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頭條

重慶發佈2018水土保持公報“頭號環境問題”有了這些新變化

發佈時間: 2019-11-18 09:45:08 | 來源: 華龍網-重慶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郭穎慧

近日,我市發佈《2018重慶市水土保持公報》(以下簡稱《公報》)。據重慶直轄以來開展的五次水土流失遙感(普查)監測結果顯示, 2018年,全市水土流失面積為25800.73平方公里,和1999年的52039.53平方公里相比減少50.42%;水土流失面積佔國土總面積的比例也由1999年的63.15%減少到2018年的31.32%,減少31.83%。通過水土流失治理,我市區域蓄水保土能力不斷提高,減沙攔沙效果日趨明顯,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三峽庫區水土流失面積20年減少47.25%

水土流失是指由於自然或人為因素的影響、雨水不能就地消納、順勢下流、沖刷土壤,造成水分和土壤同時流失的現象。水土流失會導致土壤耕作層被侵蝕、破壞,淤塞河流、渠道、水庫對山區農業生産及下游河道帶來嚴重威脅,也是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在我國,水土流失被列為“頭號環境問題”。

重慶山高坡陡、溝壑縱橫、水系密布,也因此成為長江上游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城市之一,而重慶三峽庫區更是我市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區域,也是國家級水土保持重要生態功能區和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

據了解,重慶三峽庫區包括萬州區、涪陵區、渝中區、大渡口區、江北區、沙坪壩區、九龍坡區、南岸區、北碚區、渝北區、巴南區、長壽區、江津區、開州區、武隆區、豐都縣、忠縣、雲陽縣、奉節縣、巫山縣、巫溪縣、石柱土家族自治縣等22個區縣(自治縣)。《公報》顯示,2018年,我市全市水土流失面積為25800.73平方公里。其中,三峽庫區水土流失面積為16147.09平方公里,比1999年的30608.30平方公里減少了47.25%。

21個區縣被列為國家級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

《公報》列出了我市國家級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和市級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

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是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和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的統稱。重慶市國家級重點預防區涉及城口縣、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和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等3個縣;重慶市國家級重點治理區包括萬州區、涪陵區、渝北區、巴南區、長壽區、江津區、開州區、武隆區、豐都縣、忠縣、雲陽縣、奉節縣、巫山縣、巫溪縣、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以及黔江區、南川區和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等18個區縣(自治縣)。

對於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將以自然修復為主實施重點保護。對於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則將以人工治理措施為主,恢復其水土保持功能。

將結合河長制治理水土流失

據了解,為涵養三峽庫區水源,近兩年來,我市因地制宜推進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減少水土流失存量。具體來説,就是以三峽庫區、坡耕地集中區域、石漠化區域為重點,依託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國家農業綜合開發水土保持項目、石漠化治理工程、退耕還林工程、國土整治項目以及三峽後續水土保持工程等項目,加快推進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在保持水土、涵養水源的同時,也為當地農民打造出致富産業。僅2018年,我市治理水土流失面積便達1866.56平方公里。

市水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自河長制推行以來,我市將河長制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統籌考慮,提出了近期治理“水臟”、遠期治理“水渾”的目標。其中,“水渾”指的就是水土流失。

未來,我市將按照水土保持法規定嚴把水土保持方案行政審批關,對各類生産建設活動實行最嚴格的水土保持社會監管,堅決遏制人為水土流失。同時,突出綜合治理,通過攔擋排護工程措施、植樹種草生物措施、封禁管育修復措施對水土流失區開展重點治理,完善坡面集水排水系統,增加地表植被覆蓋,減少水土流失面積,減輕水土流失強度,降低土壤侵蝕模數,來實現遠期治理“水渾”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