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喜看高梁新變化 鄉親們走上致富的道路
雖是深秋,但甘寧鎮高梁村的山間,還是綠意盎然。一條水泥公路猶如玉帶依山盤旋而上,在山間幾經曲折伸進一個村落。
10月27日一大早,萬州區開源水務公司總經理吳雪松又驅車趕往高梁村。雖然現在已經不再是村裏的第一書記了,但他的心始終與村民們在一起。脫貧攻堅啟動之初,吳雪松自告奮勇,到貧困村高梁村任第一書記。後來,因為工作關係,他把接力棒交給了同事徐萬奎。
種植産業碩果纍纍。
“村裏能有今天的變化,真的要感謝幫扶單位喲。”如今在高梁村,談起村裏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們都一個勁地誇讚幫扶集團開源水務公司。
變化一:黨建帶出好支部
走進高梁村村委會,筆者便被圍墻上一幅幅生動精美的圖畫吸引住了。仔細一看,有黨建內容、脫貧攻堅政策宣傳,還有黨務、村務公開等,令人耳目一新。
“這是我們幫扶集團出資打造的黨建文化墻。”一旁的高梁村第一書記徐萬奎給筆者介紹。筆者圍著圍墻移步查看發現,這些圖文並茂、通俗易懂的墻畫涵蓋了黨的十九大精神、脫貧攻堅、廉政教育、黨員風采、鄉村振興等內容。設計新穎、內容齊全,對黨員群眾了解、支援、監督、參與、融入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設計,讓原本普普通通的墻壁搖身一變,成了一面黨建知識墻、政策明白墻,成了一本會説話的故事書,開闢了基層黨建工作宣傳新陣地。
農村要發展,農民要致富,關鍵靠支部。“幫扶工作,首要是幫扶黨建。”徐萬奎介紹,作為幫扶單位,駐村工作隊進村後的第一件事,便是了解村黨支部的情況。通過座談和實地了解,駐村工作隊決定先從黨支部班子建設幫起。
進村後,駐村工作隊開始走家串戶,每次,他們都會帶上一兩名村幹部。經過半個月爬坡下溝的走訪,下派幹部在村幹部眼中“走讀”“鍍金”的形象改變了。“人家都吃得了苦,咱們還有啥理由不埋頭幹。”村黨支部書記張義春説。村幹部的思想變化,讓駐村工作隊員們信心倍增。很快,開源水務公司向村裏捐贈會議桌、書桌、座椅、電腦,夯實了村級組織活動陣地,自此,每週的黨支部例會,成了這個小院雷打不動的活動,原本凝聚力不強的班子又充滿了生機活力。
“現在的村黨支部班子建設,在幫扶單位的幫扶下,不但有了凝聚力,而且還有戰鬥力。”作為聯繫高梁村的鎮領導,駱宏平深有感觸。
變化二:昔日荒山變“金山”
高梁村下轄7個村民小組,1523人中貧困戶就有61戶182人,産業十分空虛。
發展産業,是拔除窮根的關鍵之舉。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基礎設施差、産業支撐薄弱,貧困群眾增收難度大,是擺在高梁村面前的一道難題。
如何破解産業空虛這個難題,讓鄉親們走上致富的道路?從進村的第一天開始,吳雪松和駐村工作隊員們就開始思索。“結合實際靠山吃山。”在經過充分調查和研究後,幫扶單位提出了發展種養殖業的産業發展思路,並鄭重承諾:通過發展産業幫助鄉親們脫貧增收。
走進高梁村2組的紅心蜜柚基地,金黃色的蜜柚挂滿枝頭,預示著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這一片蜜柚是我們脫貧攻堅中發展的産業。”駐村工作隊員龍滸介紹,紅心蜜柚只是村裏發展的眾多産業中的其中一個。
除此之外,村裏還根據實際發展了柑橘、淡水養魚、花椒等産業。産業從無到了有,從有到了強。
貧困戶郭第冬患有先天性聽力殘疾,外出務工無門,只能在家幹點農活,加之妻子也是智力殘疾,造成這個本就不幸的家十分貧困。針對郭第冬的實際情況,駐村工作隊為他量身定制了産業脫貧方案:一是養殖山羊,二是依託農田發展淡水養殖。“我們家就是靠這兩個産業脫的貧。”站在羊圈邊,郭第冬對幫扶單位的真心真情幫扶,充滿了感激。
如今,站在高梁村制高點向下俯瞰,昔日的荒山在農民的勤勞開墾下,已經栽上了致富樹,成為農民致富增收的“金山”。
變化三:飲水住房有保障
走進甘寧鎮高梁村,村民的院子裏,自來水池成為司空見慣的基礎設施。擰開龍頭,清亮亮的自來水奔涌而出,洗菜、洗衣、盥洗,村民們足不出戶就能完成。
時光倒回到脫貧攻堅前,村民們為了吃水必須要到屋外的水井裏挑水喝,貧困戶曾德剛便是其中之一。“以前是挑水喝,一遇到夏天天干,便是到處找水喝。”回憶以前的喝水境況,曾德剛如是説。
飲水是老百姓最關切的生存大計之一,如果鄉親們飲水安全都得不到保障,那還怎麼帶領老百姓發家致富。作為幫扶單位負責人的吳雪松看在眼裏,急在心裏。隨後,他挨家挨戶到府了解,摸清實際情況,並向鄉親們約定:一定會讓大家吃上自來水。隨後,開源水務公司充分發揮優勢,決定對建卡貧困戶及新增困難戶中沒有用上自來水的家庭免費安裝自來水,並對部分損毀嚴重的管網實施改造。
幾個月後,7個組的41戶村民終於吃上了放心的自來水。同時,公司還根據實際,對農田灌溉管道進行修復,免費安裝了800米主水管,保障了農田灌溉用水。
“以前,這一段全是泥巴路,又窄又陡,中間還有條小水溝,別説運送東西,遇上下雨天,出行都難。”近來,村民李常太得閒時,總愛站在院門口,瞇著眼望著門前新修的水泥便道,他樂呵呵地告訴筆者,人行便道修好後,家裏買了小鬥車,用來運送農産品。讓群眾出行方便,是解決脫貧攻堅“兩不愁三保障”的具體行動。
脫貧攻堅以來,高梁村先後累計硬化公路8.8公里,硬化人行便道5.6公里。如今,一條條整潔平坦人行便道,從公路延伸出去,聯通各個農家院落,就像一條條“毛細血管”,源源不斷地為鄉村注入活力。
走進貧困戶伍忠平的新家,家電傢具和生活設施一應俱全。雖然面積不大,但是有廚房和獨立的衛生間,跟城裏的房子相差無幾。“住了大半輩子破房子,沒想到還能住上新房。”在他眼裏,這是脫貧攻堅帶給他的驚喜。在幫扶集團和鎮黨委的大力幫扶下,他享受到了D級危房改造,住房得到了保障。
數據顯示,自脫貧攻堅開展以來,開源水務公司共計為高梁村投入幫扶資金40余萬元,落實項目7個,爭取財政投入資金491萬元,發展産業,硬化公路,新修便民超市、文化活動中心等,讓原本的“後進村”,成為如今的“後勁村”。(范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