歲月就不會像無舵之舟漂泊不定。正所謂“立志而聖則聖矣,立志而賢則賢矣”。(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 2019.04.30)

釋義:

一個人如果立志成為聖人,就會成為聖人;如果立志成為賢人,就會成為賢人。

在此寓意為,青年立志要“立大志”,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國的大我、人民的大我,與時代同步伐,與人民共命運。



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

                                                                   ——毛澤東

原文:

奮鬥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民族復興的使命要靠奮鬥來實現,人生理想的風帆要靠奮鬥來揚起。(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2019.04.30)

釋義:

抒發不畏艱難、奮發圖強的豪情壯志。



青春虛度無所成,白首銜悲亦何及。

                                                                                                            ——【唐】權德輿《放歌行》

原文:

青年是苦練本領、增長才幹的黃金時期。“青春虛度無所成,白首銜悲亦何及。”

(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2019.04.30)

釋義:

青春有著最充沛的精力和最強健的體力,如果此時不學習不奮鬥,就等於白白浪費掉了大好青春年華,到了老年也只能是追悔莫及了。



美人之美,美美與共。

                                                                          ——費孝通《人的研究在中國——個人的經歷》

原文:

第二,堅持美人之美、美美與共。每一種文明都是美的結晶,都彰顯著創造之美。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相通的。人們對美好事物的嚮往,是任何力量都無法阻擋的!各種文明本沒有衝突,只是要有欣賞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我們既要讓本國文明充滿勃勃生機,又要為他國文明發展創造條件,讓世界文明百花園群芳競艷。(習近平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2019.05.15)

釋義:

在文化交流中,我們既要發揚自己的民族文化,也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堅持文化平等,實現世界文化共同繁榮。



欲粟者務時,欲治者因勢。

                                                                                  ——【西漢】桓寬《鹽鐵論·遵道》

原文:

當前,國際形勢風雲激蕩,但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不可逆轉。“欲粟者務時,欲治者因勢。”我們要牢牢把握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大勢,從“上海精神”中發掘智慧,從團結合作中獲取力量,攜手構建更加緊密的上海合作組織命運共同體。(習近平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九次會議上的講話 2019.06.14)

釋義:

要想得到糧食的人,就一定要遵守農時;想治理好國家的人,必須適應時代大勢。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論語·學而》

原文: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2015年,我提出構築亞洲命運共同體倡議,闡述了建設亞洲美好明天的共同目標。幾年來,亞洲國家在邁向命運共同體過程中,增強了合作意識,豐富了合作實踐,積累了合作經驗。新形勢下,我們要堅持既定目標,共迎機遇、共對挑戰,攜手開創亞洲安全和發展新局面。(《攜手開創亞洲安全和發展新局面》習近平在亞信第五次峰會上的講話 2019.06.15)

釋義:

君子要專心致力於根本的事物,根本建立了,治國做人的原則也就産生了。

君子無本則無道,必須先立本,才可能建立起相應的制度規範。



不畏浮雲遮望眼

                                                                         ——【宋】王安石《登飛來峰》

亂雲飛渡仍從容

                                                                                           ——毛澤東《為李進同志題所攝廬山仙人洞照》

原文:

我們的頭腦要特別清醒、立場要特別堅定,牢牢把握正確鬥爭方向,做到在各種重大鬥爭考驗面前“不畏浮雲遮望眼”,“亂雲飛渡仍從容”。(習近平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幹部培訓班(秋季學期)開班式上的講話2019.09.03)

釋義:

兩句詩在此喻指面對困難和考驗,我們要堅定目標、勇於面對挑戰。



當驚世界殊

                                                                    ——毛澤東《水調歌頭·游泳》

原文:

70年來,中國人民發憤圖強、艱苦創業,創造了“當驚世界殊”的發展成就,千百年來困擾中華民族的絕對貧困問題即將歷史性地劃上句號,書寫了人類發展史上的偉大傳奇!(習近平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招待會上的講話 2019.09.30)

釋義:

當三峽大壩建成後,三峽庫區的“神女”峰沒有被淹沒,巫山上的神女如果依然健在,她看到這種意外的景象,該驚嘆世界真是大變樣了。在此喻指能夠讓世界驚嘆的變化與成就。



酒逢知己千杯少

                                                              ——《名賢集·七言集》

原文:

我懷著對文明的尊重和對未來的期許來到希臘。每次你我之間的交談,每次中希之間的交流,都能産生“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共鳴。(習近平出訪希臘同希臘總統帕夫洛普洛斯會談 2019.11.11) 

釋義:

酒桌上遇到知己,喝一千杯酒都還嫌少。形容性情相投的人聚在一起總不厭倦。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衛靈公》

天下為公

                                                        ——《禮記·禮運》

原文:

人類應該秉持和追求高尚的情操,而不是奉行利己主義,一味追逐赤裸裸的利益。中國人自古以來信奉“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天下為公”、“和諧萬邦”的理念,中國絕不會搞國強必霸,也不認同你輸我贏的零和遊戲,因為中國人從來沒有這種文化基因,也沒有這種野心。(習近平出訪希臘同希臘總統帕夫洛普洛斯會談 2019.11.11)

釋義: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意為:自己不願意的,不要加給別人。

“天下為公”意為:天下是人民、公眾的天下,表達了一種美好社會的政治理想。



善為政者,弊則補之,決則塞之。

                                                                    ——【西漢】桓寬《鹽鐵論·申韓》

原文:

古人説:“善為政者,弊則補之,決則塞之。”要適應現代社會治理髮展變化及其新要求,推進公共行政等制度改革,提高政府管治效能,促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習近平在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0週年大會暨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五屆政府就職典禮上的講話 2019.12.20)

釋義:

善於治理國家的人,一發現弊病就立即補救,一看到漏洞就立即堵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