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互聯互通

“四高三鐵一江一機場”立體交通網路正加速成型 潼南發展之“路”越來越美

發佈時間: 2019-12-16 19:45:12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荊曉強

image.png

東風大道

image.png

成渝動車組開通

image.png

即將開工的潼南通用機場

image.png

航電樞紐船閘工程

image.png

新建成的涪江大橋

image.png

渝遂高速潼南立交橋

如今的潼南,國道、省道縱橫交錯,縣道、鄉道經編緯織,干支結合、四通八達的公路網路基本形成,連通了全區22個鎮(街),通達內外,發展之“路”越來越美。截至目前,全區公路總里程4433.5公里,公路密度280.1公里/百平方公里。

七十載滄桑巨變,彈指一揮間。伴隨著新中國成長,潼南的交通運輸事業有力脈動——公路成網、鐵路密布、動車飛馳、巨輪遠航……

在沒有路的地方,探出一條新路!在歷史的考卷上,寫下奮進的答案。

當下,放眼潼南大地,快速鐵路線路越織越密,高速公路和國省道連線成網,農村公路進村入戶,水運航道通江達海,全區交通運輸綜合網路日益完善,交通發展成就成為潼南經濟社會發展中最大的亮點之一,它不光是支撐人流、車流、物流移動不可缺少的基礎設施網,還成為潼南1583平方公里幅員面積上的動脈血管,為經濟社會發展、改善出行條件、提高人民生活水準提供了關鍵支撐。

新中國成立初期,潼南基礎設施建設相當薄弱,生産生活和人們出行都受到了極大的影響。70年來,潼南搶抓機遇,大力投入人力、物力、財力完善基礎建設,不斷構築對外開放大通道,持續完善區內交通路網,切實提升運輸服務能力,加快打造渝西北綜合交通樞紐。

鐵路方面,2006年,佔地10368平方米,總投資350萬元的潼南火車站建成並啟用,年均吞吐貨物量29.47萬噸,日均客運量達5781人次,實現了潼南鐵路從無到有的歷史性突破,極大的方便了貨物運輸和人民群眾的出行。現有渝遂快速鐵路(含復線)57.3公里,設計時速200公里/小時。

公路方面,截至目前,全區公路總里程4433.5公里,公路密度280.1公里/百平方公里。已投用渝遂高速公路境內29公里,設3個互通;在建高速公路2條,其中,潼榮高速境內75公里、合潼安高速境內47公里;境內國道3條、147公里,省道5條、218公里;境內農村公路總里程4039.5公里,其中縣道472.3公里,鄉道188公里,村道3379.2公里,實現了行政村通暢率、撤並村通暢率、行政村通客車率“三個100%”目標。

水運方面,境內通航水域205.4公里,其中涪江66.6公里,瓊江69.5公里,擁有各類船舶373艘。潼南航電樞紐,項目于2014年11月開工建設,2017年6月蓄水發電,年發電量約1.4億度,實現航道渠化15公里。涪江雙江航電樞紐項目于2019年9月開工建設,設計年發電量約1.7億度,實現航道渠化25公里。涪江綜合碼頭建設項目位於涪江東安作業區(鷺鷥溪),碼頭長約500米,規劃佈置500噸泊位4個,年通過能力100萬噸,目前,該項目已納入市級水運規劃。涪江航道復航,依託潼南航電樞紐、雙江航電樞紐建設,協調合川渭沱、銅梁安居、遂寧三星船閘改造,力爭涪江4級航道復航,實現500噸船舶通江達海。

航空方面,潼南一類通用航空機場于2017年初啟動前期工作,目前已完成地形圖測繪、土地勘測定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備案、項目用地預審、軍方評審、場址審核等前期準備工作。可行性研究報告於今年8月獲得市發改委批復,正開展初步設計招標工作,同時同步啟動徵地拆遷、招商運營等工作,計劃2020年開工。項目建成後將滿足應急救援、農林作業等需求,同期我區啟動航空旅遊環線規劃,增設飛行體驗、鳥瞰新潼南等項目,填補我區航空空白。

70年風雨兼程,70載春華秋實。逐步完善的交通體系,讓潼南從新中國成立時的“走不了”向“走得快”“走起爽”方向發展,駛上發展的“快車道”。

“黨的十九大提出建設交通強國的宏偉目標。”區交通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我們將以交通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為抓手,統一思想、提高站位,鉚足幹勁、不懈奮鬥,加快構建渝西北綜合交通樞紐。

一是謀劃對外大通道佈局。立足強化成渝城市群交通聯繫與經濟往來,結合潼南經濟社會發展現狀,梳理我區交通基礎設施存在的問題及短板,科學謀劃好我區“十四五”項目。鐵路方面,規劃建設渝潼資高鐵、南瀘城際鐵路、潼南至主城市域鐵路,加快構建“一環八射”鐵路網路;高速方面,規劃建設渝遂擴能、潼武高速,加速形成“一環一縱九射線”高速網路;水運方面,加快航道整治及綜合碼頭建設,力爭實現綿陽-朝天門1000噸船運通航;航空方面,依託潼南通用機場交通基礎設施齊備、空域條件良好等優勢條件,緊盯完善主城區都市圈航空佈局發展機遇,積極爭取提升為支線機場,大力促進我區航空産業發展。

二是加快構建內部互聯互通網路。緊緊抓住戰略機遇期和補短板“窗口期”,把握好各項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節奏,以國省縣鄉道升級改造為重點,加快完善“五縱七橫十五聯線”幹線公路網,助推産業和城鎮化發展。到“十四五”末,全區國省道全部達到二級及以上標準,縣鄉道全面油化升級,達到三級及以上標準,建成一體暢聯的互聯互通網路,實現所有鎮街20分鐘上高速,從全區任一村民小組出發,5分鐘內到達四級以上油化道路。

三是大力發展智慧交通體系。堅持以大數據智慧化為引領,推動交通運輸數據資源開放共用,實現新一代資訊技術與交通運輸深度融合,構建“全息感知、一體監測、精準預警、調度指揮、全程服務”的智慧交通體系。實現全區火車站、機場、高速公路、客運場站、砂石集散中心等重要場站樞紐全天候、全時段、無縫隙可視化監控,增強運政、路政智慧化、標準化執法能力。積極推進跨運輸方式的客運聯程系統建設,加快實現旅客一次購票、無縫銜接、全程服務,切實提高群眾出行效率和交通服務水準。(潼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