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第八屆文學獎背後有哪些故事?聽聽這些作家怎麼説
中國網12月30日訊 這是一場文學成果展示的盛會,也是一件重慶文學發展的盛事。12月27日,第八屆重慶文學獎(含少數民族文學獎)頒獎典禮在沙坪壩區文化館成功舉行。其中,余德莊的中篇小説集《煙消雲不散》、熊筱楓的短篇小説集《白色向日葵》、吳沛(啞鐵)的詩集《酒和宋詞之間的時光》、吳佳駿的散文集《誰為失去故土的人安魂》、李燕燕的報告文學集《燕子的眼睛》、李永毅的翻譯詩集《哀歌集•黑海書簡•伊比斯》等8部(篇)作品從眾多參選作品中脫穎而出,榮獲第八屆重慶文學獎;鐘天瓏的散文集《滄桑的星辰》等3部(篇)作品榮獲少數民族文學獎。
此次獲獎作家中,既有年過七旬的文學前輩,也有嶄露頭角的80後新秀,其中絕大部分是第一次獲得該獎。他們有何感悟?他們的獲獎作品講了什麼?背後又有哪些故事?在頒獎典禮上,筆者採訪了幾位獲獎作家代表。
余德莊:文學是一生的事業
文學創作如何面對現實和歷史?余德莊的中篇小説集《煙消雲不散》,就對中華民族在近現代的艱難圖存和奮發圖強進行深入探究和文學表達。頒獎詞這樣寫道:“余德莊的《煙消雲不散》,在遠去的硝煙中,追尋正義和良知,在苦難深重的大地上,彰顯中華兒女的不屈脊梁,同時深刻剖析了時代巨變中的人性變異與堅守,沉淪與昇華。作品充滿著強烈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現實主義小説敘事技巧的嫺熟運用,直抵靈魂深處的筆力,顯示出一個老作家紮實深厚的文學功力。”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余德莊已年過七旬,是本屆獲獎作家中年齡最大的一位。但在他看來,退休並不意味著放下創作,文學是他一生的事業,老同志應該繼續發揮餘熱,與中青年作家一起砥礪前行,再攀文學高峰,推動重慶文學事業繁榮發展。
同時,他對青年作家寄予厚望,希望他們繼承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更堅定文化自信,深入生活、紮根人民,在實踐中多學習多積累多沉澱,創作出接地氣、有內涵、有深度的文學佳作。
李燕燕:既要塑造英雄,也要記錄偉大進程中百姓的煙火人生
“講好中國故事,既要塑造英雄,也要記錄偉大進程中百姓的煙火人生,生活處處是題材。”李燕燕表示,關注到老百姓的生活百態,也就關注到國家前行的力量。在她看來,作家在創作中既不能仰視,也不可俯視,更不能冷眼旁觀,必須用心用情融進百姓的火熱生活,才能更好地獲取創作素材,才能有效捕捉閃現的創作靈感。
因此,李燕燕的獲獎作品——報告文學集《燕子的眼睛》,風格特色鮮明、人文情懷濃郁,反映老百姓生活中的各類問題,有溫度、有力量,激蕩和沉蘊著悲憫情懷。“李燕燕的《燕子的眼睛》,視野開闊,目光敏銳。在對底層民眾生活生存狀態的描摹抒寫中,傾注了深刻的思考與悲憫的情懷。她始終關注現實生活,緊扣時代脈搏,其作品內容豐實,情感飽滿。作者對非虛構文學文體邊界的執著探究,顯示了一個青年作家難得的勇氣和可貴的才情。”組委會的頒獎詞,是對李燕燕及其作品的最佳概述和充分肯定。
李燕燕表示,今後將繼續跟隨響亮的時代之音,深入生活紮根人民,用更接地氣的優秀文學作品,講好中國故事,為繁榮新時代的文藝春天貢獻自己的力量。
吳佳駿:寫作的意義,就是表達人的困境
與往屆相比,本屆文學獎評獎規則更細化和規範,獲獎作家範圍也更廣,涵蓋老中青三代。“其中,年輕作家佔獲獎總人數的一半,這表明重慶文學界後繼有人、繁榮興旺。”吳佳駿告訴筆者,重慶文學獎作為全市重要的文學獎項,不僅激發作家的創作激情,提升創作自信,更為青年作家提供創作養料和靈感,為他們成長為重慶文壇的中堅力量創造良好氛圍和條件。
作為80後新秀,吳佳駿正是青年作家的優秀代表。此次獲獎作品——散文集《誰為失去故土的人安魂》,是他五年來放棄無數假期,潛心走在鄉村、走在社會最底層的一部感悟集合。“我是從社會底層來的,回到鄉村就是回到我的原點。”在具有深厚故土情節的吳佳駿看來,寫作的意義就是表達人的各種困境。用文字來闡述表達人與人的關係,人與土地的關係,人與人性的關係,人與鄉村的關係,這是文字一種美的力量,也是文學最有價值的地方。
頒獎詞這樣寫道:“吳佳駿的《誰為失去故土的人安魂》,用樸素真摯的筆調,多面向地呈現了普通百姓的心靈鏡像與精神圖譜,蘊含豐富,旨意深遠。對時代社會的深切憂思,對人物命運的真切關懷,對世道人心的深情守望,使他的作品散發出溫暖的光輝和動人的力量。”
熊筱楓:寫作是一隻強有力的手,用來把控和留住生活中的各種感悟
什麼時候會有寫作的動力?對於獲獎作家熊筱楓而言,一片與自己生命息息相關的土地,竟讓自己産生一種漂泊感、失落感、陌生感和無助感,甚至生在吾鄉為異客感覺的時候,內心就非常渴望去寫作,去疏通那些堵與悶。
在熊筱楓看來,“寫作就是那一隻強有力的手,用它來把控和留住我們在瞬息萬變生活中的各種感覺和體悟。”頒獎詞這樣寫道:“熊筱楓的《白色向日葵》,在用小説貼近現實、揭示真相、回味人生以及藝術探詢審美意趣諸方面都呈現出特異、迷離、五彩繽紛之象,每個故事皆始於樸實卻又漸入奇麗,最終歸於觸動人心及靈魂的意外。”
熊筱楓談到,“作為一個文學創作者,需要具備一種敏銳的視覺與思考,他像一個給一縷陽光就燦爛的覺悟者,必須熱愛生活,熱愛閱讀,也必須懂得生活,懂得閱讀。只有這樣去書寫,才能把一寸陽光昇華成為燦爛光芒。”
吳沛(啞鐵):以詩歌喚醒濃濃鄉愁,還原故土風貌
獲獎作品——詩集《酒和宋詞之間的時光》,是作家吳沛用近五年時間“熬”出來的作品。在創作中,他多次深入鄉村,了解當地風土人情。其作品風格正如頒獎詞所言,“以質樸硬朗的詩語呈現故土人事風物的美麗、滄桑與蒼涼,折射出時代的演進和變遷。”
為什麼將目光對準鄉村?“近年來,鄉村經濟發展迅猛。然而,鄉土文化卻逐漸淡出我們的視野,甚至慢慢消失,讓我對此産生一種危機感和憂患意識。”為此,吳沛一直堅持農村題材的寫作,希望通過對故土人事風物的描寫,喚起濃濃鄉愁,呼喚更多有志之士,為繁榮鄉土文化、堅守文化自信盡一份綿薄之力,真正讓鄉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留得住鄉愁。
同時,他希望青年作家自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真汲取人類文明成果,不斷樹立堅定的文化自信,為重慶文學發展繁榮做出貢獻,真正成為重慶文學事業的一支生力軍。
李永毅:翻譯類作品需要大力扶持
李永毅憑藉自己翻譯的古羅馬詩人奧維德詩集《哀歌集·黑海書簡·伊比斯》獲得文學翻譯獎,這是他首次獲此殊榮。該書翻譯奧維德流放時期的近八千行詩作,體量相當於他獲得第七屆魯迅文學獎文學翻譯獎的《賀拉斯詩全集》,是奧維德晚期作品的第一個漢譯本。
頒獎詞這樣寫道,“翻譯的《哀歌集•黑海書簡•伊比斯》,是古羅馬黃金時代最後一位大詩人和集大成者奧維德晚期作品的首部中譯本。李永毅以廣博深厚的學養、信實可靠的譯筆、典雅高貴的修辭、嚴整靈動的格律、探幽發微的評注以及優美的現代漢語,再現了奧維德的精神境地與高超詩藝。”
“翻譯作品能得獎,是重慶文學事業的又一次突破。”對於此次獲獎,李永毅十分激動。“在翻譯中,需要克服解決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和問題。”他告訴筆者,其作品既要準確無誤地傳達出作者的“聲音”,又要在原著的基礎上創新突破。“所以,此次獲獎不僅是對我個人譯創的肯定,更體現重慶文學創作多門類的發展。”
“我相信,在有關部門和學校的大力扶持下,翻譯類文學作品一定會走向繁榮。”李永毅希望學校能單獨設立翻譯類獎項,以表彰高品質的翻譯作品。同時,他還希望出版界將翻譯圖書列為出版物中重要類別之一,以提高翻譯圖書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現實意義。(木蘭 付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