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善美重慶

【正能量】這個笑呵呵的老乘警 有本守護乘客的“真經”

發佈時間: 2019-11-29 10:39:07 | 來源: 華龍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荊曉強

從警37年寫下50本日誌

9年列車執勤200萬公里

護送60萬乘客安全回家

image.png

李東林幫旅客接開水

image.png

李東林記錄的工作日誌

image.png

李東林在巡查車廂

戴眼鏡、個高、年輕……全中!接受採訪前,僅憑三通電話,57歲的李東林就對記者做了一個簡單的畫像。對於這個神奇的技能,他解釋為“警察的直覺,以及——經驗”。

經驗來自於37年的警察生涯。堅信“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的李東林還把它們一一寫在了工作日誌裏。目前任職于重慶鐵路公安處乘警支隊的李東林,是鐵路線上的一名普通乘警,從1982年第一篇日誌開始,密密麻麻的字跡見證著他一次又一次的出發與歸來。

作為重慶鐵路公安處最美基層民警候選人之一,截至本月底,李東林累計值乘列車達到200萬公里,護送60萬名乘客安全回家。

重慶晚報-上游新聞記者 周蕎 攝影報道 部分圖片由重慶鐵路公安處提供

1 寫日誌

“這是一個與人打交道的職業,需要學習和注意的東西多,記不住,我就寫在本子上。”

K1583次列車,單程3667公里,重慶開往烏魯木齊。11月26日,早上8點40分的發車時間讓李東林準時在淩晨5點半醒來,他下次回家的時間,是4天后的淩晨。

值乘4天,休息4天,8天一次的出乘安排意味著一年時間中,李東林有半年都在火車上。在2011年正式調任乘警支隊前,李東林曾是茄子溪車站、重慶西站派出所(中梁山)的基層民警,幹過刑偵,幹過獄審,甚至幹過特警。而今,巡視車廂,查驗三品,防爆應急,成為了他值乘時的常態。

列車鳴笛聲響起,晃動的體感即將到來。李東林拿著小喇叭,快步出現在車廂。早在出發前,他便細緻地檢查好了列車重點部位的消防設施和電氣設備。為了確保旅客的生命財産安全,待列車啟動後,還有16節車廂等著他巡查。

行李架、衣帽鉤、座椅下,任何一個細節都不能放過。手銬、警棍、警用手電筒……個頭1.7米左右的李東林身挎十幾斤重的單警裝備,靈活地側身通過車廂。和其他同事不同的是,他的單警裝備包裏總放著一本工作日誌。

“消防器材36組,重慶站始發616人。”

“乘務計劃:向列車工作人員講解列車安全常識,防爆應急機制;列車聯防聯控應知、應會。”

……

從出行前的工作計劃,到值乘時的記錄,再到值乘後的工作總結,日誌條分縷析,內容事無巨細。“一開始我只對一天的工作做要點式記錄,後面才慢慢加入了自己的感想、上級工作要求以及自己總結的經驗。”李東林告訴記者。

漫長的旅途時間讓乘警的工作在外人看來有點乏味——吃喝拉撒睡加上工作執勤都在火車上,李東林也承認,“每一天似乎都過得普通,乘警工作確實也很平凡。”

但看到工作內容被詳細地記錄下來,“無異狀”的字眼會讓李東林無比心

安。“很踏實。做乘警就是要四勤,眼勤、嘴勤、手勤、腿勤。這是一個與人打交道的職業,需要學習和注意的東西多,記不住,我就寫在本子上。”

寫工作日誌的習慣,李東林笑稱自己是“一不小心”就堅持了37年。37年,小李變成老李;9年乘警,筆電從1本變成14本,壘成厚厚一摞。

“一共寫了大概50本,但隨著崗位調動,以前的工作日誌都按規定上交了。”翻看起面前擺了滿滿一桌子的工作日誌,李東林有些感慨,“我這一輩子都和火車結緣。”

2 勤巡查

“我們懶了,警情就來得快;我們勤了,警情就很少發生了。”

李東林通訊兵出身,復員後就成了車站派出所的一名民警。鋼軌上有無道釘、枕木上有無路障,沿著鐵軌來回走10公里進行線路巡查,是那時每天最普通不過的工作。寫工作日誌的習慣,是當年三個前輩手把手教的李東林。“幹了什麼事情都做個記錄”、“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師傅們的這些教導至今猶在耳邊。李東林説,這是鐵警的傳統,他只是在傳承。

轉崗乘警似乎也只是把工作地點從鐵路邊轉移到了火車上。從以前的綠皮車、普快、特快到如今高鐵動車,李東林是鐵路蛻變、成長、發展的見證者與親歷者。實名制購票,二次安檢的普及,移動支付快速發展讓許多中國人改變了隨身帶現金的習慣。李東林説,這些使得火車上的旅財案件大大降低。

但,這並沒有讓李東林閒下來。

李東林值乘的K1583次列車全長478.8米,來回算一趟,一個小時要走3趟,合計約3公里。以去程(重慶—烏魯木齊)為例,停靠22個站臺,途經四川、甘肅,最後在終點下車的旅客多。這趟車雖然配備了兩名乘警,但李東林的工作量依然很大。

image.png

李東林在餐車上認真地寫工作日誌

image.png

李東林用鋼筆寫日誌

image.png

李東林和同事查驗包裹

image.png

李東林拿著小喇叭在巡邏

image.png

李東林看著入警誓詞感慨萬千

列車上沒有固定的辦公場所,車廂中部的餐車是供乘警稍作休息和調整的地方。“人都有惰性,坐著肯定比來來回回走著安逸。”李東林話雖如此,但他停留餐車的時間卻很少。即便有,也只是因為他需要找個桌子,及時更新工作日誌。

“相比事後的破案和調解,預防才是關鍵。”李東林明確了這個觀念,在車廂裏巡查得很勤。

值乘民警8小時一班倒,期間來回巡邏20趟,步行近20公里是常事。李東林語氣堅定地説:“我的出現對不法分子能起到震懾力,防患于未然,旅客看到乘警也安心。”

少休息,勤輪換,乘警們白天和黑夜的界限很模糊。那個舉著警用手電開著弱光的身影,讓所有乘客在黑夜中安然入睡,仿佛身伴光明。

“我們懶了,警情就來得快;我們勤了,警情就很少發生了。”李東林的口頭禪挂在嘴邊,落在紙上,見於行動。

於是,出現高原反應、臉色卡白的旅客被李東林第一時間發現。“我巡邏發現時,他就已經説不出話了。我馬上通知隨車醫生施救。”李東林回憶起7年前的這件事仍然心有餘悸,因為醫生告訴他,如果晚發現一分鐘,嚴重供血不足的旅客必死無疑。“説出來你可能不相信。”李東林説,“這個旅客是第一起,發生在2012年。7年裏,我一共救了7個人,都是高原反應。”

3 巧調解

“請大家安靜,請相信我能為大家把這個事情處理好。”

9年乘警生涯,李東林幾乎“走”遍祖國大江南北——值乘200萬公里,這個數字相當於繞著地球赤道跑了50圈。“海南島、東北沒去過,其他都去過了。”李東林的話中氣十足,但語速卻意外地平緩。9年時間,他有8年都奉獻給了K1583和Z223次列車——一個開往新疆烏魯木齊,一個開往西藏拉薩。

高原、高海拔地區,缺氧,寒冷。當兵時的火爆性子也被這兩班車“磨”平了。“在青藏線上,説話快了有時就會喘不上氣,自然而然地,語速就放慢了很多。”李東林見人帶著三分笑,眼睛特別有神,“旅客來了給張笑臉,工作也會順利很多。”

直達眼底的笑,讓李東林看起來格外平易近人。打架拌嘴、拿錯行李、座位糾紛、財物被盜……乘警的工作瑣碎繁雜,但這並不影響他用細心和耐心,把每件事處理得皆大歡喜。

李東林隨手翻開工作日誌的一頁開始回憶:A因為B的碰撞,失手將滾燙的開水倒在了C的腿上。眼看C的丈夫要和A發生激烈衝突,李東林趕緊分開二人調停。“這種事故很容易從民事糾紛演化為治安案件甚至刑事案件。”處理這種場面,李東林有著自己的方法和技巧。

“請大家安靜,請相信我能為大家把這個事情處理好。”暫時安撫好大家的情緒後,李東林趕緊用對講機呼叫列車廣播尋醫,一邊告知C夫妻,前方到站就能馬上進行治療,一邊對A進行開導教育,現場火藥味十足的氣氛漸漸散去。

光能力強還不行,還得鎮住場。在重慶鐵路公安處乘警支隊一大隊教導員胡勇心裏,既是老同志又是老同事的李東林嚴謹、負責,在工作中是個有心人。“乘警這項工作很考驗人,它不像其他警種一旦出現問題,可以尋求警力增援。”胡勇説,在李東林值乘的K1583次,哈密至玉門段區間時間長達6小時;Z223次格爾木至拉薩段,1000多公里,區間時間達到12小時。“連續行駛12小時不停靠任何站點,中間一旦出現相關問題,李東林就得靠自己。”

——在鮑渠站,因山洪暴發,列車被迫改道運作,李東林安撫焦躁的旅客,讓全車人平安換乘。

——在格爾木站,列車供氧,全程1000公里禁煙,李東林用紮實的前期宣傳讓隱患的苗頭從未滋生。

抓過扒手,發現過火情……在條件最艱苦、運作情況最複雜的這兩趟車上,李東林贏得了廣大旅客和全體同事的交口稱讚。

4 擅識人

“説話應答的邏輯,遣詞造句的順暢,都是一個人職業習慣和文化素養的反應。”

列車上,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李東林自詡看人有幾分準頭,“你來採訪前,我之所以能用聲音畫出你的相貌特點,判斷無外乎就是聲調、音色以及聲音大小。説話應答的邏輯,遣詞造句的順暢,都是一個人職業習慣和文化素養的反應。另外,衣著打扮除了可以大致判斷貧富程度,往往還能表現出對方的性格。”

這種“以貌取人”的技能,在判斷潛在的危險時很管用。李東林説,面對不同的旅客,他也會選擇用不同的方法打交道。

火車上人來人往,是一個移動的小社會,各種類型的人包羅萬象,這讓李東林愛去找乘客閒聊,“和旅客的閒聊,會收穫一些意料之外的治安線索。”

與記者印象裏連聊天都散發著一股嚴肅勁的警察不同,李東林不但喜歡笑,還很有幽默細胞。

有活潑的年輕小妹問他,這節車廂有沒有熱水,能不能泡麵?李東林拽起了英文:“Girl,熱水沒有,開水有。”

有調皮的小朋友問他,警察叔叔,為什麼火車現在停下來,不開了?李東林對他挑挑眉:“因為前面出現了孫悟空,他把屁股對準了我們的車頭。”

走到下一個車廂,有老奶奶問他同樣的問題,他正色回答:“老人家,不著急,前方紅燈,列車暫時停了,我們會努力保證您正點到家。”

5 談退休

“還有兩年,我還得守完最後90趟列車平安到達終點,還得守著90趟車的旅客平安到家呢。”

“2019.8.5—8.8,重慶—隴南,烏魯木齊—玉門皆無異常情況。”那一天,李東林照例在日誌中記錄著當天的值乘情況。誰也不知道,如往常一般開展巡邏工作的李東林在那趟車上,得知了母親意外住院的消息。“是不是摔傷?是不是絕症?”都不是的答案讓李東林松了一口氣,“不是大事情就放心了。”

李東林的大心臟讓記者吃了一驚。其實,只要一踏上列車,他作為愛人、父親和兒子三個角色出現缺位,便見怪不怪了。李東林的愛人是一名高級工程師,對於李東林“愛人”角色的缺位,她用一句話表明瞭自己的態度:“肯定不滿意,但也肯定支援。”作為愛人,她偶爾會小小地冒一點“酸水”,“聽説你為乘客準備了一個便民八寶袋,裏面有創可貼、地圖、感冒藥。你對我怎麼就沒有這麼貼心呢?”被懟得啞口無言的李東林,只好一旁賠笑。

還有兩年,李東林就要離開他熱愛的乘警崗位光榮退休。採訪結束前,他也歡快地暢想起退休後的生活,“我喜歡古典音樂,想退休後去學鋼琴。”“你説,我現在去考個研究生,得不得晚?哎呀,我英語好像不過關。”……

這麼多年來,李東林一半的時間都在路上,難免疏于對家人的照料,這讓他很愧疚。“退休了,就要多陪陪他們,補起!”不過,他話鋒一轉,“還有兩年,我還得守完最後90趟列車平安到達終點,還得守著90趟車的旅客平安到家呢。”

37年前,李東林曾把“仰不愧於天、俯不愧於地”定為職業目標。在被問及目標實現了沒有,他看著乘警支隊墻上貼著的入警誓詞,對記者鄭重地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