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時間:2019-12-05 15:33:00 | 來源:新華社 | 責任編輯:曹川川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總書記關切高品質發展·聚焦六穩)
“創”出就業潛力,“扛”起民生責任——來自一線的穩就業觀察
就業是民生之本、財富之源。今年前10個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193萬人,提前2個月實現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目標。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解決人民群眾就業問題。他強調,要出臺更多鼓勵就業創業的措施,重點解決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下崗職工、農民工、返鄉人員等重點人群的就業問題。
近日,記者在調研中發現,在當前複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形勢下,我國各地將就業問題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積極開展“穩就業”行動,多渠道創造就業崗位,拓展就業空間,兜牢民生“底線”,以就業之穩,促經濟之穩、社會之穩、人心之穩。
“大創客”帶動“小創客”,新動能帶來新就業
創業帶動就業成為新經濟下的新探索,近年來靈活就業成為穩就業的“壓艙石”。
在“中國聲谷”科大訊飛總部展廳,記者話音剛落餐廳、機票、酒店已經訂好。
“您好,您要預定幾點?”“有小朋友的話,需要寶寶椅麼?”這體貼的客服並不是真人而是人工智慧。
在這裡,記者可以預見到未來生活:早起刷牙,鏡子為你查天氣、讀新聞;孩子做功課時,機器人幫助改作業;電視、電冰箱、空調等家電開始“能聽會説”,語音交流下家務完成大半。
國家資訊中心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為共用經濟提供服務的人數為7500萬人,佔全國就業人數77586萬人的9.7%,比上年增加約500萬人,同比增長7.1%。平臺員工數為598萬人,同比增長7.5%。
記者在調研中感受到創業創新釋放出蓬勃活力。科大訊飛通過將底層技術開放給創業者,形成了“大創客”帶“小創客”的新模式。科大訊飛消費者事業群副總裁于繼棟説,訊飛開放平臺開發者團隊總量從前年的47萬、去年的86萬,到截至10月31日超過108萬,總應用數超過70萬,累計終端數超過26億。
全國各地,智慧教育、智慧司法、智慧政務、智慧旅遊等構建起AI創業生態圈,適應不同場、産業的智慧應用相繼落地。
如今人工智慧開始走進貧困山區,促進扶貧政策更精準落地。科大訊飛醫療總裁陶曉東説,人工智慧提高了“兩不愁三保障”中的醫療和教育保障水準。
在調研中記者觀察到,雖然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但創業創新型企業卻實現了逆勢上揚。今年“雙11”,零食電商企業三隻松鼠表現搶眼,拿下了全渠道銷售額突破10億元的驕人業績,在去年的基礎上實現超過50%的增長。
解碼背後邏輯:唯有不斷創新“求變”,在“創”和“闖”中做大“蛋糕”就業穩。
從淘寶小店成長為上市公司,從堅果品牌到全品類零食品牌……三隻松鼠股份有限公司正向著數字化供應鏈平臺企業邁進。品牌公關總監殷翔説,業務的不斷發展帶動就業擴大,從7年前5人的創業團隊,發展到3800余名員工。“也正因為各類人才聚集,才推動我們在創新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信心足、人心暖,傳統産業創新升級就業穩
製造業是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是吸納就業的“穩定器”。如今傳統行業正在煥發新生機,在創新中邁向高品質,在轉型中穩住就業“基本盤”。
位於合肥經開區的聯寶科技公司是聯想(全球)最大的PC研發和製造基地,八年來産品累計出貨超過1億台。全球每賣出8台筆記型電腦,就有一台是聯寶製造。
嚴寒時節,陰雨霏霏。記者走進聯寶(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的智慧生産車間看到繁忙景象,與窗外陰雨清冷的街道形成鮮明對比。
運送物料、主機板貼片、進度監測……十條生産線上400名員工,正在應用工業物聯網、接料預警系統、智慧檢測系統等趕工生産。
“一個車間100多道工序,幾乎無處不智慧。”生産四部負責人章少軍説,近年首創低溫焊接技術,極大提高了零件可靠性,降低生産能耗。按目前年出貨量,相當於多種13萬棵樹。
從“製造”向“智造”轉型,記者能感到企業發展離不開對人才的重視。
員工福利是企業關愛員工、留住人才的“溫度計”。“過節想要飲料?還是電影票?”這家企業給基層員工發福利越來越貼心。應對市場挑戰,企業在每一處細節用心增加凝聚力。
不可否認,成本上漲給企業帶來了不少壓力。“用工成本較去年同期提高了30%。”聯寶科技人力資源總監何唯萍説,“為應對中美貿易摩擦造成的訂單波動,我們今年多招了3000人,大部分都培養成了熟練工人。”
作為傳統製造企業,聯寶科技是用工大戶,帶動就業超過1.2萬人。為幫助企業緩解壓力,根據國家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聯寶科技獲得了正式職工每人平均7500元的穩崗返還補貼,幫助企業不裁員或少裁員穩住崗位。
“這筆錢是‘及時雨’,將用於職工培訓提高職工綜合能力。”何唯萍説,“隨著近年不斷創新業態,用工需求不斷擴大。單新增智慧製造解決方案和物聯網新業務,明年用工將超1000人。”
今年8月,合肥市撥付包括聯寶科技在內的56戶重點企業穩崗返還資金5.95億元,穩定就業8.06萬人。
“這項政策對於增強企業發展信心、穩定就業崗位,起到了關鍵作用。”合肥市人社局一級主任科員李偉説,“這個補貼拿到手可不容易,要符合不欠薪、誠信、環保等一系列要求,有一項不達標都拿不到。”
“不管大環境如何,企業的發展堅定我們和企業共同成長的信心。”聯寶科技人力資源高級經理宋揚説。6年間,他從一名普通招聘專員成長為人力資源高級經理人,每年為公司招聘大量人才。
企業穩則就業穩。除了加大失業保險費返還力度、發放援企穩崗補貼,還有小微企業普惠性減稅、增值稅稅率下調、社保費率降低……一系列“減負”措施紛紛落地,助力企業輕裝上陣、全力闖關。
扶貧“閉環”織牢保障網,創新守住“民生底線”
困難群體就業是守住“民生底線”的重要抓手。
“多虧扶貧車間幫扶,全家人再也不用為生活發愁了。”44歲的貧困戶馬友來説。他對現在的生活很滿意:身患殘疾,幹不了重活,一天6小時,一個月能拿2600元。
11月底,肥西縣籠罩在陰雨中。記者來到花崗鎮百幫創業園的就業扶貧車間。數名工人正忙著採摘裝箱、栽培蘑菇、整理物料……一派熱火朝天。
馬友來提及的扶貧車間,今年4月開業,由安徽天都靈芝製品有限公司創辦。“目前已解決7位殘疾貧困戶就業,這背後是7個貧困家庭生計的改善。”公司董事長丁倫保説。
脫貧攻堅以來,肥西縣當地企業創新搭建平臺——培訓學校幫扶技術、扶貧車間實習應用、合作社對接市場——打造了扶貧模式的“閉環”,實現了扶貧領域的“産學研”相結合。
截至2019年11月26日,安徽省共認定就業扶貧車間949個,帶動就業2.71萬人,其中貧困人口8688人,平均增收近2000元。
有了就業門路,脫貧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還在後面。38歲的周迎春如今是村裏的“周老闆”,3年前在扶貧車間學習種植技術,依託扶貧貸款,逐步發展了9個大棚,年收入超5萬元,還帶動了七八個貧困戶脫貧。而就在4年前,因身患小兒麻痹,沒有增收門路,他還是建檔立卡的貧困戶。記者見到他時,他正在開著自己的車來扶貧車間取貨,説起脫貧經驗滔滔不絕。
在調研中記者從所見所聞感受到,無論是“高精尖”,還是“補短板”,“敢創”“敢闖”的創新氛圍無處不在,各地企業“扛”住壓力,“創”出精彩,拉長就業産業鏈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