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頭條

重慶潼南區:“一隻蝦”撬動鄉村大振興

發佈時間: 2019-12-30 15:16:02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黃衛東 付戀 | 責任編輯: 郭穎慧

稻在水中長,蝦在稻下游,鋪陳出田野中最美、最靈動的畫卷——這是潼南區稻蝦生態養殖模式的生動寫照。

初冬清晨,陽光透過層層薄霧照在潼南大地廣袤的蝦田上。雖然天氣寒冷,但水質清澈、明凈的稻田裏,無數蝦苗正歡快潛遊,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每畝田可産200公斤龍蝦、400公斤稻穀,今年3-4月份行情好,小龍蝦最高賣到五十多元一斤,再加上生態綠色的蝦稻穀熱銷市場,畝均産值近萬元。”依靠“蝦稻共養”,潼南區壽橋鎮村民尹經友一舉甩掉貧困戶的帽子,日子越過越紅火。幹勁十足的他,準備明年提高養殖技術、增加稻蝦産量,力爭效益再翻一番。

像尹經友一樣嘗到稻蝦共養“甜頭”的人不在少數。2016年以來,潼南區因勢利導,大力發展以稻蝦養殖為主的小龍蝦産業。經過近三年的探索、創新和發展,潼南小龍蝦産業遍地開花,全區近5000人從事小龍蝦養殖,面積近5萬畝,年産值近5億元。“一隻蝦”正逐步成為潼南打贏脫貧攻堅戰、撬動鄉村振興的有力杠桿。

一田雙收,實現環保與經濟“雙贏”

其實,小龍蝦養殖在潼南早就有跡可循。2006年,潼南區壽橋鎮一戶戴姓人家,一口氣承包了上百畝水田發展小龍蝦産業,成為全鎮有名的養殖大戶,人稱“戴蝦子”。然而,由於養殖技術不到位、經營管理不善,連續幾年産量低、效益低,“戴蝦子”不得不另尋他路。之後幾年,雖然陸續有農戶養殖小龍蝦,但規模小、分佈散,難以形成産業規模體系。

稻蝦養殖技術的到來破解了這個困境。2016年,三名大學生回鄉創業,成立了重慶稻夢空間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帶來了小龍蝦養殖的新思路、新方法——稻蝦共生。沒想到,這一方法,實現了一田兩用、一田雙收,更因其低成本、高收入,立即被老百姓接納推廣。

什麼是稻蝦共生?“一塊地有了兩份收入!”重慶稻夢空間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滕文強解釋道,“蝦稻共生”主要是利用水稻和龍蝦生長的時空差異,在同一水田中進行綠色迴圈作業。小龍蝦先在稻田開的邊溝裏生長,隨著禾苗生長,陸續加高水位,蓄水漫過整個田塊,小龍蝦便“進軍”稻田,蝦食微生物,蝦糞育禾苗,全程不施化肥,不打農藥,綠色稻能賣出好價格,小龍蝦也備受市場歡迎。

據不完全統計,實施“稻蝦共生”,畝均可産水稻400公斤、龍蝦150公斤以上,畝均産值達1萬元,最高可突破兩萬元。其中,小龍蝦最高可賣到五六十元一斤,全程不施肥、不噴農藥的蝦稻米,每斤售價高達12.8元。

瞄準稻蝦養殖帶來的廣闊“錢景”,蝦稻共生的綠色發展模式立即在全區推廣開來:重慶鑫邦成農業有限公司在龍形鎮建成3000畝稻蝦基地;滕文強在崇龕臨江村一次性流轉150畝土地養殖稻蝦;壽橋鎮黨委政府把稻蝦養殖作為鄉村振興主導産業,引入規模養殖企業6家、專業合作社7個,發展養蝦農戶360戶,全鎮養蝦面積達到5500余畝,年産蝦800余噸,産值超過5000萬元……。就這樣,潼南小龍蝦産業迎來了高速發展期。

“蝦稻聯姻”,托起貧困群眾致富夢

潼南養殖小龍蝦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涪江、瓊江穿境而過,全年集溫均高於湖北潛江,小龍蝦繁育、生長環境極為優越。因此,潼南小龍蝦不僅體型大、顏色鮮亮、肉質飽滿,而且上市時間早于湖北潛江,一齣籠就銷售一空。

每年3、4月份,壽橋鎮鄉間公路上,停滿了從重慶主城、成都等地趕來的購銷車輛。特別是尹經友家門口,每到小龍蝦收穫季節,就擠滿了人,前來買蝦的收購商、賣蝦的農戶絡繹不絕。小小一、二十平米的農家院壩,化身公認的“交易集市”。而尹經友作為壽橋鎮最早“吃小龍蝦”的人,也成為村裏人人羨慕的致富能手。

2017年,得知壽橋鎮黨委政府要大力發展稻蝦養殖,尹經友毫不猶豫回鄉發展,實現了當年承包15畝當年收益16萬元。第二年,嘗到“甜頭”的尹經友,將種養殖規模擴大到60畝,當年收入超過80萬元。依靠稻蝦産業,尹經友現在蓋起了新房子,開起了小轎車,日子越過越紅火。

眼瞅著尹經友脫了貧致了富,當地群眾也“眼熱”起來,紛紛把自己水稻田改成了稻蝦田。“由於小龍蝦養殖對資金、技術、勞動力等要求不是很高,可以快速推廣帶動普通農戶發展,實現産業興旺、百姓富裕。”壽橋鎮副鎮長米永平告訴記者,當前,全鎮有360余戶群眾發展稻蝦養殖,每人平均年收入十余萬元;而當年養蝦沒掙到錢的“戴蝦子”,如今在重慶主城區開餐館,專賣潼南小龍蝦,再次做起了小龍蝦生意。

小龍蝦産業不僅鼓足了蝦農的“錢袋子”,還切實解決了貧困群眾就近就業增收問題,有效鞏固了脫貧攻堅成果。重慶鑫邦成農業有限公司在龍形鎮發展稻蝦、稻蟹基地3000多畝,長期聘用當地貧困戶務工,讓村民們做到了掙錢持家“兩不誤”。龍形鎮有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會大力推行“返租倒包”“股權化改革”模式,讓農戶不但可以打工掙錢,還能通過入股享受保底分紅,真正走上致富路。

積水屯田播下種,疏經通脈地生金。乘著小龍蝦産業的東風,潼南鄉村已是改頭換面,令人振奮。行走在塘壩鎮、壽橋鎮、龍形鎮、崇龕鎮等幾個個養蝦大鎮,波光粼粼、龍蝦嬉食的水田連接成片,一條條整潔、寬闊的鄉村公路“開”到田間地頭,一棟棟農村新房拔地而起,昔日耕地撂荒、勞動力流失、雨天泥水四濺的鄉村,早已變成生態美、人氣旺、交通暢,能産“千斤糧、萬元錢”的“聚寶盆”。

瞄準品質,打造“潼南龍蝦”核心大品牌

蝦稻共生産業發展勢頭愈發強勁,潼南區委、區政府也迅速行動起來,資金、人力、技術紛紛投向小龍蝦産業。潼南區農業農村委水産中心主任杜朝暉告訴記者,近三年來,為了鼓勵農戶從事小龍蝦生産,潼南區政府投入近2000萬元完善鄉村公路、攔蝦網、水渠等基礎設施,並進村入戶開展技術培訓,指導農戶養殖技術,提高蝦稻産量。

政府的大力推動,為小龍蝦産業高品質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然而,與湖北潛江等地相比,潼南小龍蝦起步晚,還存在苗種品質參差不齊、市場競爭力弱的問題,如何破解?潼南區通過深入調研,決定在“建基地、增品質、育品牌”上下功夫,增強市場話語權,實現最大增值收益。

建基地,就是要立足於潼南資源豐富、山靈水秀、交通便利的優勢,圍繞養好“一隻蝦”,大力推廣“蝦稻共生”綠色發展模式,同時通過做大做強小龍蝦專業合作社、建設小龍蝦養殖基地,加快推動潼南龍蝦全産業鏈高品質發展。

增品質,就是要主動加強與國內外小龍蝦主産地和高端科研機構、專家學者的交流合作,邀請專家到潼南指導小龍蝦養殖技術,組織考察團到湖北潛江學習考察,學習先進養殖、行銷經驗,提升養殖戶的專業技術水準,提高小龍蝦産量品質,讓潼南小龍蝦始終以好品種、好品質贏得市場。

育品牌,就是要根據潼南區《關於加強農産品品牌建設工作的實施意見》,鼓勵養殖戶加強“三品一標”建設,利用潔凈水質進行生態養殖,打造“潼南龍蝦”核心品牌。比如塘壩鎮將註冊“瓊江”牌小龍蝦商標,壽橋鎮將註冊“壽橋”小龍蝦商標,創建企業名優字號,做大做強做優實體企業,實施小龍蝦“三品一標”認證,創建小龍蝦名優農産品稱號,實施品牌戰略,提升産品美譽度和影響力。

可以預見,伴隨著“一隻蝦”“一袋米”的版圖不斷擴張,巨大的規模效應、品牌效應、經濟效益、生態效益也將逐步顯現,潼南小龍蝦産業未來可期。

以節會友,打造西部第一小龍蝦基地

俗話説,酒香也怕巷子深。雖然潼南小龍蝦年年供不應求,但銷售範圍僅限于川渝兩地,缺乏一定知名度。如何讓潼南龍蝦做到享譽全國、走向世界?潼南區委、區委政府決定,以蝦為媒、以節會友,通過舉辦一年一度的小龍蝦節會,提升知名度、提高影響力,推動小龍蝦産業鏈做大做強。

“我們計劃明年菜花節期間在塘壩鎮天印村舉辦小龍蝦節。屆時可品小龍蝦、釣小龍蝦、買小龍蝦。”潼南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個以龍蝦為主角的節會,將演奏出龍蝦産業、龍蝦文化、龍蝦經濟、龍蝦飲食多弦律的交響曲,吸引越來越多的眼球。

“塘裏養滿小龍蝦,壩上開遍檸檬花。”塘壩鎮水源豐富、良田廣闊,具有大規模養殖小龍蝦得天獨厚的優勢。該鎮已明確“一節會一中心六基地”發展規劃,“一節會”即小龍蝦美食節,“一中心”即以小龍蝦為主的特色水産集散交易中心,“六基地”即六大生態養殖基地,為境內六座相連山丘,山丘下建有六個水庫,水庫外連接著大片良田,完全是“好山好水好蝦”。目前,塘壩鎮已發展小龍蝦6000余畝,未來可發展8000畝。

得知潼南明年將舉行小龍蝦節,滕文強十分興奮。他告訴記者,目前公司已完成500畝基地+訂單農業的初步規劃。明年,依託小龍蝦節等主題活動,一定能提升基地名氣,吸引遊客到小龍蝦基地體驗釣蝦、撈蝦、吃蝦樂趣,進而帶動當地民宿和餐飲經濟發展,實現農旅融合。

壽橋鎮也有了想法和思路,全鎮將以龍蝦節為總攬,開展小龍蝦産業發展研討會、小龍蝦田園休閒旅遊季開幕式、小龍蝦電商峰會、小龍蝦産業發展研究中心揭牌儀式、小龍蝦啤酒美食節等系列活動,推動小龍蝦産業向縱深發展。

對於未來小龍蝦産業發展,潼南區委書記曾菁華更是充滿信心,他表示,將通過政府扶持引導,做大小龍蝦節會品牌,力爭到2025年全區小龍蝦養殖面積達到15萬畝以上,年生産總值20億元(含三産業産值),成為中國第三、西部第一、享譽全國的小龍蝦基地,逐步形成繼檸檬之後的潼南又一個百億級産業。( 黃衛東 付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