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頭條

重慶:2025年基本建成國家級現代服務經濟中心

發佈時間: 2019-12-11 09:58:48 | 來源: 重慶商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荊曉強

重慶現代服務業定下“小目標”

2025年基本建成國家級現代服務經濟中心

近日,重慶市人民政府印發《重慶市現代服務業發展計劃(2019—2022年)》(以下簡稱《計劃》),《計劃》中提出,到2025年,服務業佔全社會從業人員的比重達55%左右。服務業市場化、國際化、品牌化水準明顯提高,支撐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社會進步、競爭力提升的功能顯著增強,基本建成國家級現代服務經濟中心。

《計劃》中提到,到2022年,重慶服務半徑延伸、服務功能提升和內部結構優化取得新進展,實現服務半徑由面向區域向面向全國轉變、服務功能由服務業示範城市向國家級現代服務經濟中心轉變、內部結構由勞動力和資源密集型向資本和知識密集型轉變。

總量上,規模持續壯大,增加值突破1.4萬億元,在全國的佔比進一步提升,年均增長7%左右,高於全市生産總值增速,服務業增加值佔全市生産總值的比重達54%左右。規模以上服務業營業收入超過6000億元,年均增長14%左右。

産業上,結構持續優化。具體而言,現代物流、金融、資訊、文化旅遊、大健康服務等支柱産業增速高於服務業增速2個百分點以上,科技服務、商務服務、服務外包、節能環保、人力資源服務等新興産業規模快速壯大,商貿流通、房地産等傳統産業涌現新業態、新模式。

功能上,出現顯著提升。創新服務、要素集聚、資源配置、樞紐輻射功能進一步完善,國家物流、通信樞紐功能明顯增強,現代服務業標準化、品牌化發展水準顯著提升,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基本建成內陸國際會展名城、內陸國際金融中心、西部創新服務中心。

支撐作用上,現代服務業與製造業、農業等在更高水準上實現有機融合,為經濟高品質發展提供更有力保障,服務業佔全社會從業人員的比重達52%左右,服務業對全市稅收的貢獻率達67%左右,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保持在50%以上。服務業成為我市全面融入共建“一帶一路”、推動國際産能合作的重要支撐。

到2025年,服務業增加值較2015年翻一番,服務業體系更加完備、産品更加豐富,服務業佔全社會從業人員的比重達55%左右。服務品質效益顯著改善,服務業市場化、國際化、品牌化水準明顯提高,支撐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社會進步、競爭力提升的功能顯著增強,基本建成國家級現代服務經濟中心。

縱深

知名龍頭企業偏少、高層次人才缺乏……

我市服務業存在4大瓶頸

《計劃》詳盡披露我市當前服務業的發展情況,也客觀剖析了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4大方面。

1.發展整體水準不高

具體表現在:重慶服務業佔GDP比重剛趕上全國平均水準,但明顯低於其他3個直轄市;傳統服務業增加值佔服務業比重近40%,現代服務業集聚區謀劃及建設起步較晚,發展水準偏低;生産性服務業佔服務業比重略超50%,遠低於北京、上海等發達地區70%的水準,新興高端服務業發展速度雖快,但總量規模不大、發展不夠充分。

2.産業綜合競爭能力不強

我市入選中國服務業500強的企業多分佈在傳統産業,真正擁有核心技術和較強市場競爭力的知名龍頭企業較少。旅遊、餐飲、會展商務等服務業的文化挖掘不夠,傳統服務業的數字化、智慧化水準急待提升。服務業人才特別是擁有國際視野、複合背景的現代服務業高層次人才缺乏。部分服務行業缺乏標準和規範,服務品質有待進一步提升,在全國有影響力的服務業品牌稀缺。

3.融合創新發展水準不高

“網際網路+”“文化+”“旅遊+”等新模式、新業態發展相對滯緩,服務業新經濟亮點不多。生産性服務業與製造業、農業的融合程度仍較低,製造工藝管理、産品研發設計、資源配置、運營管理、過程管控、設備管理等線上智慧服務平臺培育不足,製造業創新中心、檢驗檢測、倣真中心等線下服務平臺發展滯後。本土生長的新興服務平臺欠缺,電商購物、線上教育、分享經濟等新興服務消費大量外流,利潤被市外服務平臺賺取。

4.行業發展體制機制有待完善

目前,服務業點多面廣,在行業管理方面涉及發展改革、教育、科技、經濟資訊、人力社保、生態環境等多個部門,目前尚未形成高效、有序的分工協作體制機制。新業態及新模式不斷涌現,現有監管機制難以快速應對。部分行業和領域準入限制依然較多,國際化法治化便利化營商環境尚不完善。

相關

我市服務業總量超1萬億元

12月10日,記者從市商務委獲悉,全市服務業規模持續擴張,總量突破1萬億元大關,2018年總量規模全國排名第16位,2015-2018年均增長10.4%,年均增速在全國排名第5位。服務業已經佔全市經濟“半壁江山”。

數據顯示,服務業對對GDP的增長貢獻率達72.7%。其中,規模以上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3582億元,2015-2018年均增長16%,增速持續保持全國前列。

服務業已經成為重慶吸納就業的主渠道。服務業佔社會從業人員的比重達46.9%。服務業對全市稅收的貢獻率達64.9%。

從行業來看,商貿、金融、數字服務、大健康、文化旅遊、物流業6大支柱産業佔全市服務業增加值比重提升至75%。

區域分佈上,服務業集聚發展態勢明顯。2018年主城區服務業增加值佔全市服務業比重達50.8%;中央商務區匯聚法人企業逾萬家,億元樓宇28棟,中高端國際零售品牌150多個;打造形成9大類23個市級戰略新興服務業集聚區,建成百億級商圈13個,百億級市場數量達15個,位居西部之首。

企業發展方面,領軍企業規模呈現壯大。2018年,我市19家服務業企業入選中國服務業企業500強,較2015年新增2家。2018年重慶企業100強中,服務業企業佔37席,營業收入超100億元的企業達11家。 重慶商報-上游新聞記者 郭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