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生態環何

她走遍主城區56個湖庫找污染病因

發佈時間: 2019-10-25 15:25:49 | 來源: 新華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荊曉強

image.png

市生態環境局水生態環境處處長劉明君(右二)調研長壽桃花河治理情況。(市生態環境局供圖)

2018年全市生活污水處理率達93.5%,鄉鎮生活污水處理率達82%,長江幹流重慶段總體水質為優,三峽水庫成庫後水環境保持穩定。截至今年9月,長江幹流重慶段水質總體為優,42個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為92.9%。

全市水環境品質的持續改善,離不開許多堅守在水污染防治攻堅戰前沿陣地的環保工作者。

市生態環境局水生態環境處處長劉明君就是其中的一員。她常説:“水環境保護、水污染防治工作千頭萬緒、點多面廣,涉及的部門、區縣、企業難以計數。我像刺猬,渾身是‘刺’,為的是挑出環境中存在的問題並針對性地督辦、督促,促進全市水環境品質不斷改善。”

渾身是“刺”

只為水環境品質不斷改善

“水環境品質不斷改善,説明存在的問題逐一得到了解決,也是我這只渾身是‘刺’,到處挑刺、找問題的‘刺猬’最大的欣慰。”1993年畢業于重慶大學環境工程專業的劉明君,自2009年來一直致力於水環境保護、水污染防治。

主城區次級河流綜合整治工作任務重、壓力大,劉明君牽頭梳理各條次級河流存在的問題並提出相應的對策。

“不挑刺,工作就無法推進,河流治理就會成為一句空話。”劉明君介紹,以流經九龍坡、沙坪壩、北碚三個區,全長88公里的梁灘河為例,這條河既有“散亂污”企業的工業污染、也有城鎮居民的生活污水污染、還有長年累積的畜禽養殖污染,河水臭不可聞。“梁灘河的治理,需要流域內的三個區協調聯動、統籌治理,還涉及農業、市政等多個部門,涉及的企業更是難以計數,只要有一個環節的工作沒有按時推進,河流治理就無從談起。”

為此,劉明君每個月要到梁灘河流域調研多次,還奔波于各個區縣、部門和企業之間,督辦督查工作開展情況,“確實像個刺猬,到處扎、到處挑刺”。

如今,雖然梁灘河的水環境品質還不盡如人意,但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水質也提升至Ⅴ類,部分河段達到Ⅳ類。

直擊要害

為主城區56個湖庫找病因

劉明君像“刺猬”,並不僅僅是因為她對水污染防治工作中所涉及部門、區縣的督查、督辦,還在於她有著過硬的專業能力,如同“刺猬”身上的一根根刺,總是能直擊要害,找準病因並對症下藥。

重慶啟動主城區56個湖庫整治工作時,許多湖庫都受到不同程度污染,部分湖庫水質黑臭、發綠,周邊環境臟、亂、差,群眾反映強烈。

“這些被污染的湖庫大多在居民區周邊,對群眾的生産、生活造成了較大的影響。”為了找出湖庫污染的原因,劉明君走遍了56個湖庫,發現截污不徹底、雨污分流不徹底等原因是造成湖庫污染的主要原因,再加上沉積在湖內的污染底泥形成二次污染,造成湖庫水生態系統被破壞。

“比如彩雲湖,上游截污不徹底、雨污未分流,又缺少補水源,造成大量生活污水直排入湖,湖水發黑髮臭。”為此,劉明君邀請了北大、中國環科院的專家學者和九龍坡區有關部門一起研究制訂方案,提出了建設初期雨水收集池及提標擴容彩雲湖原有污水處理廠的方案。

“提標擴容後,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為1.7萬立方米。這些處理後的污水全都用於彩雲湖的補水,增強湖庫自凈能力。”劉明君介紹,雨季時,污水處理廠主要處理初期雨水收集池收集的雨水補給彩雲湖。“平時,污水處理廠主要處理彩雲湖周邊的生活污水。雨季時,有一部分生活污水就經管道分流給雞冠石污水處理廠處理,騰出處理能力用於處理初期雨水。”

同時,加快彩雲湖周邊缺失污水管網建設,解決污水截流和雨污混流問題,並對彩雲湖底泥進行適當清淤,結合生態濕地打造,讓湖庫生態系統逐步恢復。

如今,彩雲湖已由原來的臭水凼,成了周邊居民休閒散步的好去處。

不僅僅是彩雲湖,主城區的許多湖庫,如碧津公園、寶聖湖、沙坪公園湖等諸多湖庫,都在劉明君和同事們的對症下藥後舊貌換新顏。

“水污染防治,三分治七分管,只有加強運作管理,建立長效機制,才能讓水環境品質持續改善。”為此,劉明君又用一身的“刺”,督查、督辦各個運營單位,確保市民身邊的湖庫常年一汪清水。

勇於突破

用技術創新保障水環境安全

“‘刺猬’就要用好這一身的刺,尋找水污染防治工作中機制體制、技術手段的創新與突破。”從事水污染防治工作以來,劉明君帶領著水生態環境處的同事們不斷攻克工作中的難點和重點,提升水污染防治的效率與品質。

龍溪河,這條全長221公里,流經梁平、墊江、長壽的長江北岸一級支流,河水曾經被嚴重污染。2018年12月,重慶市統籌規劃精準治理龍溪河流域水環境,作為國務院第五次大督查中發現的典型經驗做法給予表揚通報。

從曾經河水發黑髮臭到如今基本實現Ⅲ類水質,龍溪河的變化離不開劉明君與同事們的辛勤工作。

“龍溪河流經三個區縣,如何讓上下游區縣協調聯動?”劉明君介紹,為了明確上下游責任,推進龍溪河治理,重慶率先在龍溪河流域實施了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並定期召開相關區縣和部門參加的聯席會議,共同商討、解決龍溪河治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為了解決龍溪河治理中所需資金,劉明君與同事們又努力爭取,將龍溪河治理項目納入國家水環境綜合治理與可持續發展試點的16條流域之一。

10月8日,記者來到市生態環境局採訪劉明君時,她正與同事們進行水環境大數據綜合應用系統測試。

“這個系統可以實現宏觀和微觀的管理功能,從污染源分佈、監測數據分析評估、管理措施落實跟蹤,形成以問題為導向的管理手段。”劉明君介紹,系統用數據説話,匯集了400多個地表水監測斷面數據,通過對水質超標分析、同環比分析、臨界超標預報、風險預測預警、水質排名分析,自動生成問題清單,將原來一週的人工分析時間縮短為1天,保證數據分析品質,極大提升工作的效率和品質。

在劉明君看來,“無論是水環境大數據綜合應用系統,還是使用無人機對重點流域和區域進行空中巡查,或者是在重點斷面和污染區域裝視頻監控,技術創新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保護長江母親河、保障三峽庫區的水環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