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美麗重慶

重慶豐都:“兩山”理論下的豐都綠色奇跡

發佈時間: 2019-10-24 14:58:37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郭穎慧

image.png

豐都縣城。高志相攝

豐都率先在全市開啟了遙感技術巡河模式,長江豐都段兩岸生態屏障區基本實現綠化“全覆蓋”,流經水域水質為優,水質合格率達到100%。人們也驚喜地發現,過去曾長期被列為國家級貧困縣的豐都不僅摘去“貧困帽”,2018年縣內農村常住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9.9%,增速居重慶市全市第一位……

近年來,豐都在“兩山論“引領下,創新發展,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生態環境持續優化,産業發展勢頭迅猛,成功走出一條綠色崛起的特色之路。

image.png

長江兩岸。高志相攝

而今邁步從頭越

豐都集重點移民縣、特色旅遊縣于一體。過去,對加快擺脫貧困的強烈渴望,使“以工強縣”較長時期成為縣裏發展主導思想。化工業作為豐都的核心支柱産業,每年給縣裏帶來近10億元的財稅收入,對一個擁有80多萬人口、財政年收入為20多億元的國家級貧困縣來説,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隨著化工業的興起,隨之而來的是嚴重污染。

解放思想,創新發展思路,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成為全縣上下的共識。銳意改革,破立並舉,為豐都迎來新一輪嶄新發展機遇。豐都縣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楊建偉介紹,縣裏通過“四騰”,架起了綠水青山通往金山銀山的橋梁。

image.png

太平鄉村道路。高志相攝

騰思路。在重慶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找定位、找方法,以建設“山水豐茂、物産豐盛、人文豐厚”的美麗豐都為目標,把自己的優勢找出來,走比較發展、差異發展、特色發展的路徑,摒棄搞急功近利的短視發展,切實學好用好“兩山論”、走深走實“兩化路”。

騰籠子。以圍繞農業辦工業,依託資源興工業,綠色招商強工業的思路,對高污染高能耗的項目該停的停,該關的關。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勇氣關閉搬遷年産值超百億元的高污染企業;對現有的企業進行達標升級綠色改造。

騰空間。長江過境豐都47公里,根據長江沿岸經濟發展實際和特點,以戰略眼光和科學思維做出“一心兩極三帶”生産力佈局。以縣城規劃區為中心集中發展生態工業、商貿流通等城市經濟,將其打造為縣域經濟的“發動機”、核心區、複合經濟區,避免分散佈局,為推動實現綠色崛起騰出空間。沿江著力打造“南旅北農”兩個增長極和沿長江、龍河、渠(碧)溪河三個綠色經濟帶。

騰資源。把影響旅遊發展的一些資源讓出來。比如,利用雙路鎮蓮花洞村和安寧場村原來的荒山開發了九重天旅遊景區。近年來,豐都縣通過騰資源、有效利用資源,先後開發建成2個4A級景區。

據豐都縣委鄉村振興辦公室幹部陳驍詳介紹 ,近年來,豐都“沿長江、渠溪河、龍河”三個經濟帶迅速崛起。沿長江經濟帶成為農工旅商深度融合示範區;渠溪河經濟帶突出核心基地、原料供給功能,鋪就現代農業産業發展“高速路”;龍河經濟帶突出生態觀光、休閒度假功能,正向全域旅遊、泛旅遊示範區邁進。

image.png

社壇榨菜。

百花爭放滿園春

發展理念和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豐都會交出怎樣的一份答卷?關注豐都發展的人們拭目以待。隨著一個個奇跡的誕生,豐都的綠色崛起令人刮目相看。

豐都縣創新機制,有力引導支援綠色産業實現高品質發展,形成了每個産業都有主體帶動,龍頭項目、龍頭企業和農村合作社為市場主體,集中發力的良好發展格局,綠色崛起步入快車道。

image.png

仙女湖鎮驕子山上村民飼養的原生態肉牛。楊世榮攝

image.png

特色産業發展圖片——肉牛

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構建以肉牛、榨菜、紅心柚、花椒、烤煙、龍眼、有機水稻為主的“1+6+X”農業産業體系。肉牛産業作為豐都縣域經濟的支撐産業,以恒都公司為龍頭,肉牛存欄量穩定在16萬頭,出欄量10萬頭,已構建形成集牧草種植、生態養殖、精深加工、市場行銷和科技研發等於一體的牛肉全産業鏈。恒都公司已成為天貓、京東最大的生鮮類産品供應商之一,牛肉産品市場佔有率達50%以上。以退耕還林工程為載體,在海拔175-350米之間重點打造以龍眼為主的經果林林帶;在海拔350-500米之間打造以紅心柚、花椒、枇杷、橘柑、桃李為主的經濟林帶,其餘區域則打造以木本油和筍竹為主的林業特色産業。據統計,豐都近年來因地制宜發展木本油料10.41萬畝、筍竹9.88萬畝、中藥材2.5萬畝、柑橘8.8萬畝。

大力推動綠色招商,智慧化賦能,引進華裕蛋雞繁育西南中心項目,使蛋雞産業成為繼肉牛産業崛起之後的第二大支柱産業。 2019年,年産5000萬羽雞苗的華裕農科雛雞繁育西南中心建成投産,總投資約2億元,佔地178畝,該基地日産雞苗約20萬羽,銷往西南地區,市場前景看好;德青源重慶豐都金雞産業扶貧項目——德青源240萬隻蛋雞標準養殖場建成投産,由德青源公司出資4億元在豐都線水天坪工業園區設立蛋品加工西南中心、蛋肉加工中心及蛋品研發中心,從而形成涵蓋“有機種植—生態養殖—食品加工—有機肥生産”一體化三産融合發展的迴圈農業模式,構建起集玉米種植、飼料加工、蛋雞養殖、蛋品加工、包裝製品、物流運輸、有機肥加工於一體的産業鏈。大米、榨菜、牛肉、麻辣雞等深加工項目先後建成投産,全縣農産品加工轉化率達40%。一批具有重點示範帶動作用的龍頭企業和項目相繼簽約落戶豐都:投資10億元的頤高雙創基地和田園綜合體、投資10億元的農投集團生態生豬産業、投資10億元的溫氏集團肉雞養殖加工等重大項目相繼簽約落戶豐都。

image.png

九重天絕壁棧道。何良樹攝

image.png

《棧道》鹿鳴岩村。余小川攝

推動農文旅融合,在重慶龍河國家濕地公園打造雪玉洞、九重天兩處國家4A級景區……

“在這片原是無人問津的荒山上做旅遊,以前我難以想像。直到九重天景區2017年建成開放後,幾位泰國遊客和人高馬大的俄羅斯客人饒有興致地走進我在景區開的小餐館時,我才真正意識到旅遊要發展起來了。”雙路鎮蓮花洞村村民廖長榮感慨地説。五年前,雙路鎮蓮花洞村和安寧場村的人們面對貧困和山高路陡缺水的自然環境,紛紛外出務工居住。2015年,雙路鎮引進旅遊企業,在蓮花洞村和安寧場村流轉1萬畝荒山、荒地、林地資源開發建設九重天景區。2017年景區建成開放以來,遊客接待突破100萬人次。

豐都縣通過政府支援,引進工商資本下鄉,農文旅融合風生水起。高家汶溪休閒農業觀光園、龍孔三産融合示範區、盧家山蘋果桃園、龍眼主題公園等一批農文旅融合示範園區建設不斷推進,採摘、觀光、體驗等新産業新業態悄然興起,一大批特色鄉村人家、特色休閒莊園、星級鄉村旅遊酒店相繼涌現,鄉村旅遊接待達900萬人次。

2019年春節,在豐都歷史上首次出現南瓜脫銷現象,以前賣不出去而用來喂豬的南瓜賣價達每斤3元。原來,農民通過縣裏電商基地促銷使南瓜出現大賣,農産品從小山溝成功進入大市場。據豐都縣電商基地相關負責人介紹,基地目前日處理訂單現已達到3萬件,“網際網路+”已成為豐都促進鄉村振興、助力精準脫貧的新引擎和新動能。全縣構建覆蓋30鄉鎮(街道)176個村居、15個社區的農村電商公共服務、物流配送和人才培訓體系;138個貧困村已建成93個電商綜合服務站,覆蓋率達67%。農村電商公共服務中心入駐各類電商企業22家,提供人才培訓、轉型孵化、品牌培育、倉儲物流、網路行銷等電商“一站式”服務。2018年,全縣電商市場主體達到1123戶,同比增長44.3%;實現農産品網路零售額74751.88萬元,同比增長42.83%;快遞進出港總量達到1084萬件,同比增長47.08%。“快遞包裹進家門,本地産品變成錢”的願景成為現實,全縣農産品商品化率達60%。

“在産業發展方面,我們扭住提質擴面增效,推動産業興旺。”陳驍詳表示。據了解,在推動綠色發展中,豐都先後成功創建國家級外貿轉型升級基地(牛肉)、重慶市特色農産品優勢區(肉牛)、國家(肉牛)農業科技園區,獲得中國優質紅心柚之鄉、全國有機農業示範基地、全國GAP花椒標準化核心示範基地、國家級煙葉基地單元等殊榮,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産品品質安全示範區品種數增至3個、在重慶市居第一。(圖片由豐都縣縣委宣傳部提供)