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焦點圖

潼榮高速通車 川渝高速路通道將達20個

發佈時間: 2019-12-30 10:09:58 | 來源: 重慶日報 | 作者: 楊永芹 | 責任編輯: 郭穎慧

image.png

十二月二十九日,潼榮高速公路建成通車。記者 龍帆 攝

巴蜀千載情,川渝一家親。

2019年7月,川渝召開經濟社會發展全面合作座談會並簽署協議,旨在加快推進成渝城市群一體化發展。

如今,合作在交通領域結出新碩果。

12月29日,連接四川瀘州和南充的潼南至榮昌高速公路正式通車,川渝間新增一條高速公路大通道,兩地間高速公路通道達到12個。

當天,渝遂高速公路擴能項目正式開工。項目建成通車後,將有效緩解目前渝遂高速的交通壓力。

城市建設、經濟發展,交通要先行。

目前,川渝兩地交通領域互聯互通正在加快推進。來自市交通局消息稱,川渝兩地間在建高速公路還有4個通道,擬建高速公路與四川相接的也有4個,總里程達222公里。預計到2025年,重慶與四川的高速公路通道將達到20個。

一條南北走向大通道

僅潼南就有70萬居民受益

打開地圖,你會發現成渝城市群間已經通車和在建的高速公路,惟有潼榮高速是一條南北走向:榮昌端連接著瀘州,潼南端連接著南充。

“潼榮高速地處成渝腹地,南北走向設計,補上了多年來該區域的交通短板。”市交通局表示,潼榮高速在重慶境內縱貫大足、潼南和榮昌三個區,南北與四川南充、瀘州相連,與滬蓉、成渝環線、渝蓉、渝昆等多條高速公路形成接駁,如今通車後,潼南至榮昌車程由原來的2個多小時縮短至1小時左右。潼榮高速也將形成四川南充、瀘州,重慶潼南、大足、榮昌之間最快捷的對內對外通道。

潼榮高速通車,最受益的是沿線居民。

“以後開車,從潼南最北邊寶龍鎮,到潼南最南邊的五桂鎮只需半小時,比走國省道要節約1個小時。”家住潼南區寶龍鎮居民李偉國獲悉潼榮高速通車消息後説,以後從家門口駕車上高速公路不到20分鐘,方便多了。

潼南區交通局稱,潼南轄區東西短,南北向狹長,潼榮高速潼南段長約75公里,貫穿潼南區11個鎮街,輻射人口約70萬人,沿線鎮街利用現有幹線公路均可實現20分鐘上高速。

潼榮高速通車,四川方面也是受益頗多。

潼榮高速四川段(G8515榮昌至瀘州段)將在12月31日試通車。四川瀘州貨車司機郭德智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前從瀘縣到重慶,要走老路到榮昌上高速,現在高速公路就在家門口,至少省時30分鐘,而且到周邊城市也很方便了。

據介紹,潼榮高速四川段將服務沿線80萬群眾出行。

提升沿線區位優勢

極大推動沿線經濟發展

四通八達的高速交通網路,不僅方便沿線居民出行,也是地區致富的關鍵,是區域經濟發展的紐帶。

“以後,榮昌坐飛機更方便了,從榮昌到四川瀘州雲龍機場約52公里,不到1小時車程,比到主城節約近一半時間,這將大大提升榮昌區位優勢。”榮昌區交通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潼榮高速廣富互通距瀘州雲龍機場約52公里、距瀘州港73公里,快速連接起瀘州雲龍機場和瀘州港。

對於潼榮高速通車帶來的區位優勢,瀘州市交通運輸局也表達了同樣觀點:項目建成後,重慶市榮昌區至四川省瀘州市車程將縮短30分鐘以上,將成為瀘州港、雲龍機場高效的集疏通道,不僅將提升港口、機場的輻射範圍,還將成為瀘州與永川、廣安等地的快速運輸通道。

潼南則在潼榮高速沿線打造互通口經濟。潼南區交通局稱,潼榮高速潼南境內設5個互通,這將極大促進該區一二三産業深度融合,助推鄉村振興。

根據規劃,潼榮古溪互通將帶動古溪田園綜合體發展,重點發展油牡丹基地的觀光遊及深加工;潼南東、潼南南互通將極大促進潼南高新區北區、南區融合發展;塘壩互通沿線未來將重點打造鄉村振興示範點,檸檬、桑葚、中藥材枳殼等栽種及加工,帶動塘壩田園綜合體發展;臥佛互通將極大促進龍馬山、馬鞍山、天台山、吉星寺等旅遊景區建設。

加快推進交通互聯互通

實現“川渝縣縣通高速”

從經濟發展規律來看,經濟發展好的區域,往往存在“雙子塔”現象,並在“雙子塔”之間崛起新興城市,如廣州與深圳之間的東莞、廈門與福州之間的泉州、蘇州與上海之間的昆山。

隨著成渝城市群一體化發展,重慶、成都兩個特大城市之間也將崛起新興城市。

但目前,成渝城市群呈現次級城市發育不足,人口百萬以上大城市數量偏少現狀,出現“兩頭大、中間小”的“啞鈴式”發展結構。

“要解決‘啞鈴式’結構,在成渝城市群之間建立暢通的交通網路是關鍵。”市交通局表示,潼榮高速通車、渝遂擴能項目的開工,只是成渝城市群一體化發展實施交通互聯互通的縮影。

目前,成渝城市群整體對外綜合交通運輸通道基本形成,內部網路基本實現互聯互通,綜合交通正處於從規模發展向高品質發展的重要轉型期。

市交通局稱,未來,重慶將加快推進成渝城市群交通一體化發展,高標準建設幹線公路網體系,實現“川渝縣縣通高速”。這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加密川渝間高速公路省際通道,建成永川至瀘州、大足至內江等高速公路,積極推進銅梁至安岳(樂山至資中至銅梁)、梁平至開江、江津至瀘州北線等重點項目建設。

實施射線高速公路的擴能改造,加快建設渝遂高速公路擴能等項目,實現區域公路與城市道路的高效銜接,緩解城市擁堵。

隨著這些項目建成,成渝城市群間交通出行將會越來越便捷。

渝遂擴能 渝湘擴能 巫開高速

集中開工 總投資851億元

重慶加快實施交通建設三年行動計劃。12月29日,渝遂擴能、渝湘擴能(巴南至彭水段、彭水至酉陽段)、巫溪至開州高速公路3個交通建設項目開工,總投資達851億元。

渝遂擴能項目

將有效緩解渝遂高速交通壓力

12月29日,記者從市交通局獲悉,此次開工的渝遂高速公路擴能項目,建成通車後重慶主城至銅梁距離縮短約15公里,將有效緩解渝遂高速交通壓力。

渝遂高速日均車流量從開通之初的4萬輛次增加到目前的8萬多輛次,已處於飽和狀態。

為緩解渝遂高速擁堵,我市決定開建渝遂高速公路擴能項目。

中鐵建重慶投資集團稱,渝遂擴能項目是重慶高速公路網規劃中的高速公路擴能項目之一,起于重慶繞城高速公路歇馬立交處,向西穿越縉雲山後與合璧津高速交叉,經過北碚區歇馬街道、璧山區七塘,銅梁區蒲呂、東城、新店子等鄉鎮,止于銅梁新店子與三環高速相接。

項目全長27公里,投資約62.7億元,起點至七塘設計速度100公里/小時,七塘至終點設計速度120公里/小時,採用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設互通立交6處、服務區1處、收費站4處。

項目全線建成通車後,將對接城市快速路“一橫線”,連接重慶繞城高速、合璧津高速(在建)、三環高速等多條高速公路,串聯起蔡家-悅來-江北機場-重慶北站一線。

“項目將有效補充完善國家和地方高速公路網路,極大緩解渝遂高速擁堵,並分流G75蘭海高速交通壓力,為成渝城市群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提供重要基礎支撐。”市交通局表示。

全長250公里分兩段建設

記者從市交通局獲悉,12月29日開工的渝湘高速公路擴能項目全長250公里,建成後將有效緩解既有渝湘高速擁堵,促進沿線旅遊開發。

據介紹,渝湘高速公路擴能項目分兩段建設:巴南至彭水段158公里、彭水至酉陽段92公里。這兩段高速路都是重慶城市提升交通建設三年行動計劃重要項目。

渝湘高速公路擴能項目是由重慶高速公路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等單位組成聯合體,共同投資建設,採用PPP(政府與企業間)模式建設。

其中巴南至彭水段全長約158公里,投資約402億元。項目經過巴南區、南川區、武隆區、彭水縣,起點位於巴南區天鹿大道東端,途經惠民、二聖,再從姜家與東泉之間穿過,跨觀景口水庫後至白沙,再沿黎香湖南側週邊佈線,後經河圖、鳴玉、水江、白馬山北側至武隆,于武隆變電站附近跨江,和武道高速(未開建)相接後,在黃草附近再跨烏江,經彭水特長隧道後,終點順接彭酉高速公路。

據介紹,項目起點鹿角至水江樞紐互通段,設計速度100公里/小時、雙向六車道;水江樞紐至中咀樞紐段,設計速度80公里/小時、雙向六車道;中咀樞紐至終點段設計速度80公里/小時,雙向四車道。

彭水至酉陽段全長約92公里,設計速度為80公里/小時、雙向四車道,投資約166億元。項目起于彭水縣靛水,跨烏江至新田、鹿角,隨後沿烏江南下至龔灘,跨阿蓬江再轉向丁市,最後在銅西接酉陽至沿河高速公路。

“項目將有效縮短渝東南地區與主城間的距離,極大緩解目前渝湘高速交通壓力。”市交通局稱,這也有助於沿線各類産業經濟帶的佈局,促進巴南、南川、武隆、彭水、酉陽等區縣旅遊資源一體化開發,為重慶建成西南地區綜合交通樞紐打下堅實基礎。

巫開高速

主城至紅池壩景區車程縮至5.5小時

12月29日,記者從市交通局獲悉,此次開工的巫溪至開州高速公路項目,建成後主城至紅池壩景區車程將由原來的7小時左右縮減至5個半小時左右。

巫溪至開州高速公路是規劃中宣漢至開州至雲陽至巫溪至巫山高速公路的重要一段,也是重慶城市提升交通建設三年行動計劃重點項目。項目路線全長約119公里,總投資約220億元,設計速度80公里/小時、雙向四車道,橋隧比60.1%。

項目起于巫溪縣城南側,與G6911奉溪高速公路相接,經巫溪縣鳳凰、菱角、塘坊、文峰、朝陽,雲陽縣上壩、沙市、魚泉、江口、路陽、雙龍,開州區金峰,止于開州區厚壩附近,與G69城開高速公路相接。

市交通局稱,該高速是重慶渝東北地區重要的橫向高速公路網,是帶動巫溪、雲陽、開州等秦巴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實現脫貧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舉措。

“巫溪至開州高速公路將加快主城區與渝東北間聯繫,將與在建的巫鎮高速(巫溪至陜西鎮坪)、兩巫高速(巫山至巫溪)、江龍高速(江口-龍缸)形成主城通往陜西、湖北等省新的過境通道。”市交通局表示,項目建成後,將有效改善沿線紅池壩鎮、平安鄉等深度貧困鄉鎮居民的基本出行條件,還將極大促進紅池壩景區等沿線地區旅遊資源的開發。(記者 楊永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