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頭條|學習有方|學而時習|習文樂見|春風習來|學習書架
中國習觀>正文

中非關係建立在正確義利觀之上

發佈時間:2018-09-04 10:50:00 | 來源:中國網 | 責任編輯:曹川川

關照宇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員

胡昊山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實習生

2018年9月3日習近平主席出席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開幕式併發表主旨講話。其在講話開篇就中提到:“中國始終秉持真實親誠理念和正確義利觀,同非洲各國團結一心、同舟共濟、攜手前進。”這裡所説的“正確義利觀”正是貫穿全文的外交思想,在主旨演講中提到的構建中非命運共同體的倡議、具體的援非舉措都是這種道義外交思想的具體體現。

所謂正確義利觀,是近幾年中國在外交活動中所秉持的方法論,可以簡單概括為“義利兼顧、以義為先”,這鮮明地表達了新時期中國外交的道義取向。正確義利觀的思想來源於我國古代特別是先秦時期關於義利辯證關係的思考,如“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雲”的重義輕利思想,“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的義利並重思想等。這種道義思想放在今天的外交實踐中就是表現為不損人利己,在發展自己的“利”的同時,不損害別人的“利”,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這對於自己來説則算做到了義利兼顧。

堅持正確義利觀,是從維護世界和平發展的大義出發,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為一己私利而危害他國權益,摒棄非贏即輸、贏者通吃的零和思維,是對西方現實主義國家交往觀的超越。於世界而言,其有利於推動國際關係向著更加公正的方向發展;于中國而言,這有利於強化中國與世界各國的關係,有利於傳播中國方案、中國聲音;於以非洲為代表的廣大發展中國家而言,中國秉持義利觀去適當地放棄一些自己的“利”,幫助對方實現發展,這不僅是中國負責任大國形象的體現,也符合長遠的國家利益。

即使是以現實主義的“智豬博弈”模型來看,正確義利觀都是符合理性的國家利益的,即在大國和小國、強國和弱國的交往中,強勢的一方只有出讓一些利益,合作才能進行下去。非洲作為世界上發展中國家最密集的地區,中非合作正是最能體現以正確義利觀為方法論的外交思想的典範。

在正確義利觀的指引下,習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講中提到了具體的援非“五不”原則以及“八大行動”。“五不”原則這種不干涉的思想往近了説,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964年援外八原則在新時期的體現和發展,往遠了説,是對中國古代“和合文化”、“和而不同、求同存異”包容思想的承繼。

中非彼此遠隔重洋,膚色不同、語言不通,只有尊重彼此的文化和利益差異,才能在“和”的基礎上實現共同發展,而“和”也是古代道義思想的一種。所謂“八大行動”,是在推進2015年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上提出的中非“十大合作計劃”的基礎上,在未來三年中國與非洲的重點實施的具體合作項目。這些項目充分體現了以正確義利觀為代表的道義思想,“義利兼顧,以義為先”,中國在産業上、基礎設施上、環保衛生方面等領域皆對各非洲國家施以不同的發展援助,這既是中國當前的“義”之所在,也是中國未來的“利”之所在。

如習近平主席在“八大行動”中提到,中國將開通更多中非直航航班,這對於旅遊資源豐富的非洲來説,勢必會因中國遊客的增加而受益,從長遠上來看也利於兩地互聯互通、共同發展。

中國和非洲國家在歷史上曾有過相似的遭遇,今天也面臨同樣的發展需要,中國始終秉持“義利相兼、以義為先”的正確義利觀,在幫助非洲國家的同時實現共同發展,這將是中非關係真正行穩致遠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