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頭條

重慶“兩江四岸”26條規劃指引亮相

發佈時間: 2019-10-28 11:42:45 | 來源: 重慶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荊曉強

“兩江四岸”是重慶城市發展的主軸,也是彰顯山水之城美麗之地獨特魅力的寶貴資源,其治理提升工作一直備受關注。近日,市人大常委會開展了“兩江四岸”規劃建設管理工作調研。

在調研中召開的座談會上,由市規劃自然資源局編制的《“兩江四岸”治理提升統籌規劃》(以下簡稱《統籌規劃》)正式亮相,詳細介紹了“兩江四岸”治理提升的目標和26條規劃指引。


規劃範圍

治理提升兩側岸線394公里


《統籌規劃》將“兩江四岸”規劃範圍劃定為:沿長江,上起九龍坡區西彭鎮,下至江北區五寶鎮;沿嘉陵江,上起北碚城區,下至渝中區朝天門,河道中心線長度約180公里,兩側岸線共約394公里,其中近期治理提升範圍岸線總長度約109公里。

該範圍現狀特徵為:長江、嘉陵江自西向東,穿越整個主城核心區,交匯于渝中半島朝天門,兩江岸線蜿蜒曲折,形成眾多富有特色的半島、江心島、灣、沱、灘等,是城市生態走廊、景觀風貌窗口。

兩江水位週期變化,生態相對脆弱,受三峽水庫蓄水和洪汛雙重影響,冬夏水位垂直落差約17米。

“兩江四岸”地區居住人口密集、開發強度偏大。

“兩江四岸”地區還是多元文化交融、人文景觀薈萃的區域。據統計,該地區共集聚了345處文保單位、54處歷史建築、22個傳統風貌區、4個歷史文化街區。


規劃目標

建設國際一流濱江帶


規劃目標中提出:將“兩江四岸”規劃建設成為與國家中心城市地位相適應的“山清水秀生態帶、便捷共用遊憩帶、人文薈萃風貌帶、立體城市景觀帶”,成為彰顯山魂之雄、水韻之靈、人文之美的國際一流濱江帶,為重慶市民和外地遊客提供更美好的濱水生活體驗。

為實現規劃目標,《統籌規劃》以問題、目標和實施為導向,結合資源稟賦及現狀條件,對“兩江四岸”近遠期治理提升工作提出26條規劃指引,包括濱江路外側規劃指引、濱江路內側規劃指引、濱江路規劃指引等3個部分。


9條濱江路外側規劃指引

修復岸線功能 打造親水空間

濱江路外側規劃指引包括9項具體內容。


● 貨運碼頭改旅遊碼頭

在優化岸線功能上,調整優化濱江岸線功能,以休閒遊憩、提升活力為目標進行岸線優化。結合旅遊資源,將有條件的貨運碼頭改造為旅遊碼頭。


● 建綠色休閒遊憩水岸

在修復生態水岸上,強化對非城市段原生態岸線、峽口、沿江自然山體的保護與生態修復。對城市段有條件的江岸,增加濱江綠頻寬度,建設綠色休閒遊憩水岸。因地制宜進行現有植被保護與恢復。加強飲用水源地保護。


● 打造長江風景眼廣陽島

在保護特色景觀上,尊重和保護山水之間自然形成的特色景觀區域,突出生態綠色展示功能,加強以自然維育為主的生態恢復,挖掘地名歷史文化內涵。高水準規劃建設廣陽島。


● 提升濱江空間的可達性

在合理組織交通上,加強濱江路外側公共空間與濱江路內側城市空間的交通聯繫,提升濱江空間的可達性。針對重要節點,以“能到達、易疏散、停得下”為原則,注重方便市民下穿濱江路接近水岸的人行交通組織。


● 濱水步道要建100公里

在完善濱水步道上,根據現狀基礎,將現有濱水步道延伸至100公里,多方式構建完整、連續、多層級的濱水步道系統。


● 增加植物界面,融入文化元素

在分類整治護岸上,根據岸線的現狀與基本條件,分類整治護岸,增加植物界面,融入文化元素。


● 打造多樣化親水活動空間

在打造親水空間上,根據消落區現狀及資源環境條件,打造多樣化的親水活動空間。開展大型水上活動的專題策劃研究。


● 治理清除消落區“八亂”行為

在治理環境污染上,治理清除消落區“八亂”行為,對濱水區裸露的截污幹管、污水排放口等影響景觀的設施進行整治。對破損、滲漏的污水管網和雨污合流管溢流口進行改造,消減對兩江水域的污染。進一步加強沿線支流黑臭水體整治,對支流入江段進行清淤及景觀美化提升。


● 打造濱水景觀眺望系統

在規劃眺望系統上,根據落差大的地形特徵,結合規劃的濱江廣場、濱江路人行道、城市陽臺等,打造富有山城特色的濱水景觀眺望系統,讓市民能更好地欣賞到山水城橋相交融的獨特景致。


10條濱江路內側規劃指引

突出城市特色 打造立體山水都市夜景


在濱江路內側規劃指引方面,《統籌規劃》根據山城特色,提出了10項具體內容。


● 實現“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目標

規劃強化山與水之間的視線聯繫,嚴格控制“兩江四岸”濱江沿線的建築高度、建築密度與建築佈局形式,注重前低後高,預留通廊,保證背景山體的可見度,保證江面的可見寬度,實現“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的目標。


● 深挖文化資源

規劃深入挖掘“兩江四岸”城市文化資源,加強文化傳承創新,延續歷史文脈。串聯“兩江四岸”地區重要歷史文化資源,形成歷史文化風貌展示帶,實現“記得住鄉愁”的目標。


● 構建多層次、多色彩的濱江綠帶

規劃預控濱江綠帶,對濱江建築進行後退控制,優化建築色彩、建築形態、建築高度,留出濱江開敞空間,構建多層次、多色彩的濱江綠帶。


● 分級塑造重要節點

規劃按照面上整體提升,點上精品打造的思路,以“序曲—高潮—迴響”為節奏,分級塑造重要節點。


● 優化天際輪廓線

規劃提出要優化天際輪廓線,以“層次豐富、高低錯落、主從協調”為原則,塑造層次分明、錯落有致的“立體城市”。


● 提升建築“顏值”

規劃提出要提升建築“顏值”,按照“面上優化、局部修補”的原則,分類開展城市設計。已建區開展修補型城市設計,未建區開展管控型城市設計,並加強城市色彩管控。


● 優化建築屋頂

規劃提出要優化建築屋頂,加強“兩江四岸”建築屋頂的整治與管控。


● 減少濱江地區居住功能

規劃提出要優化濱江功能,梳理優化濱江區域用地性質,逐步植入文化創意、科技創新、旅遊休閒等高端服務功能。已建區結合舊城更新,在有條件的地區增加休閒遊憩等公共設施。未建區減少濱江地區居住功能,優先預控重大功能性項目和公共文化設施用地。


● 打造世界級立體山水都市夜景

規劃要提升山城夜景,系統提升與展現山城江城夜景魅力。融入文化元素,彰顯城市內涵,營造“主題鮮明、個性彰顯、特色突出”具有震撼力的世界級立體山水都市夜景。


● 發展輪渡、索道、纜車等交通方式

規劃提出要策劃精品遊線,加強水陸互動體驗,打造品牌、完善配套、提升環境,促進“兩江四岸”都市旅遊發展。發展傳承具有山城江城特色的輪渡、索道、纜車、戶外電梯等交通方式。


7條濱江路規劃指引

提供更多高品質休閒場所


現有的濱江交通系統存在“通過性”有餘而“到達性”嚴重不足的弊病。對此,《統籌規劃》提出了7條規劃指引予以解決。


● 現狀濱江路原則上不得進行拓寬

在完善交通體系上,合理弱化濱江路的交通功能,加強濱江路與城市腹地路網的聯繫,加快推進未建規劃濱江路的實施,現狀濱江路原則上不得進行拓寬,避免進一步侵佔江面空間。


● 增加生態、景觀、休閒遊憩功能

在提升休閒功能上,增加濱江路生態、景觀、休閒遊憩功能。臨江側儘量預留較為寬敞的人行活動空間,注意炎熱氣候條件下的遮陰避雨等細節設計,為市民提供更多高品質休閒遊憩場所。


● 開行旅遊觀光電車

在加強公交覆蓋上,推進城區段濱江路公交線路全覆蓋。有條件區段開行新型有軌電車線路,利用九龍半島成渝鐵路線,改造開行旅遊觀光電車。進一步加強公交線路與軌道站點的換乘接駁。


● 預留濱水開敞空間

在合理選線選型上,新建濱江路的選線應按規劃後退水岸線,在半島前端留出一定規模的濱水開敞空間,濱江路平面及豎向設計,應注意隨地賦形,減少對原生地形地貌的破壞;按照不同主題對濱江路進行分段景觀設計,強化濱江路多樣化特徵。


● 加強公共空間景觀塑造

在配套設施完善上,對濱江路護欄、路燈、座椅、公交車站、標識標牌等城市傢具進行精心設計和整治規範。加強“兩江四岸”公共空間的景觀塑造,對濱江高架路橋、立交橋、軌道橋墩、人行天橋等進行綠化美化。


● 合理利用閒置空間

在利用閒置空間上,合理利用濱江高架路橋下的閒置空間,規劃建設休憩設施、康體活動設施、休閒觀光露臺等,完善城市配套。


● 強化新建橋梁造型、色彩研究

在優化跨江橋樑上,注重對現狀跨江大橋的景觀藝術效果管控,強化新建橋梁造型、色彩研究,使之與城市環境整體協調,建設“最美橋都”。


市人大常委會調研組:

串聯江北嘴、彈子石和朝天門 為重慶都市旅遊添亮點


“兩江四岸”應該怎麼打造?近日,在市人大常委會開展的“兩江四岸”規劃建設管理工作調研中,由部分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市人大代表、城市規劃設計領域專家組成的調研組提出了不少意見建議。

受三峽水庫蓄水和洪汛雙重影響,“兩江四岸”岸線冬夏水位垂直落差約17米。“重慶的濱江特色頗具典型性,消落帶的設計幾乎沒有範本可借鑒。”市人大代表、市設計院副總工程師楊斌認為,在這個方面,“重慶必須自己摸索出一條路來”。楊斌建議,在修建親水設施的同時注意保護好原生態的岸線景觀,保留一些“自然的野趣”,這在高樓林立的城市中心十分珍貴。

當前,“兩江四岸”濱江路以交通功能為主,缺少面積較大的親水公共活動空間。這個問題引起了市人大城環委委員、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趙芾的注意。他認為,發展輪渡、索道、纜車、戶外電梯等立體交通方式不僅能夠傳承山城江城特色,也對重慶沿江各區縣具有借鑒意義。

《重慶市主城區“兩江四岸”治理提升統籌規劃》提出的“現狀濱江路原則上不得進行拓寬,避免進一步侵佔江面空間”理念得到了楊斌的認同。他認為,未來“兩江四岸”的沿江道路應弱化交通功能,強化市民親水休閒及觀景功能,並加強過江人行通道的建設。

江北嘴、彈子石和朝天門是“兩江四岸”的重中之重,楊斌注意到,目前3個地方還未被有效地串聯起來,出遊高峰時期,遊客往返這3個地點引起了交通擁堵。楊冰建議,以豎向電梯、軌道、渡輪、過江人行通道等方式串聯3地,此舉投入不大,但體驗很好,有望為重慶的都市旅遊增添新的亮點。

此外,還有調研組成員建議,以地方立法的形式提升“兩江四岸”規劃的剛性約束,強化規劃的引領作用,確保嚴控建築高度、建築密度與佈局形式,讓“兩江四岸”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記者 顏若雯 實習生 劉思明)


“兩江四岸”近期和遠期治理提升工作的26條規劃指引


規劃指引


濱江路外側


1 優化岸線功能

2 修復生態水岸

3 保護特色景觀

4 合理組織交通

5 完善濱水步道

6 分類整治護岸

7 打造親水空間

8 治理環境污染

9 規劃眺望系統


濱江路內側


10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

11 記得住鄉愁

12 預控濱江綠帶

13 打造重要節點

14 優化天際輪廓線

15 提升建築“顏值”

16 優化建築屋頂

17 優化濱江功能

18 提升山城夜景

19 策劃精品遊線


濱江路


20 完善交通體系

21 提升休閒功能

22 加強公交覆蓋

23 合理選線選型

24 完善配套設施

25 利用閒置空間

26 優化跨江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