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豐都:笑意盪漾在綠水青山間
豐都縣城。高志相攝
把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用“金山”反哺綠水青山,産業興、生態美、百姓富的畫卷正在豐都這片土地上舒展開。
幹部群眾深切感覺到這片熱土上的收穫和希望,外出打工的人們回鄉後看到家鄉的巨大變化,欣慰而感動的微笑在臉上綻放。
一枝一葉總關情
“自從縣裏實施旅遊扶貧建成九重天風景區後,我們當地以前賣不出去的土雞、土臘肉、蜂蜜、有機蔬菜、山貨等土特産品都成為搶手貨,大家在家門口吃上了旅遊飯,戶戶脫貧走上致富路。”廖長榮感慨地説。
在九重天景區,村民變股民。開發公司負責景區建設投資開發,村民以土地和林地入股成為市場主體,前四年開發公司按照每畝400元、林地每畝100元的標準向村民支付土地流轉租金,讓村民有保底收入;從第五年起開發公司將門票收入的20%分紅給村民。開發公司與村集體合作開發建設景區,按門票收入的2%返給村組;宅基地由開發公司出資統一打造民宿,與村集體合作建森林木屋,農民當管家,與農戶分紅20%,村集體分紅10%;當地村民每戶固定1人景區上班,其餘村民根據季節和勞動力需求作為公司臨時工;發展休閒、採摘、娛樂、旅遊、觀光為一體的鄉村旅遊産業,在九重天景區的帶動下基本形成旅遊大戶帶動小戶的發展模式,引導農戶開辦農家樂和林家樂9家、農家超市5家。
九重天絕壁棧道。何良樹攝
九重天旅遊景區打造,是豐都踐行“兩山論”,走産業生態化、生態産業化,推動綠色扶貧的一個縮影。豐都縣除了幫助貧困人口參與生態保護、生態修復和發展生態産業,增加就業機會和收入外,堅持“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貧困戶”,充分發揮扶貧龍頭企業和扶貧主導産業作用,創新性推出了一系列扶貧措施。
豐都縣森林經營所與農戶合作,採取“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充分利用閒置地發展速豐林、油茶、經果林等林業産業。農戶以土地入股,公司以資金入股,林業産品由公司統一收購、統一銷售,除去種苗、管護、採集等種植成本後,利潤按五五分成,農戶還可以到産業基地打工掙錢。該模式下推出的林業産業項目已覆蓋了豐都全縣50%的鄉鎮街道。
在市級深度貧困鄉鎮三建鄉,已完成板栗、筍竹、青脆李、豬腰棗、花椒、桃園林業産業基地建設1.5萬畝,新種植的經濟生態林面積已超過了其耕地面積,為脫貧攻堅提供了堅實保障;以創建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工程為載體,努力探索“農村電商經紀人 +貧困戶”行之有效的電商精準扶貧模式,舉辦電商消費扶貧暨“趕年節”活動;針對特困農戶大力推行“企業購牛、農戶領養、回收犢牛、母牛歸戶”的母牛領養模式,以及“政府搭臺、購養分離、收入分成”的肉牛托養模式,讓貧困農戶和移民“零投入”即可實現快速增收;重慶恒都農業集團探索“電商+基地+專業合作社+農戶”帶動模式和“代購代養代銷”的金融扶貧模式,帶動豐都縣全縣35%以上農戶參與肉牛産業,帶動10000余貧困戶脫貧摘帽;華裕集團除了利用蛋雞項目帶動貧困人口就業外,每年在豐都投入教育、醫療基金80萬元,用於教育資助幫扶和重大疾病幫扶,還設立“華裕獎學金”,開啟“雛鷹計劃”、“優才計劃”對口幫扶貧困家庭的初中、大學在校子女。
2017年,豐都摘掉貧困縣帽子,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12.1%到當前的0.67%。
秋天太平。
綠樹村邊合
走進三建鄉綠春壩村保家樓片區,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富有創意的 “石磨流水圖”,村裏收集農家10多個閒置的石磨自上而下排列組合,水流潺潺,濃濃的農家詩情畫意盡在其中。村落裏綠樹掩映,清清小溪穿流而過,柚子樹上挂滿了果實。休閒亭和院壩上的人們,有的在交流,有的在自發打掃衛生……
“保家樓在危房改造中不搞大拆大建,政府通過規劃後組織修繕,保留了巴渝民居的原汁原味。”綠春壩上支部書禹華侖介紹。他指著對面疾馳而過的高鐵興奮地説:“村邊河壩上即將啟動花卉基地建設,坐高鐵的人們可欣賞到這裡的美景,村里正計劃引進旅遊公司發展鄉村旅遊”。
豐都縣將人居生産生活生態環境建設作為脫貧攻堅的重頭戲,“六通十有”實施危房改造贏得了群眾的衷心擁護和讚譽。豐都縣以農村危舊房改造為契機,以打造美麗鄉村為主要目標,實施“通道路、供電、給水、排水、廣播電視、通信”六通工程,建設“有小廣場、便民商業網點、醫務室、垃圾收運站、農家書屋、幼兒園、照明路燈、綠化樹、警務室、廣播室”為核心內容的“十有”工程,體現地域文化特色,突出傳統巴渝新居風格風貌,強化綜合治理,大力推廣清潔能源、網路寬頻,配套完善農民新村基礎設施。在人居環境治理方面,實施“戶集、村收、鄉鎮轉運、區域處理”垃圾處理模式,多方籌資近2億元,建成28座鄉鎮垃圾轉机站,在2019年6月底實現鄉鎮垃圾清運網路全覆蓋;建設105個污水處理站,已實現在人口500人以上的聚集點的全覆蓋。持續推進廁所革命。堅持新建和改造提升結合、建設和管理並重原則,到2020年,實現每個行政村都有1座無害化公廁。
綠春壩村裏一位正在休閒亭聊家常的大媽感慨地説:“真沒想到,我們也能過上讓城裏人羨慕的好生活了“。據陳驍詳介紹,2019年,豐都統籌整合涉農資金7906萬元用於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項目建設。其中,完成農村危房改造1691戶、舊房整治提升1970戶。他表示 ,因為始終相信群眾的力量,使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很接地氣。在縣裏“百日大會戰”人居環境整治專項行動中,群眾的積極性很高,也涌現了一大批幹部先進典型,他們經常頂著烈日、冒著風雨,不畏辛苦地工作,總結出了很多可行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例如,借助人居環境整治打造微菜園、微果園、微花園,不僅美化了鄉村,還把以前的荒廢土地充分利用起來。
長江兩岸。高志相攝
一江碧水向東流
在地處三峽庫區腹心地帶的豐都縣,人們詫異,消失了多年的河鷺展翅飛在長江江面上,一些珍稀魚類時隔多年又重遊回到豐都水域。
近年來,豐都建成龍河國家級濕地公園,南天湖市級自然保護區和龍河濕地縣級自然保護區3個自然保護地,長江豐都段兩岸生態屏障區綠化基本消滅“天窗和斷帶”。
“我們結合豐都實際開展了具有標誌性的防治污染‘六大攻堅戰”,其中包括人居環境、畜禽水産養殖污染防治飲用水源的保護、城鎮污水、垃圾治理、提質增效等方面。通過打造合力,打通了地上地下岸上水下城市農村,上下中游建立了跨部門跨行業的相互協調、相互配合的一個工作機制,共同致力持久實現’一江碧水向東流’” 。豐都生態環境局副局長江小華介紹説。
豐都是一個畜禽養殖大縣,為了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投資6000萬元在重點養殖項目同步配套建設污水處理廠、沼氣發酵池等設備,近兩年先後引進企業建成了9家生態農業有機肥廠,在把生態治理成本轉化為生態創造價值作出了有益探索。
高鎮厚池苑環境改善。何良樹攝
在高家鎮厚池壩村,屋舍儼然,在觀景臺上望去,池塘邊綠樹蔥蘢,村邊池塘上鳥兒時而落在水面上時而在空中飛翔,一幅富有田園韻味的畫卷呈現在眼前。很少有人能想像到,在村子旁邊就設有大型牛場,牛場已很難聞到“牛氣”。近兩年,豐都在牛場配套了發酵棚、沼氣池等環保設施,全面實施雨污分離、給排水管網、飲水槽改造及周邊環境治理工作,厚池壩村原來因牛糞尿污染這個令人非常頭痛的問題得到根本解決,一躍成為縣裏的“人居示範村”……
“原來養牛場需要花錢將牛糞運出去處理,現在我們是付錢給牛場收購牛糞生産有機肥,原本臭烘烘的牛糞變成了搶手貨”。重慶豐澤園肥業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王貴濱告訴記者。由於生産線配備先進設施和採用先進的發酵技術,可實現牛糞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生産線車間已難以聞到畜禽糞便的異味,實現了”零污染,零排放“。
據王貴濱介紹,豐都豐澤園肥業有限公司于2016年7月建成養殖有機廢棄物無害化快速發酵生産線,年處理畜禽糞便等農業廢棄物5萬噸,年産有機肥、有機-無機復混肥10萬噸,生産的有機肥可有效提高經濟作物的産量和品質,對減少無機化肥、提升土壤肥力有很好的效果。
“我們不一味追求吹糠見米的效應,通過實踐探索,我們更加深刻認識到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加快建設“山水豐茂、物産豐盛、人文豐厚”的美麗豐都,是充滿希望、切合豐都實際的可持續發展之路。”楊建偉在接受採訪時説。(圖片由豐都縣縣委宣傳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