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深度透視

吉狄馬加:文字是一種閱讀的感嘆和享受

發佈時間: 2019-12-12 10:59:14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吉狄馬加 | 責任編輯: 吳一凡

光陰荏苒。不經意間,幾十年時光已經如此這般匆匆而過。對我來説,大學時代的短短四年,一直是最值得懷念的歲月之一,因為那是理想與激情的歲月,是青春和友誼的歲月。那令人難忘的種種人和事,就包括與張華兄的同窗之誼。可以説,正是這種既是同學又是朋友的緣分,分別二十多年來,無論相見或者想起,心中總是充滿快樂和溫暖。

內心深處,我一直欣賞張華的為人和才智。這麼多年,他始終保持著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保持著真誠善良的處世原則。更以熱烈的文學情懷和高度的社會責任心,在詩歌、散文、辭賦、報告文學、電影文學、文學評論等等領域筆耕不輟,成就斐然。依然還記得他當年為我撰寫的詩歌評論,字裏行間透著深思和灼見,透著對老朋友的關愛和鼓勵。可以説,那是國內較早對我的詩歌評論之一。我因此受益匪淺。

2012年仲夏時節,張華兄從遙遠的山城重慶打來電話,約我給他的報告文學集《生命走向永恒》作序。我欣然答應。自然,這些文字更可以稱為是一種友誼的重溫,一種閱讀的感嘆和享受。

我用了差不多六個晚上的時間,拜讀了他這部洋洋35萬餘言的作品。當然,這只能説是粗略的走馬觀花式地閱讀。對我而言,閱讀這樣的大部頭作品,很多時候的確受到時間的制約。雖然閱讀不算深入,但從字裏行間,依然能夠感知張華兄書寫的真誠和細緻,能夠感知其中洋溢的激情和才華。

這部報告文學集所涉及的內容極其廣泛,通過細膩生動的描述,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如同一幅徐徐展開的畫卷,為我們依次展現了很多不為人知的往事,以及當代社會變革中涌現的各路平凡英雄。書中既有革命先輩仰之彌高的照人風采,也有名醫名廚的爭奇鬥艷;既有社會名流的光焰四射,又有小巷百姓的自得其樂;既有新山城弄潮兒劈波斬浪開拓商海的都市傳奇,又有新農村領頭人率領群眾奔小康的鄉村故事……閱讀這些文章,從中不難體會出一個很深刻而又很簡單的道理,那就是:人物身份迥異只是職業不同,人物地位懸殊卻無貴賤之分,只緣各色人等都在勇猛而韌性地奮鬥,只緣眾人都在追求生命價值的痛苦和快樂中活著。也是從該書中我們更深地體會到,正是這些平凡的人創造了氣象萬千的生活,使我們的社會更加多彩多情、多姿多元,他們在時代的變革中改變著自己的命運,也用自己的力量改變著時代,讓眾多平凡的生命一起走向燦爛、走向輝煌。

我非常欣賞這部報告文學集顯示的多樣化寫作風格,文字既有傳統文言的簡潔,又有現代白話的率真,充滿哲理的韻味;語言既有散文的自然優美,又有詩歌的凝練抒情,充滿強勁的張力;情節設置既有章回小説的懸念,又有膠片紀錄的寫實,充滿閱讀的快感。顯然,如果沒有深厚的文學功底,沒有深入社會生活的切身經歷,沒有踏踏實實做人的本份,沒有耐得住寂寞的創作心境,就不可能完成這樣一部優秀的報告文學集。

之所以樂意寫這樣幾句讀後感,既是對張華兄做人作文的仰慕,也希望能夠以那字裏行間蘊藏的力量激勵自己。

在寫這些文字的時候,青海高原正沉浸在七月夜晚的習習涼風中,古城西寧華燈璀璨,充滿寧靜和安祥。此時的母校,一定是珙桐葉濃,芙蓉花香,一派美麗而迷人的風光。閉上眼睛,昔日和張華兄一起在珙桐樹下埋頭苦讀,一起在芙蓉花下討論文學、詩歌和人生的情景不由浮現在腦海。很多年過去了,記憶竟是如此鮮活,恍如昨日。(文章係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作協書記處書記吉狄馬加為重慶著名作家張華老師的報告文學集《生命走向永恒》寫的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