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美麗重慶

老建築遍佈 "重慶最美一條街"家底真厚

發佈時間: 2019-11-07 13:34:25 | 來源: 人民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荊曉強

7處“國保”文物、4條傳統街巷、3個保護性庭院……

哇塞,“重慶最美一條街”家底真厚

image.png

保護範圍示意圖

image.png

上清寺轉盤人行天橋視角看張驤公館舊址

image.png

特園

image.png

戴笠公館舊址

image.png

國民政府警察局舊址

image.png

中山四路周公館前廣場

image.png

節日氣氛中的中山四路

位於渝中區的中山四路被網友們評為“重慶最美一條街”,記者昨天從渝中區獲悉,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公示了“中山四路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草案”(以下簡稱草案),草案不僅劃定了核心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兩個層次,還在保護範圍外劃定了風貌協調區。值得一提的是,草案對街區內的40處不可移動文物、歷史建築和傳統風貌建築(含5處規劃保護等級)以及傳統街巷等來了一次集中“亮家底”。

街區核心保護範圍約12.61公頃

草案顯示,中山四路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範圍是在傳統風貌區的基礎上,結合現狀資源分佈情況進行劃定的,包括核心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兩個層次。為統籌保護周邊自然環境,在保護範圍外還劃定了風貌協調區。

記者了解到,其中,核心保護範圍北至周公館,南接上清寺轉盤,西臨三峽博物館,東至潘文華公館,面積約12.61公頃;建設控制地帶圍繞在核心保護範圍週邊,北側、西側以嘉陵江濱江路為界,南以嘉陵橋路和人民路為界,東至曾家岩小學、人民村社區和三峽博物館,面積約26.84公頃;風貌協調區北側、西側以嘉陵江岸線為界,南側、東側與建設控制地帶邊界相接,面積約9公頃。

草案明確了核心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以及風貌協調區控制要求。比如,核心保護範圍內應保持建(構)築物的歷史風貌、空間尺度和歷史環境要素的完整性,保持空間環境的整潔美觀。原則上不得新建建(構)築物,但必要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以及保護規劃或修建性詳細規劃中確定的建設內容除外。核心保護範圍內建(構)築物不得擅自拆除。建築高度應符合街區高度控制要求,非保護性建築色彩應與保護性建築色彩相協調。

中山四路公館林立老建築遍佈

中山四路一帶名流公館林立,歷史遺跡遍佈,這些老建築究竟有多少?記者從草案中了解到,中山四路歷史文化街區共有40處不可移動文物、歷史建築和傳統風貌建築,其中包括7處“國保”文物和5處市區文物、20幾處傳統風貌建築(含5處規劃保護等級)。

7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包括特園、桂園、中共中央南方局八路軍重慶辦事處舊址、國民政府行政院舊址、重慶談判舊址群中3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包括李宗仁公館舊址和張驤公館舊址。3處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包括戴笠公館舊址、晉冀魯豫軍區幹部子弟校學生宿舍舊址、潘文華公館舊址。

1處尚未核定公佈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是國民黨警察局舊址,它緊鄰周公館,經修繕後目前打造成了曾家岩書院,成了不少遊客打卡的熱門景點。記者曾對該建築進行了報道,該建築建於民國三十年代,距今已近90年。從外觀看,修繕後的建築氣派十足,中西合璧式的三層小樓,歇山式屋頂,南北各有兩個老虎窗,屋面鋪小青瓦,南面臨街為傳統的中式灰墻黛瓦風格。

張驤公館舊址藏身於中國電信營業廳身後的一樓一底倣哥特式建築,站在上清寺人行天橋上可窺見建築部分。該建築建於上世紀30年代,最初是國民黨中央黨部辦公樓,後被有著重慶“電信傳奇”之稱的張驤所擁有,被稱為張驤公館。據渝中區文管所資料顯示,張驤公館是當時全重慶市最豪華的花園之一,整個公館採用了壁爐居宅心的西方住宅空間佈局模式,除此之外,還引用了西方風格的陽光房。

4條傳統街巷有百年曆史

中山四路所在的上清寺興盛于抗戰時期國民政府遷址於此。此前,記者從在《百年上清寺》影像展上了解到,上清寺在清朝尚屬市郊,直到潘文華做市長後,這裡修建了從通遠門到曾家岩的第一條公路,俗稱“中乾道”。草案上顯示了4條傳統街巷,包括1條主街中山四路和3條步道:曾家岩至人民路步行梯道、曾家岩至嘉濱路步行梯道以及嘉陵東村梯步道。其中,中山四路形成于上世紀20年代末,曾家岩至人民路步行梯道形成于上世紀50至60年代,嘉陵東村梯步道形成于上世紀30至40年代。

草案中還介紹了3個保護性庭院,包括晉冀魯豫軍區幹部子弟校學生宿舍舊址庭院、桂園庭院以及戴笠公館舊址庭院。中山四路不僅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跡,主街兩側的高大黃葛樹也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草案顯示,街區內胸徑30釐米以上的大黃葛樹約261株。

重慶晚報-上游新聞記者 何浩 錢波 畢克勤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