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和諧重慶

九龍坡打造一體化基層社會治理模式

發佈時間: 2019-10-30 16:16:34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荊曉強

有事找老楊,老楊幫您忙,這句話在九龍坡金鳳鎮可謂是人人皆知,而這都歸功於該鎮打造的“老楊群工”品牌。10月30日,記者走訪後發現,這句話如今也出現在了九龍坡二郎街道、楊家坪街道等社區,這是怎麼回事?原來,為構建一體化基層社會治理模式,九龍坡區在前期試點成效的基礎上,現在全區範圍內全面推廣“老楊群工”經驗,化解基層矛盾,服務轄區群眾。

從單一形象到可塑品牌 全區覆蓋建立“老楊群工”平臺

“老楊群工”是什麼?據悉,4年前“老楊”群工總結提煉了九龍坡金鳳鎮原綜治辦主任楊永根同志30餘年從事基層群眾工作的方法經驗,提出‘有事找老楊,老楊幫您忙’的服務承諾,整合綜治辦、司法所、派出所、法庭、交巡警大隊和志願者等多方資源,建立老楊群眾工作1站10室150個點,組建“老楊群工”服務隊伍,線上線下服務群眾、服務發展,快速辦理民生事項,有效化解矛盾糾紛,取得良好社會效果。正是如此,今年5月初九龍坡區先在楊家坪街道和九龍鎮試點,結合各自實際,深化推廣“老楊群工”經驗。

image.png

天寶路社區老楊群眾工作室居民議事廳解決矛盾糾紛。

4年後,“老楊群工”從單一形象到可塑品牌,在“黨建引領、資源整合”大框架下,形成了“大法治、大群工、大民生、大服務、大和諧”共治共建共用的社會治理局面,從金鳳飛出延伸到九龍坡大地,散發旺盛生命力。

在正式推廣前,今年4月九龍坡區委辦公室向全區正式印發《深化推廣“老楊群工”經驗構建一體化基層社會治理模式實施方案》,明確提出“‘老楊群工’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一種模式”,並確定了以“黨建+”統籌推動基層社會治理各項工作落實,推動自治、法治、德治相輔相成,預測、預警、預防相互支撐,共建、共治、共用相得益彰的“一體化核心理念”;以及以構建一體化組織體系、規範一體化建設標準、建立一體化運作方式、推廣一體化工作方法、完善一體化工作機制的“五個一體化任務”。

image.png

楊家坪街道“暖楊”工作室接待來訪群眾。

九龍坡區始終聚焦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明確提出“‘老楊群工’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不斷壯大“老楊”隊伍,特別是積極培育和發展黨員幹部、居民代表、志願者、社工、社會單位、社會組織等12類力量成為老楊群工員,形成九龍坡一群“楊”專幫百姓忙的局面。

資源整合 共治共建 著眼群眾所需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今年5月,九龍坡區先在楊家坪街道和九龍鎮試點,結合各自實際,深化推廣“老楊群工”經驗。

據了解,楊家坪街道依託轄區共治共建單位聯動資源,在健全街道老楊群工站“站體”的基礎上,形成“1(站)——13(社區群工室)——135(網路型群工點)——X(若干個單位型、物業型等各類基層群工點)”四級組織體系,並細化設置社會群工室、網路群工點等內部組織構架。

年近60的張一凡不僅是楊家坪街道興盛路社區保利時代廣場城市治理綜合巡查崗亭的城市治理綜合巡查隊員,同時他也是該老楊群眾工作點的一名“小楊”。當天正在保利時代廣場執勤的他告訴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自從街道推廣“老楊群工”後,街道組織大家進行了系統培訓,深入學習了“人法德理事”工作法。現在他不僅要履行綜治、城管、安監、環保、治違和應急等職責,還要利索能力地為民服務,“今年5月中旬,一個小孩兒來到廣場後找不到回家的路,但能提供家庭住址,作為一名‘小楊’,我最後把他安全地送回了家。”

在九龍坡,“老楊”可以來自各行各業:黃桷坪街道組建1800余名義工擴散“老楊”觸角,將街道劃分為85個基礎網格、222個單元模組,建立網格服務公示制度,義工對網格內居民問題和訴求全天候傾聽、2個工作日內上報社區和街道、1周內辦結或反饋。九龍鎮借力10個社工室的80余個社團組織,組織200余名專業社工、2萬餘名註冊志願者活躍在基層治理一線。西彭鎮建起了一支由黨員牽頭,村幹部、鄉賢、熱心群眾共計632人組成的志願者隊伍。

在二郎片區,幾乎人人皆知“兵哥”。原來,九龍坡區公安分局在二郎派出所創建了以“重慶好人”、黨員民警胡兵偉個人名義命名的“兵哥工作室”,將佔全街道人口近1/3、新舊小區1/2、實有單位1/4的石楊二、石楊三、五台山、雲澤路4個社區納入工作室覆蓋範圍。“兵哥工作室”也是重慶市首個以民警個人名義命名的踐行楓橋經驗工作室。

“留學生創業園的‘老楊’們在一週時間為我們解決了80萬元貸款,這筆錢我們將用在科技創新的‘刀刃’上。”重慶市惠澤科技公司負責人告訴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在100余家企業集中的留學生創業園,九龍坡區建設黨群服務中心,“老楊”駐紮其中,聯合區勞動爭議、社區巡迴法庭,為企業排憂解難,營造良好營商環境。

不久前,中心“老楊”走訪了解到轄區中小微企業都需要資金扶持,為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二郎街道出面邀請銀行為補分企業培訓,為好幾家企業打開了融資門路。(李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